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2024-08-28 00:00陈振辉
家长·下 2024年7期

现如今,我国科技的发展越发迅速,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被广泛运用,而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为教育活动实施提供无限可能。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当前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一、深度学习内涵

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依托情境,教师可以在合理的情境下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夯实知识学习内容,从而达成对知识点内涵与内部逻辑的深层挖掘。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深度学习驱动下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确保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课堂教育质量的稳定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

数学教师在教育中组建深度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从现实世界的客观发展中发现问题,从而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并在脑海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有趣的问题、实践活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认识和探索现实世界,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和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小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建立起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从而发展出完善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探究、思考、实践等方式,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这样,数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

小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客观现象,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中,可以不断反思和判断,发展自己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基础,指导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感受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数学概念,扎实掌握数学规律,从而促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引导、指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解决具体问题,保证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增强,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是现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而依照深度学习开展教育,一方面能够让数学教学内容更为充实,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应用意识的驱使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深度学习中指导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探索不同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行发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解决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这种高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创新和解决问题。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一)创设有意义情境,指导学生深入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活力与美感,借助情境创设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从学生生活出发,依照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知识,明确分数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创建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一个蛋糕要被分成若干份,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式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份额。这时,学生会提出将蛋糕平分的想法,教师则趁机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这一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在学生对二分之一有所了解后,继续引入其他分数的概念,如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这些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蛋糕等分成若干份,从而得到不同的分数。此外,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生活中具体分数的运用,如:一瓶饮料被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份的容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包饼干被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份饼干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通过创设一些教育情境,能够使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认识,从而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确定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与形成,进一步建立分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二)巧创启发性问题,指导学生深度学习

近年来,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概念在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深度学习的含义,认为等同于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让其自由地去发现和探索新知识。实际上,对于数学知识这种相对抽象的内容,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经常面临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完全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使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深度学习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科学的引导下,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应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启发,如尝试在课堂上依照文本的内容设计问题,由此促进学生思维提升,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探索与主动分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习的平面图形面积,从而牢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多边形面积计算规律,确保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不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个多边形的面积的?在拼接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除了公式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计算多边形面积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或者在三角形教育中,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你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能否将一个三角形通过拼接得到一个更大的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启发性的问题不仅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实践中,还会促使学生不断验证自己的结论,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从而使课堂在循序渐进中吸收数学知识,达成深度学习。

(三)合理构建数学模型,指导学生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下,以教会学生基础的学习方法取代教师讲解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去举例、思考,达到贯通知识的目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建模密不可分,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公式等。借助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构建精准的数学模型,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规律,还可以为他们日后的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铺设稳固的基石。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定律》教学为例,其中的“乘法运算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乘法运算定律思维模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该思维模型可以表示为: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乘法分配律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出两个算式,34+54和(3+5)×4,让学生分别计算答案。这两个算式的答案是相同的,即72,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结果为什么会相同?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会将思考方向与本节内容进行联系,进而将两者的共同点聚焦于乘法分配律。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证实这一猜想,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3+4)×5,(4+6)×7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是否符合乘法分配律。通过不断的举例验证,学生会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确存在,此时引导学生用字母将乘法分配律表述出来,即a×(b+c)=ab+ac。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并且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理解相关类型的问题。这样,数学教学内容会更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即从具体实例出发,通过观察、思考、验证及概括等活动,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凸显出深度学习的价值。

(四)注重新旧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深度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学生应能清晰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和深化。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确保深度学习模式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一)》这一章节时,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以及掌握百分数的书写方法,以此让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百分数与之前学过的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利用小数的概念引出百分数的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小数表示分数的实际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此外,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分数的知识,同时为接下来引出百分数做好铺垫。之后引导学生将小数变成分母为100的分数,之后再观察,逐渐地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实际上是以100作为分母的特殊分数形式,能够更加简洁地表示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百分数,如何读、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比如,饮料瓶上的营养成分表、衣服吊牌上的成分比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从而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点燃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借助反思性评价,指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反思性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方面发挥着关键的指导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稳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然而,从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实际上阻碍了深度学习的有效进行。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框架下,教师应该明智地运用反思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以学生作业、检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达成对两种图形的认识,明确性质,简单地进行计算,则可以证明学生知识学习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准确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期间是否主动思考、全面探索,是否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些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深度学习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的研究,由此才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作出贡献,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