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四季更替总是伴随着不一样的美,就像京杭大运河,春望樱、夏纳凉、秋满仓、冬庆余。
春望樱
春天,人们纷纷出游踏青赏花,运河两岸的早樱势要营造“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春景。尽管如此,信义坊附近的居民心里最惦记的还是那棵百年吉野樱花。它栽种于民国时期,树形庞大,只是远远一望你就会被震撼,就好像朵朵祥云飘落人间,长在敞开的树枝上,像极了一位深藏身与名的花王。雨落时,花瓣也好似染了粉边,枝头沾了雨滴的花瓣并拢了。落在地上的花瓣多了就铺成花径,一阵雨水冲洗过后,淡淡的花香在鼻尖萦绕。樱花落在河里,小船似的向前驶去,薄薄的一层,隐约透出河水的深绿。前来观赏这棵百年樱花的人数不胜数,坐在石阶上,背景是漫天的樱花,一个回眸,春日里最美的笑容就这样被定格下来。
夏纳凉
夏季气温升高,阳光炙烤大地,大家都窝在家里,不愿出门。待到傍晚,暑气渐消。青绿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树木,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夜游运河别有一番风味。拱宸桥上亮起一圈黄灯,像镶了一圈金边似的;岸边的木结构建筑上挂起灯笼,发出朦胧的红光;树干上缠了灯带,叶片间由内而外地散发出绿光;河水隐隐约约地映着光点,仿佛泼上了颜料一样。天空暗淡下来,船从水上划过,船尾似一支笔,所到之处留下一道道波纹。假如你把头探出窗外,晚风拂过脸颊,发丝也将被晚风撩拨着,一天的烦恼与疲倦仿佛都被风吹散了,耳边是船在水上驶过的声音。靠在船内的椅子上深呼吸,可以享受短暂的安静与闲暇。
秋满仓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秋季,你的第一反应大抵是“丰收”吧。宋代漕运活跃,南方的粮食大多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各地。欧阳修在《初食车螯》中也描写了运河运送粮食的场景:“水载每连舳,陆输动盈车。溪潜细毛发,海怪雄须牙……”走进富义仓,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这里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外围围了一圈白墙黑瓦的隔断,竖在中间的柱子依旧牢固,柱子发白,满是岁月的痕迹;门窗都是木质的,瓦片整整齐齐,似鱼的鳞片;门前摆着一排大缸,每只缸上贴着一个大大的斗方,上面写着粗壮的繁体“丰”字。一个个曾经用来储粮的大缸组成了最生动的丰收画面。
冬庆余
运河边的冬是安静的,仿佛天地间只有这一水一桥,别无他物。河水似乎也开始休息了,慵懒地淌着,不再像之前那般活泼好动,多了分稳重。悄悄的、静静的,好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休息。
运河边的冬又是热闹的。腊月里,运河打造了年会夜市。头顶是一片灯的海洋,眼前还有人举着木棍,顶着一条长龙在转圈。龙的嘴里含着一颗珠子,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尾巴左右摆动,似乎随时都要活过来一样。舞龙的人统一身穿红色的服装,腰间系着绿色的绑带,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踩在地面上把绑带震得都飘起来了。围栏外边挤满了人,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年轻人纷纷伸长手臂高举手机拍照。
京杭大运河历经2500余年,它像一条纽带,既是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水道,也是促进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媒介。而沿岸居民在富起来的同时更多地投入到大运河的生态治理中,拓宽河道,开通水上巴士绿色出行,不仅保持了大运河的运输活力,更彰显了独特的运河景观,成为大美杭州的又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