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为我们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最有效地团结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赢得伟大斗争胜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一)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需要
我们党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大势,提高斗争水平,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二)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领导人民开辟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走出光明大道,赢得光辉未来。因此,我们必须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三)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例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担负起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奋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进程。
二、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深刻领悟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其内在机理,从而增强行动自觉,推动相关实践要求落实落地。
(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他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的事业。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需要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汲取丰富历史经验,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形成的最重要政治成果,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我们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在对党的核心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上,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的学习践行上,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融入灵魂深处、付诸实际行动。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可能经受住那么多生死考验、战胜那么多艰难险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任人欺凌走向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民族从衰败凋零走向欣欣向荣,让中华文明从难以赓续走向繁荣昌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深刻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刻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远大抱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不移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创造新的业绩和荣光。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首先体现为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就要紧密联系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紧密联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学习的成果,要靠实践成效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它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指引着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研究解决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着眼点,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
(三)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历经百余年奋斗,我们党已经成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历史证明,一个政权取得成功不易,保持成功、继续成功更为不易。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不少难题。新时代新征程,这些难题集中体现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现代化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建强党的组织,建强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督促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气神。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突出政治标准“硬杠杠”,严把选人用人关;提升综合素质,以学习增强业务能力;织密干部考核“体系网”,考准考实干部;进一步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政治领导能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引领能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泛凝聚共识,引领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提高担当落实能力,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主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中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创造性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变革塑造能力,坚持系统观念,树立系统思维、数字化思维、现代化思维,加快推动理念、方式、手段等全方位创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新的发展动能,取得更多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化解经济、社会、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各领域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
党的领导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强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需要着力促进干部能力提升、创造干事创业条件、增强思想政治行动自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等。
(一)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干部能力提升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着力解决了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能力、提高工作水平,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我们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长效机制,确保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的性质宗旨与优良党风作风格格不入,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因此,基层工作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繁重。如果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捆住手脚”,不仅加重干部负担,割裂干群关系,还会导致政策执行环节变形走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多次强调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落实好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强化并充分发挥常态化整治工作合力。要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持续推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
(三)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党员自觉性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党员的纪律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党的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位置。当前,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我们必须把握目标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并将铁的纪律内化为言行准则,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必须抓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必须注重融入日常、学用结合,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力戒形式主义,切实防止“两张皮”,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一以贯之反对和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一以贯之反对和惩治腐败,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要完善和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完善清单管理、闭环落实的推进机制和科学量化评价机制,迭代升级破立并举长效机制。要认真落实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的各项举措,积极营造干事创业、唯实争先、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建立健全“法德结合”工作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讨论题:
1.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