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偏爱这种讲琐碎日常的电影,甚至不需要主线故事,我也能津津有味地沉浸其中。《天水围的日与夜》讲的就是香港老城区里一对平凡母子的生活故事。作为母亲的贵姐在水果超市打工,儿子张家安暑假在家里等待结业成绩,还有与母子住在同一栋楼里独居且生活节俭的婆婆,狭窄老房子里重复着简单的一日三餐,贵姐对婆婆的关爱与帮助,母子间讲不完的平常但温馨的话……
这部电影的时长恰好是我最喜欢的舒适电影时长—— 90分钟。这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要素,组合起来却满是温情。这些温情的片段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这样的日常幸福里。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逛公园。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小城里最早建的那批公园的附近。夏季,人们组队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跳广场舞、爬山,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集中在公园里,我喜欢坐在温暖的阳光里,聆听路人的对话,让自己融入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成为公园的一部分。
逛公园时间长了以后,我逐渐摸透了公园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秋季,我会带上几粒榛子在公园中心的松林区域“蹲守”,午后,听到硬硬的榛子壳磕碰的声音,灰棕色的小松鼠就会从松树枝干上蹿下来,一点也不怕人地蹦跳着向我跑来,将我手中的榛子含在嘴里,再鼓着腮帮子跑远。同时,公园中的松林区域也是小城里摄影爱好者们的“据点”,他们扛着“长枪短炮”,待到红嘴鸥迁徙期共同聚集在公园里,拍下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烦恼与痛苦,但这些所谓的痛苦与身体上的病痛相比其实都不算什么,身体上的病痛很多时候是随机的、避无可避的,你无法同人抱怨,也无法怪罪命运。
是什么支撑着饱受病痛折磨的史铁生继续坚强活着的呢?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这样写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但我想,他的面前也并不算是一片空旷,支撑他不轻易向命运投降的也许是秋天北海盛放的菊花,是多次手术后却没喊过一声痛的隔壁床病友,是几乎与自己生命相交织的地坛公园……
有了对比,才懂得从前身体健康时琐碎又平凡的日常有多幸福,但也正因有了对比,才懂得经历过病痛后所感知到的平凡的一切有多幸福,也为自己带来了关于生与死等更为沉重的思考。
琴弦不能一直绷紧,人亦是如此,如果凡事都追求极致的完美,那你将会背上沉重的压力,让自己永远陷在追求完美而不得的痛苦循环里。这也正是2021年末时我自己的写照,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都不好。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玻璃水杯,手掌被碎玻璃扎得渗出了血,很奇怪,去医院缝针的路上,我的心里没有一丝对伤口的恐惧和担忧,那一刻反而充满了逃离工作、逃离痛苦的松弛。那时,我开始明白原来自己早已陷入不断向自己施压的怪圈,弦绷得久了,偶尔松下来喘口气,才恍然大悟,我本不该如此,生活也本不该如此。
后来,我趁休假独自去了上海,抓住一切出走的机会,用新环境、新经历冲淡工作和学习积累的疲惫。在国际青旅八人间宿舍门口的小黑板上,有用双语画出的春节快乐的贺语,好像联欢会时教室后墙的板报。我用蹩脚的口语与室友们交流,听她们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后来,无法外出时,我也会通过视频博主拍摄的vlog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并非执着于那些无法到达的景点,而是想看看陌生城市街头的陌生人在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懂得了人要留有松弛的余地后,我发现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变得更加细腻。雨后清新的空气,初春冒出芽的小草,入秋后随风飘落的枫叶……往日里我眼中那些琐碎又平凡的事物变得珍贵而闪耀,这一刻,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