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4-08-23 00:00:00韦玮
中国市场 2024年22期
关键词:财经素养金融投资西部地区

摘"要:文章从财经知识、财经技能、风险意识和金融投资行为四个方面调查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现状,认为其存在财经知识不足、财经技能缺乏、财经风险意识不强及金融投资行为非理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财经教育的欠缺、高校财经素养培育的薄弱、社会财经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交媒体的误导,由此提出了应加强家庭的财经素养教育、完善高校财经素养培养体系、发挥社会的继续教育功能以及规范社交媒体的行为。

关键词:财经素养;金融投资;青年;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2-002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2.006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产品的丰富,尤其是数字金融的发展,金融投资行为更加方便、快捷,投资门槛也大大降低,这使得金融投资变得更加便利,但也存在更大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金融市场存在较大波动。青年投资者一方面缺乏足够的财经知识与投资经验,另一方面情绪容易受到各类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的影响,分辨能力差,遭受网络金融诈骗、金融投资损失惨重的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经素养教育普及范围及教育程度不足。

财经素养作为个人的核心素养之一,对青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财经素养的提升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掌握必备的财经知识与技能,降低非理性行为。

因此,如何让青年群体提升财经素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掌握基础的财经知识,具备理性的风险意识,使其在金融市场上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经素养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财经素养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分为财经素养的内涵研究与财经素养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等教育实践研究两方面的领域。

2.1"财经素养的内涵研究

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增加了财经素养评价内容,认为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是应用该类知识和理解的技能、积极性和信心。”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2014)认为,财经素养是“对于根据个人情况做出合理财经决策,用于改善金融福祉必要的财经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组合。”苏凇等学者(2019)认为,财经素养涉及财经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使个体能够合理分析和判断其面临的财经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以提升个体和家庭的福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将财经素养的内容分为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五个方面,认为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应致力于丰富学生的财经知识、提高财经技能以及端正对财富的态度。相对于国外的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我国的标准更重视引导正确的财经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财经文化以及对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金融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

2.2"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部分发达国家的财经素养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老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群体、少数族裔、移民、土著等不同群体都有特别的财经素养教育计划和资源。

阴祖宝和倪胜利(2013)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于2012年首次引入财经素养测试之际,分析了PISA财经素养教育的美国实践及启示。朱小虎等(2015)认为,基础学科的表现、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学校财经教育与学生的理财经验和习惯是上海学生财经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面向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庄舒涵和何善亮(2017)发布了南京市小学生财经素养现状调查报告。甄丹蕾(2019)对国内外财经素养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财经素养受性别、受教育年限、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学校地理位置、财经教育开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黄孔雀和许明(2020)对美国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背景、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Bhatia(2021)通过对印度青少年的调查访问,从父母的直接教学、经济行为和榜样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父母是其财经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赵红卫(2021)分析了美英两国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认为我国可借鉴其成功经验,不仅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还要依靠校园外的社群体系。陈洪涛和安茂琳(2022)认为,地区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及财经通识课程会影响大学生的财经素养。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于财经素养的研究较少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的青年,尤其是在面临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冲击的背景下,青年财经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财经知识、财经技能、风险意识和金融投资行为四个方面了解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相关数据。问卷的题目设置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咨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及确定,从财经知识、财经技能、风险意识、金融投资非理性行为等方面进行设置。

问卷调查中的问题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按照对题目的认同程度从低到高设置了“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等选项。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国西部地区20岁至24岁的青年群体,其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41%和59%,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发放,总共发放398份问卷,回收398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后共获得38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青年的财经素养存在以下情况。

3.1"财经知识不足

问卷围绕财经知识的获取渠道、财经知识的范围、种类及调查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设置具体的题目。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财经知识的获取渠道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媒体及金融机构,其中82.5%的人会相信来源于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的财经信息。

调查对象中,仅有41.3%的人认为自身接受过如消费、储蓄及投资等财经知识的教育,这一比例有待提升。涉及具体的财经知识,有55.07%的人认为自己不了解供求关系、金融市场等经济金融的基本原理;53.25%的人认为自己不了解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金融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这表现了部分受访者自身财经知识储备的不足。从受访者获取财经知识的渠道来看,92.98%的人是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及金融机构获取,这也体现了这些青年未能从这些渠道获取足够的财经知识。

3.2"财经技能缺乏

问卷的题目分别从金融投资产品的种类、交易渠道、收益计算、投资技能、政策影响分析等方面调查了青年对自身所掌握的财经技能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一般”这一选项的人群占比均超过50%,这反映了调查对象自身的财经技能有待提高。

其中,仅有23.89%的人表示自己了解金融投资产品的种类;"26.8%的人表示了解金融产品有哪些交易渠道;25.46%的人认为自己会计算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30.64%的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经济金融政策,能够分析其对经济、股市的影响。以上调查数据反映了当下西部地区青年群体所掌握财经技能的欠缺。

3.3"财经风险意识不强

财经风险意识是财经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分别对金融产品风险存在性、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等方面,调查青年的财经风险意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青年的财经风险意识不强,如在回答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购买多元化金融产品有利于分散风险”“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等基础的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时,分别有41.56%、29.1%的人没有选择同意的选项。并且超过68.31%的人不了解常见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风险性;89.68%的人不了解如何在金融投资时防范金融风险。此外,大多数受访者对于金融诈骗的手段及防范措施的知识也非常匮乏。

3.4"金融投资行为非理性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时存在较为突出的盲目性。

首先,其金融投资行为会受非正式、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的影响。例如,在回答“我在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时,会受小道消息的影响”时,选择“很同意”及“同意”选项之和的比例高达41.56%。

其次,调查对象在金融投资时会出现从众行为,盲目跟随他人采取类似的金融投资决策,缺乏个人的独立判断。如在调查受访者多大程度会跟风进行股票交易时,仅有28.83%的人表示不会跟风。尤其是有88.75%的受访者表示自身的投资意识与行为会受到如股票论坛、社交媒体、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中的意见领袖及各类信息的影响。

最后,受访者过于看重短期的盈利与亏损,而较少考虑长远的利益,如调查结果反映青年缺乏稳定的情绪与理性的投资意识。

4"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问题的影响因素

4.1"家庭财经教育的欠缺

我国西部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源落后,一些家长对财经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60.78%的家长不会告知孩子家庭的收入、消费、理财情况;66.75%的家长不会传授孩子金融投资理财知识与经验;68.31%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的讨论与决策;66.5%的家长不允许孩子进行适当的金融投资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隐瞒家庭的财经状况,羞于向孩子透露失败的投资理财活动,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谈论金钱会分散其注意力,这导致了学生对家庭的经济状况知之甚少,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对消费、投资的自控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家庭财经素养的教育存在不足,缺乏对其财经活动的鼓励,青年财经素养的培育在家庭的环境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4.2"高校财经素养培育的薄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对提升青年财经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财经素养培育体系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4.2.1"财经素养课程覆盖面不足

部分高校缺乏对青年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财经素养相关课程大多仅限于在经管类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设置,而对于理工科、文史哲法教、医科等专业覆盖面不足,这导致了不同学科学生财经素养的差异较大。本次问卷调查显示,67.15%的人没有在高校学习过财经素养相关课程。

4.2.2"部分高校缺乏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讲座、实践活动

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讲座、实践活动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之外,财经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自由参与,然而问卷显示57.92%的人没有在高校听过财经素养相关讲座。

4.2.3"财经素养相关的赛事参与程度不高,宣传不足

调查结果反映,57.14%的人没有参加过高校开展的财经类比赛或实习实践活动。

4.3"社会财经教育的不足

除了高校,社会也是青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当青年走向社会,依然需要持续甚至是终身学习,然而目前青年普遍缺乏“社会大学”的教育。例如,企业、金融机构、居民社区并未很好地承担财经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开展丰富的普及性高的公益活动。

调查结果反映,51.95%的受访者表示未从社会上了解经济金融相关知识与技能;41.56%的受访者表示未从社会上了解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及反诈宣传;82.57%的人表示所居住的社区没有开展过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活动;受访者中已工作的78.56%的青年群体表示,所工作的企业未开展过财经素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活动。

4.4"社交媒体信息的误导

数字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交媒体、自媒体层出不穷,许多缺乏知识与经验的青年难以从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提取到真实、有效、权威的信息,甚至轻信他人,遭到金融诈骗。在回答“社交媒体的丰富信息使我更容易进行金融投资行为”时,选择“很同意”及“同意”选项之和的比例为56.63%,仅有极少比例的人否认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下社交媒体对金融投资交易的刺激作用。然而不良社交媒体信息对青年金融活动的误导会对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心理创伤。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不发达,青年成长过程中财经教育缺乏,金融投资经验不足,更难以辨别错综复杂的网络社交媒体信息。

5"我国西部地区青年财经素养的提升对策建议

5.1"加强家庭的财经素养教育

我国西部地区的家庭应重视对青年的财经素养教育。

第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教育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通过劳动获取财富,而不是带着赌徒、投机的心态渴望一夜暴富。

第二,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财经知识、财经技能以及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与孩子在家庭收入、消费、投资、信贷、金钱规划等方面的交流,传授其财经知识与经验,允许其参与家庭的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的讨论与决策。

第三,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同意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投资理财活动,教育其学习如何进行资金规划,平衡消费、储蓄与投资行为,减少冲动消费,降低资金闲置,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价值,从而通过实践培养孩子的理财知识与技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财经素养。

5.2"完善高校财经素养培养体系

首先,高校可将财经素养教育循序渐进地由试点进而普及到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中。如学校可先开设财经素养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如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或综合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程等,当条件成熟时,可开展财经素养通识必修课程,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其次,高校应定期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相关讲座及实践活动。如邀请企业、金融机构、政府财经部门、事业单位等财经专家进校,结合其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财经制度与政策、财经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普及基础的金融学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财经教育活动,如建立财经素养教育第二课堂、财经类的社团、“财经素养教育月”“财经素养班会主题”等。

最后,要加强财经素养相关赛事的推进活动。如加强各类财经素养相关比赛的宣传,加强比赛培训从而提升学生的信心,制定包括评优、学分等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3"发挥社会的继续教育功能

首先,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如可与高校及社区合作,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普及金融知识,以金融机构从业者的实践经历为青年提供有用的金融信息,培训基本的理财技能。

其次,居民社区可经常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如金融反诈、投资理财技能,或开展相关的讲座、比赛、模拟等活动,从而提高青年金融投资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盲目性,增强自控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最后,企业也应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财经素养相关的企业文化活动,共同学习及交流财经知识、技能及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员工的财经素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4"规范社交媒体的行为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社交媒体的审查与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防止不良网络媒体宣传虚假、有害的财经信息,诱导青年进行非理性金融投资活动,并且严厉处罚金融诈骗行为,从而保护青年的财产安全。

第二,社交媒体应规范自身对金融投资行为的引导,尤其对于青年设立一定的门槛,宣传正确的、有益的及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与策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理性投资。

第三,青年应多学习财经知识及技能,提高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避免盲目相信股票论坛、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上各类信息及网络意见领袖,避免在对投资产品不了解的情况下跟随其进行投资决策,并且对于违规的社交媒体进行监督并及时举报,防止其危害扩散。

参考文献:

[1]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J].大学(研究版),2018(1):9-35.

[2]朱小虎,杨玉冬,陆璟.上海学生的财经素养表现及影响因素——基于PISA"2012的数据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6):36-43.

[3]陈洪涛,安茂琳.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J].高教论坛,2022(2):60-63.

[4]甄丹蕾.财经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国外实证研究的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6):53-60.

[5]苏凇,黄四林,张红川.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财经素养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3-78.

[6]黄孔雀,许明.美国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背景、模式与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4):105-112.

[7]赵红卫.财经素养教育国外经验借鉴[J].财会月刊,2021(16):127-133.

[8]BHATIA"S,CHAWLA"D,SINGH"S.Determinants"of"financial"literacy"of"young"adults:"testing"the"influence"of"parents"and"socio-demographic"variabl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ian"culture"and"business"management,2021,22(2).

[9]阴祖宝,倪胜利.PISA财经素养教育的美国实践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6):49-52.

[10]庄舒涵,何善亮.南京市小学生财经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7(8):40-45.

猜你喜欢
财经素养金融投资西部地区
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
理论观察(2017年12期)2018-01-30 22:00:05
培育财经素养,开创美好明天
寄宿制高中生财经素养调查与自我修炼
现代交际(2016年11期)2017-02-15 12:57:08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9:17
雅戈尔2015年报金融投资业务分析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15:34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关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探讨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7:32:35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