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席琳·迪翁开口演唱的瞬间,巴黎奥运会志愿者加布里埃尔感到一股电流从头顶窜到了脚尖。他站在战神广场的一角,刚刚下完雨的巴黎褪去了白天的闷热,前方埃菲尔铁塔四周射出无数光柱,一个巨大的奥运五环镶嵌在塔身中央。
光芒太耀眼,他根本看不清五环下的舞台,只能隐约见到一个忽明忽暗的白点——那是全世界都在等待的席琳·迪翁。他就这样一边盯着“白点”,一边跟随歌声,唱起了在法国家喻户晓的歌曲——《爱的颂歌》。
“这首歌是法国国宝级歌手伊迪丝·琵雅芙的代表作,经典的旋律能穿越时空,感动人心。”加布里埃尔对《环球人物》记者说。2015年11月,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不久后,席琳·迪翁便在全美音乐奖上演唱了《爱的颂歌》。
因此,法国人对这首歌的感情异常浓烈,尤其加布里埃尔还是席琳·迪翁的“粉丝”。31岁的他第一次认识席琳·迪翁是因为那首经典的《我心永恒》。那时候他还不到4岁,但母亲每天都会在家里播放着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原声专辑。
“《爱的颂歌》是一首怀念之歌,是琵雅芙写给已逝爱人的歌曲。”加布里埃尔说,“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席琳·迪翁唱起这首歌,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她自己的经历。”过去10多年中,席琳·迪翁失去了一生挚爱,经历着病痛折磨,每次被媒体拍到都是形销骨立的模样。
然而,当瘦弱的她站在埃菲尔铁塔下,第二次为奥运会献唱时(第一次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演唱《梦想的力量》),那份能量依然感染了全世界。
“我只想到了一句话。”加布里埃尔说,“The show must go on(演出必须继续)。”
“演出必须继续。”这句话也出现在席琳·迪翁今年6月上线的纪录片《我是:席琳·迪翁》中,全片讲述了席琳·迪翁与“僵人综合征”抗争的故事。“僵人综合征”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是一种攻击神经系统的疾病。病发时,神经刺激导致肌肉与躯体对抗,产生严重的痉挛与癫痫。
纪录片开始的第一行字就让人揪心:请谨慎观看。原因是片中记录了席琳·迪翁发病时触目惊心的场面。她全身抽搐、痉挛,甚至无法闭眼。涣散的瞳孔被眼泪覆盖,僵硬的手指像被折断一样弯曲,整个房间只剩下无力的呜咽。
当时她正在准备歌曲录制,突然发病不得不中断演唱。等到身体稍微恢复,她就再吃下大量药片,重新坐在乐谱架前,一脸疲惫地说:“演出必须继续。”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16年。早在2008年初,席琳·迪翁的声带、喉咙已经感到不适,严重时还会呕吐、眩晕、偏头痛。医生发现她的鼻腔、咽喉发炎肿胀,遍布细菌感染的痕迹。病情越来越重,席琳·迪翁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有人想勒死我一样,像有人一直在压着喉咙”。
更令她痛苦的是这种病的发病诱因常与噪声、高压、高度兴奋相关。当她每次站在舞台上,万千歌迷呐喊鼓掌,她的肾上腺素飙升,随后就会感到一阵痉挛,嗓音收紧,四肢不受控制。症状轻时,她会把麦克风递出去让观众唱,或者拍拍麦克风假装设备故障。但更多时候,她不得不中断演出,以换装的名义下场,等待痛苦过去再回到台上。
也是从那时起,巡演的随行医生皮特·加西成了席琳·迪翁团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加西的印象里,席琳·迪翁总是在和他争执。“当我们说演出得延期的时候,她就会脱口而出,不!不能让歌迷失望,演出必须继续!”
“要么像运动员一样训练,努力工作;要么结束一切待在家里,坐在镜子前,对自己唱歌。我选择前者。”席琳·迪翁说。于是,她坚持靠镇定类药物熬过每一次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吃八九十毫克安定片。“90毫克安定可以致人死亡,问题是我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她说。
2008年“为爱冒险世界巡回演唱会”,席琳·迪翁唱遍25个国家、93座城市;2011年后,她又在拉斯维加斯连续举行了427场固定演唱会;2012年,她还发行了暌违5年的新专辑《放手去爱》,首周空降多国专辑榜冠军,也是近20年来销量最高的法语专辑之一。
2016年1月,席琳·迪翁的丈夫兼经纪人雷尼·安杰利因病去世,两天后哥哥丹尼尔·迪翁也离开人世,巡演中的她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在安杰利的葬礼上,头披黑纱的席琳·迪翁俯身久久亲吻丈夫的棺椁——那个带她出道、陪她经历巅峰和低谷的男人走了,剩下的路必须自己完成。
她说:“如果我跑不动了,我就走;如果我走不动了,我就爬。我绝不会停下来,绝对不会。”4个月后,席琳·迪翁在美国领取公告牌音乐奖的最大奖“时代标志奖”。她眼含热泪举起奖杯,对离世的丈夫隔空高喊:“演出必须继续!”
“对席琳·迪翁来说,安杰利不仅是丈夫、经纪人,更是一座精神灯塔。”乐评人梁晓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她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里获奖无数,专辑销量超过2.5亿张,横跨英语区、法语区,这背后都离不开安杰利的支持。”
在梁晓辉看来,席琳·迪翁是真正的艺术家,“她真正做到了人歌合一”。她的音色清澈、空灵,又饱满、宏大,既能将柔美情歌演绎得百转千回,也能把恢弘的歌曲唱得气势磅礴。“清亮之余,她在唱腔里还加入一些标志性的鼻音作为点缀,成为鲜明的个人符号。”
两个标签可以形容席琳·迪翁的艺术形象:爱和坚强。《爱的力量》《我心永恒》《钟爱你》《勇气》……这些经典歌曲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词。这种艺术形象与成长环境、成名经历息息相关。席琳·迪翁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座不知名的小镇。在她出生前,法国歌手于格·奥弗雷发行了名为《席琳》的歌曲,母亲就给小女儿取名为席琳。
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小就在父母的钢琴酒吧里唱歌,在社区开小型演唱会,12岁时在哥哥的帮助下录制了一首《这只是一个梦》,寄给了音乐经纪人安杰利。在安杰利的办公室,席琳·迪翁拿铅笔当麦克风试唱,一曲就震慑得安杰利决定抵押房子贷款为其打造专辑。
1981年,席琳·迪翁发行首张法语专辑《上帝之声》,很快成为魁北克的明星。一年后,14岁的她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雅马哈世界流行音乐节,赢得了最佳歌曲以及最佳表演者奖,就此打开加拿大之外的市场。
接下来的5年,席琳·迪翁从加拿大唱到法国,成为第一位在法国获得金唱片销量的加拿大歌手;从蒙特利尔体育场唱到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未成年就已举办了万人演唱会。18岁时,她看到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决心要像他一样走向世界。在安杰利的规划下,席琳·迪翁停下了如日中天的音乐事业,矫正牙齿、练习英语,学习声乐和舞蹈,一年后以全新姿态进军美国。
一首《美女与野兽》,一张同名专辑,让席琳·迪翁拿到格莱美的同时横扫排行榜,1993年的《爱的色彩》更是创下全球2000万张销量的成绩。她还为日本电视剧演唱主题曲,将事业拓展至亚洲。
1994年,加拿大电视台全程直播了席琳·迪翁和安杰利的婚礼,而这对音乐眷侣很快就投入到新的创作中。1996年,席琳·迪翁迎来巅峰时刻:专辑《真爱》销量突破3000万张,她被邀请献唱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开幕式独唱歌手。
“这种成功并非偶然,席琳·迪翁的音乐天赋、家庭氛围和幕后推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梁晓辉说,“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作为一名顶级歌手的超强自觉和自律。”从出道开始,席琳·迪翁就严格控制饮食,除了水以外几乎不喝任何饮品。她也很少允许自己休息,录音时,一首歌唱了3遍,嗓子状态不对了,制作人让她休息一下,她说:“那刚好可以唱另一首歌,那首歌需要这样的状态,能唱出失望感、疲惫感。”
“很多人说要用生命唱歌,席琳·迪翁就是这样的歌手。”
曾有人问席琳·迪翁的梦想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一辈子唱歌。一日为艺人,终生是艺人。”
1997年的一个深夜,席琳·迪翁夫妇在音乐制作人詹姆斯·霍纳工作室,听霍纳自弹自唱最新创作的歌曲。霍纳的蹩脚唱功把这首歌唱得七零八落,席琳·迪翁摇头拒绝接下录制邀请。安杰利却被歌曲名打动了,他说这就是自己对席琳·迪翁的感情。在丈夫的劝说下,席琳·迪翁收下了这首歌——《我心永恒》。
那年12月,电影《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主题曲《我心永恒》成为世界流行乐的经典之作。这首歌也被许多中国观众记住——1999年央视春晚,赵丽蓉在小品《老将出马》中的进行了一番深情演唱。
也是在1999年,席琳·迪翁宣布暂别歌坛,因为安杰利确诊咽喉癌。为了照顾丈夫,她停下歌唱事业,剪掉一头长发,每天往医院跑,陪着安杰利完成了38轮化疗。安杰利康复后,席琳·迪翁仍然没有复出,她决定成为母亲。
经过漫长的准备、等待和煎熬,席琳·迪翁终于迎来了她和安杰利的双胞胎。那一年,她42岁,安杰利68岁。此后,席琳·迪翁全面复出,天价签约拉斯维加斯驻唱,开启全球巡演,在10年时间里都是巡演最卖座的女歌手之一。
2012年秋天,席琳·迪翁收到来自中国的邀请。导演哈文飞到拉斯维加斯,邀她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席琳·迪翁对中国颇有感情,早在2008年,她就曾专门到北京支持北京奥运会,公开表示坚决反对那些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杂音”。后来在上海开演唱会,她多次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因此这次,她没有多少犹豫就接下了邀请。
春晚为席琳·迪翁准备了两首歌:《我心永恒》和《茉莉花》。前者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欧美名曲之一,后者则是最能代表中国民乐的歌曲。为了练好《茉莉花》,席琳·迪翁不仅苦练中文发音,还学习了中国民乐知识和传统文化。等到进录音室彩排时,工作人员发现她已经把中文歌唱得游刃有余了。
2013年2月,席琳·迪翁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当年中国文艺圈极具影响力的大事件。
“席琳·迪翁的演艺生涯经历了巅峰和波折,但她从未丧失歌曲里的那份爱和勇气。”梁晓辉说,“她创造了许多纪录,销量、奖项、演唱会、社会影响……最重要的是,她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身披爱与勇气的铠甲,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
纪录片《我是:席琳·迪翁》的最后,席琳·迪翁在经历了痛苦万分的治疗后缓缓睁开眼睛,医生问她:“还要再来一首歌么?作为我们的结束曲。”
她站起身,穿着白T恤和针织衫,盘着头发,眼角还有刚刚流过的泪痕。她靠在墙壁上,有些吃力地唱起了《我是谁》:“我曾紧闭心门,一辈子自我克制。但如今我不会再压抑自己,脚踏实地。没错,我比以往有了更强的底气。我必须做我自己,深吸一口气,看我高飞!”
席琳·迪翁握紧拳头挥向前方,那里有已知的病痛和未知的命运。而她,永远是个战士。
编辑 陈娟/美编 苑立荣/编审 张勉
人物简介:席琳·迪翁,1968年出生于加拿大,1981年发行首张法语专辑《上帝之声》,之后凭借《美女与野兽》《钟爱你》等作品多次获得格莱美奖。1996年作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独唱者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献唱。1998年演唱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女歌手之一。2024年7月,身患“僵人综合征”的她在巴黎奥运会开幕上演唱《爱的颂歌》,成为唯一两次献唱奥运会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