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研究

2024-08-26 00:00:00胡昊
科技风 2024年24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新课改小学数学

摘"要:新课改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新课改,借鉴优秀的经验,全面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复习巩固等教学环节,打造教师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强调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新课改的课程设计方面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科之间融合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优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再次,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帮助。最后,推动教育公平。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可以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新课改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消除地域、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带来的不平等,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1]。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课前预习指导,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微课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一是知识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将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再针对每个小部分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如在《方向与位置》的预习阶段,教师对方向概念部分的知识点,布置“查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有方向,并描述它们的方向”“描述什么是方向,为什么我们需要方向”“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并说明坐标系中的方向”等预习任务。对认识地图部分的知识点,布置“观察一张地图,找出地图上的标记和符号”“描述地图上不同标记和符号的含义”“模拟在地图上行走,并说明如何确定方向”等预习任务。二是问题引导。在预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个知识点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点有什么关系”“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问题。三是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设计部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如填空、选择、计算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有效的预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包括如何理解概念、如何记忆公式、如何解题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五是加强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微课中设置互动环节,如投票、抽奖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也可以在课前线上讨论预习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上深度学习,学生合作探究

1.强化思维训练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引导学生用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使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思路。通过举例子、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反向推导,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和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互相交流与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

数学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分类》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分类概念,包括将不同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的水果进行分类;分类不同品牌、价格、重量、尺寸的衣服;将不同种类的动物按照其习性、栖息地、食性等进行分类。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其次,教师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分类的过程和方法,如让学生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按照颜色和数量进行分类;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片按照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将不同种类的昆虫按照其生活环境和习性进行分类。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高其动手能力。最后,通过游戏来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和方法。如让学生玩“归类游戏”,要求其根据提示将物品分类;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到属于某个类别的物品;组织展开“分类大挑战”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将物品分类到正确的类别中。利用游戏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认识钟表》的教学,一是采取故事化教学:教师通过讲述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钟表的重要性。如讲述小明在学校迟到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迟到,最后介绍如何使用钟表来计时。通过这个故事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钟表的应用和重要性。二是游戏化教学:教师利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钟表的知识。如设计“时间达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日常生活中使用钟表的场景,如计算跑步时间、烹饪时间等,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内容。三是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钟表来计算时间,或者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钟表。四是情境化教学: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来让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一场足球比赛,让学生使用钟表来计算比赛时间、换人时间等。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钟表的应用和意义。

4.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如在《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采取以下教法,让全班学生参与和受益。一是分组教学: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兴趣、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让同一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与帮助。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二是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课堂互动和实践机会,促使加强练习;对于基础层次高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拓展思路,提高其思维能力。三是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应用。如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实践、货币换算等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扮演的角色,亲身体验元、角、分的应用。四是游戏化教学:如设计数学游戏、谜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计算方式。五是个性化评价: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鼓励优等生发挥优势,同时也关注和帮助后进生,让其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动力[2]。

5.借助科技手段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变化的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一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如从正方形的一角开始,沿着对角线切割,得到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将两个三角形沿着另一条对角线切割,就可以得到四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将三角形沿着一条边切割,可以得到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将两个三角形沿着另一条边切割,就可以得到四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是教师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图形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带动学生多感官刺激。三是教师使用教育软件来进行教学,如几何画板、绘图软件等,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观察图形的变化来理解图形的性质。其中,几何画板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学绘图软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各种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并利用画板上的工具进行变形、旋转、放大等操作,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绘图软件。如在绘制不规则图形时,可以使用Excel的图表功能来呈现数据变化趋势,也可以使用Photoshop的动态图层功能来实现动态图形的绘制。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软件进行课堂演示,将学生带入虚拟环境中,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通过拖动、旋转等方式来观察图形的变化。四是教师利用在线平台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是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图形的变化,加深对图形变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场景,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立体空间坐标系等。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变化过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将圆形转化为三角形、将三角形转化为矩形等,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图形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在重力作用下,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实现多学科融合教育。教师利用该技术模拟出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如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为学生的后续知识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课后复习巩固,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1.传授知识整理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展示信息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组织和表达信息。在小学数学课后复习巩固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一是制作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点以图形方式展示出来。二是关联思维导图:将不同的知识点用关联的方式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如将加减法的知识点用树状图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三是使用彩色笔: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关键词或重点内容,可以标记重点内容或易错点等。四是制作思维导图卡片:将思维导图制成卡片,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复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记忆力。五是利用思维导图软件:鼓励并引导学生使用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导图成果整理至资料库内,作为教学和复习的有效参照资料。

2.优化作业设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实践性。作业设计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教具等方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二是提高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低,作业设计应注重增加趣味性,如通过游戏、趣味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强调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作业设计应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提供多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四是培养思维能力。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采取开放性问题、推理思维等方式,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五是强化反馈。作业完成后,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纠正错误。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线上提出疑问和意见,并进行讨论交流,增强其学习积极性[3]。

结语

新课改的意义和核心等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法,打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丰富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和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数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突显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英.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133135.

[2]罗全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136138.

[3]张治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8):8586.

作者简介:胡昊(1994—"),女,汉族,陕西汉中汉台区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8:05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7:3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