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缠绵,如烟如梦,柔和的雨丝和芭蕉叶的轻抖形成一曲和谐的合奏。我喜欢这样的天气,它让我心静如水,依在书桌旁,沉浸在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里。
打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我仿佛踏入了他的家乡——高邮。这个水乡之地,滋养了汪老温润的性格,他的作品充满了水的气息。作为北方人,我从未亲眼见过汪老笔下的“鱼鹰”“舵楼”,奇妙的是,当我阅读他的文字时,却能感受到同样的乡愁。这份乡愁在纸上弥漫开来,变得真实而质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家乡的老牛,在春天的土地上奋蹄努力,父亲紧随其后握住犁的样子。他们在春天的图景上,留下了一道道铿锵有力的笔触。
翻开书页,我闻到了汪先生家乡酒菜的香气。汪先生的文章中描述了很多家乡的美食,比如炒米和焦屑、咸菜茨菇汤、扦瓜皮和干丝等。令我垂涎欲滴的是一道普通的“拌萝卜丝”。汪先生称赞它“轻红嫩白,颜色可爱”,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青萝卜。当青萝卜丰收的季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盘萝卜菜。皮薄色绿、肉质甜脆的萝卜,即使不经任何加工,只是洗去外皮的泥土,切片装盘,它们就是够味的佳肴。
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中有句“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短短几个字把我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更加真实而富有质感,敲打一下,也许还能发出的清脆的声响。
我的姑姑在家乡种了一大片葡萄,她日复一日地在葡萄园辛勤劳作,就像汪老的文章描写的那样。当我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在枝头,映入眼帘的总是姑姑喜不自胜的笑脸,就连眼角的皱纹也显得俏皮了许多。姑姑对我格外宠爱,每年都会带我去葡萄园,剪下一串又一串新鲜的葡萄,洗净后让我品尝。我坐在葡萄架下,看着阳光洒在绿叶上,咀嚼着甜美的葡萄,听着长辈们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对话的内容早已随风飘散,只记得那葡萄的沁甜,就像姑姑对我的宠爱那般。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以浅浅的笔触勾勒出深沉的情感,每每读起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雨停了,我却不想放下手中的书,还在汪老的文字里,继续与他品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