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

2024-08-23 00:00:00邓岳南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绩效评价

摘 要:随着国务院提出“双一流”战略目标,引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工作向着新目标、新层次高速发展。“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对于“双一流”公共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政府投资项目数量正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受托责任,做好“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对于政府充分履行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和谐、平衡发展,能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受托责任 “双一流” 公共项目 绩效评价 政府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14-02

随着“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政府对于“双一流”公共项目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这就对政府的受托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基于受托责任,必须对“双一流”公共项目预算支出实施严格管理控制,确保其真实性、合法合理性、正确性,这对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优化政府资源配置,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站在受托责任角度思考问题,针对“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的特点和优势作用,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时反馈“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信息,从而进一步优化“双一流”公共项目管理制度,科学指导政府资源配置,为政府充分发挥好领导职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健、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对于受托责任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有西方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了。当时,西方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公共行政、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绩效评估和审计等几个方面。我国对于受托责任理论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形成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绩效审计、政府会计和治理等方面。在绩效评价方面,关于受托责任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及相关文件都较少。

对于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06年。当时,美国纽约设立了市政研究局,尼古拉斯·亨利对如何提高正义效率进行了探索。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将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财政支出真实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等方面。但是,由于评价主体是政府,因此财务部分作为评价组织者,这就使得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存在逻辑和角色冲突的问题[1]。

受托责任与“双一流”公共项目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决定受托责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绩效评价,其评价结果是委托方判断受托方能否顺利解除受托责任的重要依据。而受托方要证明自身管理受托资源的能力,也需要以经济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总之,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评价,其核心就是绩效,这也是度量受托责任的重要工具。

(二)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监管与绩效评价研究

目前,在我国,对于“双一流”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世界一流大学要义与建设、学科评价以及预算支出等方面进行的。而关于“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多分散于其他主题之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项目。

在“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工作中,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和投入,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责任方,其职能、义务、担任的职责等等,各不相同。所以,清晰划分责任,同时对建设各方的责任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协调各方,加强合作,协同做好“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其中,政府在“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针对“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单位配置、监控和评估资源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做好基础保障。

“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对“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构建“双一流”公共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双一流”公共项目能否被广泛认可。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高校或学科生产综合影响力、中国模式大学是否可复制、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等等。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及科学性。

目前,我国在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与绩效评价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存在许多空白。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时,普遍将绩效评价视为单纯的技术工具,将其等同于财务或是绩效审计,只关注资金的合规性,使其功能目标定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财政资金目标式考评方面。除此之外,对于评价信息支持系统与信息质量方面的研究较少,人们对此方面关注度不高,这就导致“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财政绩效评价框架,这也是我国在“双一流”公共项目监管与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研究成果难以在政府决策与评价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2]。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如何合理设置受托责任界定和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的关键要点之一。要理清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思路,针对受托责任界定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进行深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是,从公共项目建设单位与政府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来看,对受托责任界定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主要是如何将受托责任转化为可评价考核指标。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专业机构选择最适合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方案,是受托责任界定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三是,对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进行借鉴进行建立完善的“双一流”绩效评价标准[3]。

其次,在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工作中,评价信息公开披露与信息来源质量要求,是研究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受托责任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的可得性。而提供与验证信息,则是受托责任的基本要求。基于信息,构建完善的、能够正常运作的信息系统,这是确保受托责任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也能够为判断与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进而确保政府资源配置方案实现最优化,提高政府资源配置科学性,从而有效实现政府资源配置目标。

最后,第三方评价业务切分与评价机构选择,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的重难点之一。“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关系着多个学科门类,同时其评价内容也非常繁杂。合理切分第三方评价业务,是评价机构有能力胜任其职责的重要保证。所以,这一要点对整个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双层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科学切分第三方评价业务至关重要,应依据不同业务类型,对评价机构进行科学选择,合理拟定购买服务招标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政府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得到有效构建和完善[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其基本思路就是对一种价值进行判断或是评定等级,这也是“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本质。

在开展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工作时,其理论依据就是“绩效是受托责任度量的工具”。同时,以受托责任界定作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还要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即评价信息质量要求、评价指标设置与评价主体选择,从而有效构建双层绩效评价体系。

在这一基本研究思路的指导之下,构建完善的双层绩效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受托责任验证和政策公共价值。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针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和政府资源配置,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为推进我国“双一流”战略建设,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平衡政府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的支持力量[5]。

(二)研究方法

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法,针对“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与评价的热点问题、政策演变过程等等,进行详细梳理,然后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再以此为基础,针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工作,确定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思路。一是,通过概念辨析,同时对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从而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理论的适切性,进行明确。这为研究工作奠定了基本理论依据,从而科学指导相关研究工作,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二是,基于受托责任视角,对“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中的各方主体进行深入探讨,确定各方主体的责任内涵、边界与目标,从而为构建完善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

其次,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研究。在政府资源配置层面,实施“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时,利用超效率DEA-Topit模型对“双一流”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再构建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除此之外,还要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双一流”政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双一流”目标的达成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为指标权重进行赋值,有效达到实证研究效果。

四、研究创新

在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工作中,其主要研究创新,就是利用受托责任理论,将政府公共价值与政府绩效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双层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就是受托责任验证与政策公共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开展系统的实证研究,从而使绩效评价功能中的绩与效、财务评价结论与项目评审结论、项目建设单位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绩效评价、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证研究进行有机统一,还能够将第三方绩效评价报告对于“双一流”绩效评价考核的支撑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对于“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工作中长期存在和争论的问题,作出了较好的回答[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双一流”政策的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并不断深入推进。随着“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政府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也对推进我国“双一流”公共项目建设,规范政府投资,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2YBA329。]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等.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J].理论探讨,2009(05):130-134.

[2] 夏冬林.受托责任、决策有用性与投资者保护[J].会计研究,2015(01):25-32.

[3] 包国宪,张弘.基于PV-GPG理论框架的政府绩效损失研究——以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12(03):117-125.

[4] 邬大光.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J].中国高等教育,2016(06):6-10.

[5] 谢维和.“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学责任[J].探索与争鸣,2016(07):23-25.

[6] 孙玉栋,藏芝红.新医改视角下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2):78-85.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作者简介:邓岳南(1978—),女,湖南常宁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责编:建峰)

猜你喜欢
双一流绩效评价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神州学人(2016年9期)2016-10-20 17:24:41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3:09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