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研究与测度工具设计

2024-08-23 00:00:00李娇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社会文化和转移支付六个方面。其次,根据距离度量的原理设计了二次型差异值作为均等化测度工具。通过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根源以及研究有效的测度工具,为准确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影响因素 测度工具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32-0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坚持以促进机会均等为核心,推动实现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共享改革成果的主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各种突出矛盾的缓解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直接相关,一方面社会公平需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使人民获得幸福感与直接利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如何有效地评估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率和公平性,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制定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以解决特定的障碍和挑战,也有助于更合理地分配政府和社会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更高效地使用,这不仅能够提升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还能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对于构建公平、高效、透明的社会极为重要。因此,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工具的设计是精准判断其均等化程度以便推进我国社会公平发展的前提准备,也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找出不均等根源的基础性工作。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政府供给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往往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资源优势的扩大,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资金投入更多,而有限的经济支持会降低供给效率,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将相对更少的税收划分给中央和当地政府,因此很容易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出现“马太效应”的现象。以城乡社会为例,城市经济优于农村经济,且城乡收入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严重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会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质量、市场主体活力等情况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为了缩小区域均等化差距,政府必须加强重视,防止将更多的经费投向发达地区,拉大区域间的资源差距。综上,经济因素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彭雅丽等(2022)[1]以成渝城市群内为研究对象,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分异情况基本是同步的,尚子娟等(2022)[2]认为经济环境不仅影响了公共文化领域的均等性,还影响其便利性。

(二)人口密度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配置财力和物力资源时必须根据人口条件这一重要因素来进行调整。较多的人口一方面会增加生态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受益率。在人口集聚趋势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指出人口密度对服务业有着显著影响,这一影响是通过对消费支出的控制来作用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推进公共服务持续发展要使完善的资源“跟人走”,在常住人口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口因素进行合理支出,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人口方面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系,但在该问题上有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杨莉和张雪磊(2019)[3]发现人口规模的增大会使基本公共服务绩效降低,有显著负向影响,兰峰等(2022)[4]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人口流入对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会有“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但长期发展前者的作用会强于后者,该研究说明当人口变多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上会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三)市场化程度

多年来,市场化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一事实有目共睹,但有文献总结出市场化水平的总体评分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市场化进程不仅影响着政府和各类企业的职能分工以及要素配置的效率,能够调整政府供给,而且还会作用于需求侧,影响着公民的需求结构。对于市场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地区,就业机会等优势会更加明显,在给当地企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会带动经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并且由于社会分工相当明确,因此当地人员的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进而导致公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使最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市场化水平可以由要素资源配置情况、市场制度完善程度、经济主体自由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但汤学兵和张艳宁(2011)[5]选用国有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这一指标,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基本公共服务中教育领域的发展水平,学者认为该现象与政府责任缺失有关。

(四)城镇化程度

我国城镇化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6%,2023年已经提高到了66.16%。显然,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人口流动、经济增长等情况,因此也会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产生间接影响。随着人口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农村居民必定会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险和公共文化体育等多领域得到更大保障,渐渐使得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较为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不仅可以为部分农村带来更丰富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大城市资源紧张的问题,使基本公共服务在大小城市之间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可以说,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均等化发展的新动力。有学者从经济性公共服务和民生性公共服务两个不同方面出发,认为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上的供给成本,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公民对于民生性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逐渐提高[6]。尹鹏和张荣天(2021)[7]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得出城镇化发展会促进公共服务建设所需要的优质资源集聚。

(五)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氛围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公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公民追求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意愿。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才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才能更加重视人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收获科技成果,同理也会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相关设施的建设。由于地域条件与历史条件等多种原因,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很大,阻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在研究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大多学者是以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为自变量,因为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财政转移支付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受到一定影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能不失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好办法。转移支付体系经过多次调整后在缓冲各级政府间财政困难与缩小不同地区财力差距中产生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国内学者在研究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问题时有不同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转移支付的不同实施条件影响了其最终效果,而且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也不尽相同。王珊(2021)[8]利用Tobit回归模型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抑制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更多的转移支付造成了更大差别的基本公共服务,石扬扬(2021)[9]认为尽管转移支付能够扩大公共服务资金规模,但很可能影响使用效率与供给成本。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工具设计

大多学者在均等化研究上采用的测度工具比较相似,具体可以分为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已有文献选用的测度工具较为单一,对于洛伦兹曲线的拟合情况,至今没有方法能够证明其精确性,并且当基尼系数的值相同时,洛伦兹曲线可能会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分布情况。

本文根据距离度量的原理设计了二次型差异值作为均等化测度工具。二次型差异值可以充分利用多维度指标,并通过计算分布的多个样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来反映差异性,从而侧面反映均等性。图1为二次型差异值示意图。

假设要计算各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由于线段和线段、线段和线段是同一个圆的半径,因此它们的距离是相等的,那么可以说同一圆上的点与中心点的距离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反之,不同圆的半径有大小之分,距离也就有大小之分,因此不同圆上的点具有差异性,当衡量某种水平或某种性质时,差异性很大则说明它们是不均等的。在本文中则可以指代不同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当总体由个样本组成,每个样本有个维度时,可以表示为:

X=X1X2…Xn1=(1)

要计算每个样本之间的差异,二次型差异值具体公式如下:

Dij=(2)

其中代表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差异性体现在减数与被减数之间。协方差矩阵的基本形式为:

=(3)

Xk是由第k个维度数据组成的向量,μk是第k个维度数据的期望值。显然,(k,l)在坐标的数值代表的是k第个维度数据和第l个维度数据的协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存在要求总体中包含的样本数量大于每个样本的维度,因此二次型差异值只适用于样本数量大于样本维度的情况。当总体不同时,协方差矩阵也不同,二次型差异值依据总体的变化而变化,但始终为正数。协方差矩阵描述了数据集中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如果两个变量相关性高度相关,那么在计算二次型差异值时,这种相关性会被考虑进去。

二次型差异值具有以下性质:

Dij=Dji(4)

当且仅i=j当时,差异值为0,具有对称性。二次型差异值可以不受量纲的影响,并且与原始数据的单位无关,即使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也不会干扰最终的计算结果。

本文将二次性差异值的基本形式变换得:

Di=(5)

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时,其中可以代表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Xi为各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同省份距离的大小反映的是一种差异性,计算出来的数值越小,说明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靠近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而差异越大,说明均等化程度越低。在计算地区县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时同理。

三、结语

本文首先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社会文化和转移支付,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现状。接着介绍了本研究所设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工具的理论依据和其预期的应用效果。均等化的目标不仅仅是(下转第36页)(上接第33页)提供相同数量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质量相当、可接受的服务。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和测度工具设计的过程中,在增强了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内不平等现象理解的同时,也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提供了实用的科学支持和定量分析基础,能够根据具体数据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从而更精确地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雅丽,孙平军,罗宁等.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特征与成因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1):32-37.

[2] 尚子娟,陈怀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价值逻辑和推进路径[J].中州学刊,2022(11):81-89.

[3] 杨莉,张雪磊.长三角地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1):21-29+49.

[4] 兰峰,王晨,孙伟增等.拥挤效应还是规模效应:人口流入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01):127-142+175.

[5] 汤学兵,张艳宁.我国基础教育地区间均等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04):72-74.

[6] 郭世芹,邹杰.城镇化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8,34(06):106-108.

[7] 尹鹏,张荣天.中国三大城市群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3)

[8] 王珊.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21,20(05):34-38+54.

[9] 石扬扬.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1(10):14-16.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7101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补齐哪些短板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4:17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10:49:2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2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 1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