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以“SPOC+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在我国的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在线课程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的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从文献发文量、发文机构和研究热点、文献作者以及关键词四个维度,定量分析了近年来我国“SPOC+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的研究现状和特征,在总结地籍管理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就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慕课;地籍管理
1"概述
教育部部长提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13]。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45]。”实现优质资源开发共享,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6]。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SPOC将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有效融合,给学习方式提供了新路径[78]。SPOC在线学习方式为使用者提供灵活的教学环境,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在SPOC平台发布公告、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搜索有用的资料和信息,以保证教学任务有效完成。同时还可以在平台直播授课以解答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在平台中可以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实现师生多维互动。
我国网络课程已走过20多年。自从2013年SPOC概念首次被提出之后,国内对SPOC展开的相关研究从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到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形式呈现出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从静态传授到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24]。教育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采用科学的方式,总结归纳了近年来以“SPOC+翻转课堂”为主题的相关研究,采取了文献计量法分析2014—2024年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我国今后的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支持。
2"数据来源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为提高数据检索精度,以“SPOC”和“SPOC+翻转课堂”为主题,检索方式为“OR”,期刊类型仅包括“北大核心、CSSCI、CSCD、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年份区间为“2014—2024”,对与主题相关度低的文献论文及会议等进行人工剔除后,共检索文献434篇,其中核心期刊检索375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3篇、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工具Citespace开展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突显等了解我国当前“SPOC+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研究现状,构建关键词知识图谱。对434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共现分析,对发文时间、发文机构、关键词以及研究主题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前沿趋势,得到当前相关研究发展情况及关注热点。
3"研究内容和数据分析
3.1"发文量分析
将CNKI中检索到的434篇文献根据年份统计,整理后可发现2017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献达到峰值69篇,2014—2017年文献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2017—2024年呈下降趋势。从期刊分布来看,以“SPOC+翻转课堂”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发表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高等教育》等期刊,刊载研究样本的比例分别为42.11%、18.18%、10.05%,对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和支撑作用。
3.2"机构和热点分析
发文较多的10家机构中以综合类大学和师范类大学为主,在线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其次,在众多机构中,华中师范大学以12篇的优势排在第一。经Citespace统计,434篇文献共包含258个节点,密度为0.0096,关联性较强,图谱主要围绕“SPOC”和“MOOC”展开,表明“SPOC”和“MOOC”成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从连线的密集程度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在该领域中处于重要地位。
3.3"文献作者分析
经统计,中心性m=3.2,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是工作绩效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从共现频次来看,徐晓飞和刘智共现频次分别为12次和11次,是排行前2位的高产作者,其次是王娜、陈永平等20人,共现频次均在3次以上,他们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19.35%。从合作结构来看,研究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已形成多个核心团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具有显著的网络化特点,已初步形成了3大核心研究团队。从合作强度视角看,核心研究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但缺少跨团队合作,还停留在“各美其美”的状态。
3.4"关键词突变分析
通过对过去近十年研究在线课程的期刊文章的定量化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涵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2022年起,国内的在线课程研究向着“交互模式研究”“学习成效研究”“高职院校研究”“教学平台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可知,未来针对“SPOC+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模式、教学成果以及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研究居多。而针对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较匮乏,因此挖掘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高等课程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
4"“地籍管理学”混合式教学的特征与意义
4.1"地籍管理学的实践特征
地籍管理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这一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地籍管理的日常业务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学习掌握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分等定级和软件技术等实务操作技能。该课程具有实践应用性强、知识体系丰富、内容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式,否则将阻碍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因此,对该课程进行“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建设是非常关键的。首先,以服务学生教学为根本原则,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腾讯课堂、雨课堂、智慧树、慕课”等互联网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在线上利用教师发布的在线资源“先学”,实现线上自主预习;线下课中进行翻转课堂,增加课堂案例讨论以及师生交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其次,以校企合作为重要途径,坚持系统化原则,强化配套教学体系建设[910],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够、师生互动不充分的教学难题。
4.2"地籍管理学的实践意义
(1)混合式教学模式更符合地籍管理学习规律。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投入多而产出少。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数字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对进一步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更适合地籍管理的教学要求。
(2)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地籍管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地籍管理教学采用SPOC+翻转课堂的模式,提前在平台发布公告和任务清单,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集中进行解释,给学生答疑解惑,有效促进学生分享、讨论、互动等,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3)混合式教学模式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媒体、短视频的不断植入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他们不再向往纸质的“书香”,更多依赖线上资源。推进优质SPOC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5"“地籍管理学”混合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5.1"存在问题
笔者对“地籍管理学”开展了四个学期的“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5.1.1"好玩有趣但喧宾夺主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由于讨论、抢答、汇报等在线活动太多,学生只感觉课程很有趣,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学到了什么专业知识;学生只能掌握部分知识,不能充分达到教学要求,有本末倒置的弊端。比如由教师发起主题讨论,一名学生利用手机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余多名学生将其复制粘贴下来,这种讨论方式将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5.1.2"我累我苦且难以应付
这一模式的实行让教育工作者跳出舒适圈,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打破了教师只需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局面,他们需要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熟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需要整个课程组和学院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1.3"实践仿真仅完成任务
为确保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更为贴近实际的工作情境。模拟软件只能进行仿真训练,并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比如“地籍调查与测量”和“土地登记”这部分的实操训练,如果只进行仿真训练,学生不能获得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没有真正融入实际工作中去,无法培养出学生的真实责任感。
5.2"应对策略
5.2.1"好玩有趣需重点突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三个环节”特别是“课中”环节。“课中”环节所设置的活动是以教为本,引导学生在润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讨论和交流,促进观点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完善与重塑,教师不能太过放手,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表情和动作,对课堂进行适时的控制,不能让课堂教学成为只流于“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形式。
5.2.2"校企合作要双赢互惠
产教融合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解决实践“失真”的教学尴尬。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主动吸收知识增长技能,利用实训中真实的情境,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联系。比如“土地登记”这个实操环节,合作企业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完成,由企业的专业人员把关,并进行评价反馈。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大大增强,能高度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现实环境磨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5.2.3"校际合作应云享共栖
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教学工作者应借助数字化工具和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与其他有共识的高校教师协作,共同推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探索更多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包括和其他高校共建专业资源库,线上共享教师的讲义、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考试也可以进行校际合作等,真正做到云享共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促进教育公平。
结语
在地籍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课堂的教学不再被限制在课堂里。随着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要保证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研究,更新教学体系,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SPOC”和“翻转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籍管理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双向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总之,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把“SPOC+翻转课堂”引入“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是一种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主要围绕“学习模式和成效”,针对高职院校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一个逐渐完善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4):2732.
[2]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3]任俊儒,杨秀明,杨朝山,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建设优化探析[J].科教文汇,2023(22):5356.
[4]王双群,曾丽华.思想政治理论课“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9(06):6873.
[5]冯荣珍.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以《人员招聘与任用》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9,709(09):6672.
[6]曹艳春.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2):257262.
[7]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5359.
[8]彭彬,李贻学,穆晓彤,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地籍管理案例库中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1(16):6668.
[9]孙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村科技,2016(12):5859.
[10]郭建芳,张建生,潘艳莲,等.地籍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256258.
项目基金: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kcszsfkc"087);安徽建筑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21jy28)
作者简介:王秉义(1982—"),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博士,高工,研究方向: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
*通讯作者:杨柳燕(1982—"),男,高工,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与利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