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舞蹈的创作规律深受艺术自律的影响。以作品《塑骨》为例,从艺术自律的角度解析舞蹈创作规律中的选材立意角度、舞蹈动作语言、创作艺术构思以及作品表现范畴,探索艺术自律对舞蹈编导创作的影响以及当代舞蹈创作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创作规律;艺术自律;《塑骨》
一、自律与规律:本质及其关联
(一)自律:折回心灵的创作
艺术自律指艺术家在编创过程中,遵循艺术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回归艺术本身,一方面肯定了艺术已从社会其他领域分化出来,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艺术的起因单纯,不受如经济、政治及社会等因素影响的独立性。
俄国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表示:“实用的艺术是废品,无用性正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让舞蹈从各种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中脱离出来,转型成为一种独特的呈现人们精神世界的产物。自律中的艺术不必看他人眼色,只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灵感,一切框架和肢体语言都只出自内心的构思,真正做到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在乎任何附加的义务与责任,回归舞蹈本身以传达编者的内心情感。
“自律”强调作品的独立性与创新性。这里强调的独立,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创作作品“起因”的独立,而非一种与世隔绝的独立,指创作遵循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原则、规律以及情感表达,也不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作品或单纯抒发编者的内心情绪,又或是编导在观察到某一社会现象或时事热点时,引发思考,从中汲取灵感,充分运用自身发散性思维,融入自身感受与追求,专注于舞蹈动作语言的创造,结构的艺术性、情感的挖掘,进而转化为引起共鸣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跳脱出传统套路,跟上现代潮流的创编方向,才能呈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例如陶身体剧场的作品美,在于回归身体本真,不像以往的作品强调身体绝对控制、客观的叙事以及情感基调,更多的是身体的松弛、自由,是探索其中的无限空间,传达对于鲜活生命的感动。
(二)规律:指明道路的法则
创作规律是指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该遵循的规则或标准。如圆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其是团结、包容、和睦等美好的象征,这类是属于千百年来形成的规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规则需要注意,舞蹈作品的创作规则包括但又不限于此。
在选材角度规律中,编导在选取题材时要注意所选题材是否适用于舞蹈创作,是否具备一定的内涵可供传播;是否具有新意,贴近现代生活,做到与时俱进。在选题方面,部分编导容易落入不切实际的误区。
在立意角度规律中,编导要考虑到舞蹈传达的内容能否引起观众共鸣,或是调动观众内心的情感,以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令人回味。在选择题材时往往类别有限,那么在同一个题材的基础上就需要做到立意创新。如《白蛇传》这一题材,在电影、舞蹈、话剧等领域都是非常经典的题材,编导编剧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徐克的《青蛇》不复刻传统,将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重构,从青蛇的视角展现了一种与男女之情不一样的感情。
在结构编排规律中,结构大致有舞蹈空间结构、舞蹈时空顺序结构、舞蹈交响乐章结构、舞蹈情节结构等,不同类型的作品编导往往会选用不同的结构进行创作。例如叙事型的作品选用舞蹈情节结构编创,专注于表达情感的作品可选用舞蹈交响乐章结构或舞蹈空间结构进行编创。编导确定结构形式后要将一系列需要表现的内容合理组织编排,使事件发展顺序符合生活规律,又适应相应题材。
在创作排演规律中,包括动作、调度、情感、舞美等方向。其中,动作语言首先要遵循人体力学原理,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动作,其次要准确提炼生活化动作,以表现人物情绪或编导所要传递的意图,这就要求编导细致且深入地体会生活,积累大量生活素材,从中筛选提炼;调度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其借助整体布局向观众传达作品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内核。编导要根据舞蹈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设计,如表达人物内心的落寞孤寂时,可让主人公做从中区向后缓慢移动直至消失的调度。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家在尊重并运用舞蹈创作规律的同时,做到艺术创作自律,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的精神,不被外界条件所左右,遵从自己的内心,力求作品达到高度的艺术化和个性化。
二、《塑骨》创作规律中艺术自律的体现
(一)“伞骨铮铮寻本质”——选材角度自律
不躺平照搬,以独特的角度切入主题。作品《塑骨》的选材内容不拘一格,极富感染力。伞这一物品,在生活中很常见,《塑骨》编导杨畅在采访中提道:“伞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道具,说起舞台上的油纸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柔美。但采风中所见的一面面撑在地上的伞骨,让他看到了一种刚健的、强劲的力量感。”正如杨畅所说,大众谈“伞”,通常关注其表面,很少有人深入思考伞骨的重要性,若没有伞骨,伞面无法展开,前面提到的几种功能也无法形成。编者以“泸州分水油纸伞”这一非遗传承技艺作为创作根基,选用了伞骨这一“半成品”作为主题,以独特的题材诠释了文化传承,另辟蹊径地将风骨铮铮、有韧劲的伞骨呈现在舞台上,表现了伞的另一种美。不照搬前人,不相似今人,这样的作品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志气磅礴传真情”——作品立意自律
窥见内心,以真挚的情感描摹信念。作品要做到以心传情,让观众获得“美”的感受,而自律的作品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美的享受,还要将其期望传达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核精准地表现出来,使观者的心灵得到洗礼。
本作品虽然是一个女子群舞,但强调的却不是女子温婉的情愫,而是一种磅礴、坚毅的匠人精神。编导将匠人对于制伞的信念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老艺人大部分时间是在舞台中央执伞柄画圆,他的动作专注、细腻、坚韧,他将伞柄背到背上前进,有时是推,有时用拉,人与伞融为一体,这伞骨在他心中好似指路的灯,点亮生命的光,而群舞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又像是老匠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这些代表他心血的伞骨将他包围,舞者迈着沉重却又坚定的步伐,传达着一代代老匠人对非遗永不停歇的传承和守护,也表现了默默坚守的匠人精神以及巴蜀人民的气节。作为创作者,要从独特的角度为作品赋意,以情而舞,才不会令人乏味。
(三)“以伞为心点主题”——内容形式自律
跳出舒适圈,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内容。将非遗以民间舞的方式进行呈现较为常见,且大多运用叙事的手法来描绘创作过程,而作品《塑骨》却另辟蹊径以现代舞的形式展现制作“泸州分水油纸伞”这一国家级非遗的部分工序。
作品以“伞骨”的制作为主题,但作品中并没有采用传统“讲故事”的方式将六道工序逐一摆在观众眼前,其中的道具除男舞者所推的高3米、直径5米的巨型伞骨外,群舞演员一律没有道具,这让舞者的动作表达更加自由。制伞这一主题更多的是以队形调度和动作进行展现的,比如开头与结尾的部分,老匠人执巨型伞骨站在舞台中央,缓缓推动,每一步都有力而又坚定,群舞部分则以圆形环绕的形式呈现,一名舞者站立于圆心位置,其余舞者脚冲圆心躺下,缓缓滚动,与舞台中间的巨大伞骨形成照应,其中群舞的手型为掌型,为手臂的延长线,远远看去就像扇骨一般,以此点明群舞身份。作品由伞骨道具、匠人和女群(即伞骨的意向化呈现)三个元素组成,编导巧妙地利用调度以及匠人和女群的配合,呈现出削制、晾晒、钻孔、拼架、串联、成骨这几道制伞工序,巧妙地向观众揭示了制伞这一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这个反映时代精神,兼具美学价值的作品,它源自生活,具有真实性,做到了个性化表达,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跳脱出叙事框架与表现形象固化的规律,从新颖的角度切入。这种尝试在尊重舞蹈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体验,以寻求艺术表现的最大可能性与最优效果。
(四)“神秘大气入潮流”——创作排演自律
打破“程式化”,以现代模式营造氛围。作品的舞蹈语言大多采用体现“抻拉”的具有张力的动作,以及群舞之间互相踩拉裙摆的设计,向观者传达了一种伞骨制作程序中伞骨的韧劲。在调度部分,作品中大量选用圆形、横线以及分区域舞蹈的形式传达主题思想。其中圆形不仅展现了主题“伞”之形象,也传达了老匠人坚毅专注的内心世界;横线的设计表现制作过程中的串联过程,也表达这一系列的程序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道程序都非常重要,侧面刻画了匠人细致的形象;而分区域的舞蹈将这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展现在舞台上。
舞美方面充分融入中国元素,服装设计以及整体舞台布景以红色为主色调,以表喜庆繁荣,群舞服饰也借鉴当代时尚元素,上半身为简单肉色紧身背心,胸前部分加入了红色挂脖,裙子部分为高开衩大裙摆拖地长裙,头饰部分将“泸州分水油纸伞”成品缩小处理,观众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红色的伞面,运用现代艺术的理念打造当代审美视阈。
三、艺术自律对创作的影响及思考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传统的舞蹈作品会出现“程式化”的现象,导致其内容呈现“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现象。就非遗的传承而言,传统的作品一般会将每一道工序的制作流程具体表现出来,而杨畅老师的作品却更注重对画面整体呈现效果的把握,在不背离舞蹈编创的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
(一)慎独自律,始终循环渐进
在创作日益固式化的当下,舞蹈编导要保持自身艺术自律,打破传统经验禁锢,打开思路,增加优秀作品的产出。信息化时代加速了优秀作品的传播,激励更多编导投身创作,形成良性循环。就舞蹈受众而言,要在观赏中提升审美,用作品影响群体审美。随着舞蹈作品自律性的不断提高,观者的审美标准也会逐渐清晰,推动审美标准达到更高,同时,舞蹈创作也会在审美标准的推动下达到新的高度,再次形成良性循环。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可以看到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非常重视,民族文化软实力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门类,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映射,不断自我塑造提升,不仅可以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高水平的舞蹈作品还可以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提升国家形象,使中国在国际交互中更加顺利,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坚持艺术自律,保持文化竞争力,助力本民族艺术之花繁荣昌茂。
(二)熟读理论,始终确守初心
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编创出有深度的作品。现今,大众对舞蹈这一艺术门类的定位仍存在偏差,忘记了其本身的价值属性,为了追名逐利,忘记了最初的悸动以及本心,在此情况下编者只有坚守本心,沉心创作才能守住市场,互利互惠,在尊重和发扬舞蹈艺术的同时,探索出一条能保持艺术纯粹性的发展道路,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片净土。
编导过程中要求编者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同步,系统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针对自身短板选择性地深度研修,让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以支撑实践的成功。同时也要求编者自己深入生活,琢磨创新编创手法,将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联想到的事物相融合进行创编,反复推敲以到达精品的程度,同时不断深化舞蹈内涵,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表达,强调作品的创新性。也不“为创作而创作”,从心出发,在保持本心的基础上不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独立性。
四、结束语
艺术的创作是纯粹的,不涉及功利性,在创作过程中要认清创作规律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它是作为一种创作手段,而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确保创作是“由心而发”的。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编者编创作品需从心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为了迎合当下的环境,一味地使用趋同的编舞技巧,为吸引观众而疯狂堆积技巧,为追求意识流在动作中无限加入扭曲元素,为模仿其他优秀作品不断堆积拼贴内容,把编舞机械化、格式化,而要通过思考在作品中体现自己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问题的探讨,寻找到作品的社会价值,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向内超越自身,向外吸收借鉴、打破传统、守正创新,对自己的作品做到艺术自律、艺术自省,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同时感受舞蹈内在的发展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潞潞.准则与尺度[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薛维睿. 用舞台展示非遗之美 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N]. 四川日报,2023-11-10.
[4]刘海. 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D].武汉:武汉大学,2015.
[5]蒋玉媛. 新时代舞蹈创作思潮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6]谢立言.多管齐下提升文化软实力[J].新湘评论,2023(23):32.
[7]李兵,田旭中.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管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3,40(4):44-52.
[8]刁淋.且听“风”“声”:关于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的思考[J].舞蹈,2023(6):33-39.
[9] 李莎莎. 舞蹈创作的规律性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6(2):143-144.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