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项机制的基层水利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探究

2024-08-21 00:00庄洪军王克富宋远峰
管理学家 2024年15期

[摘 要]文章针对基层水利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现实需求,提出基于六项机制的风险管控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事故管理及责任追究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水利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这一系列措施可有效解决基层水利单位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面临的难题,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达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为基层水利单位提供了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模式,对提升整个水利行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水利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隐患排查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5-0049-03

基层水利单位是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至关重要[ 1 ]。为有效提高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入探究基于六项机制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六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它们共同构建成一个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2-3]。通过这一框架,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基层水利单位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风险管控模式旨在为基层水利单位提供实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水利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4 ]。

一、六项机制在基层水利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一)风险评估机制

在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风险评估机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估机制主要涉及对水利设施、操作流程以及管理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评估机制要求基层水利单位定期对各项设备和流程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评估潜在的风险点。在实施风险评估时,基层水利单位要依据专业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量化评估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环境因素变化等可能引发的风险[ 5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现场勘查、专家咨询等方式,综合评估风险的大小、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这种评估不仅有助于单位了解自身的安全风险状况,而且可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半定量评估法,风险值(R)由可能性(P)、严重度(S)和暴露率(E)的乘积确定。基于这一评估法,构建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能实时反映各生产区域的风险水平。在模型中,区域风险值R由基础风险J和动态风险D两部分构成,公式为:

R= J+D (1)

基础风险值J主要涵盖区域内各种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来源于安全隐患、危险源、建筑结构、设备状况、环境条件、火灾危险性、职业卫生状况及治安问题等。

动态风险值D与区域内工作票和操作票等作业活动紧密相关。该数值综合考虑“两票”涉及的作业特点、潜在危险因素、使用工具和器械、个人防护装备及作业人员专业能力等多个因素计算得出,公式为:

D= k×(T+M+P+Q)+B (2)

其中,D代表工作票或操作票产生的动态风险值;k是加权值,考虑作业人员数量;T代表工具和器械的风险评估值;M是材料和物质风险评估值;P反映人员安全风险评估值;Q是作业前进行的风险评估值;B代表违章操作风险评估值。利用这一方式,能够更全面、动态地了解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二)隐患排查机制

水利工程项目通常会在环境恶劣、偏远地带开展,整体危险性较高。工作人员在施工前只有严格排查安全隐患,确认危险源所在位置,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必须严谨审视所有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老化、操作失误、外部环境变化等。隐患排查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要求基层水利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重新审视、排除各种风险因素,确保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通过隐患排查,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那些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隐患排查机制在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高单位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而且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实现水利设施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预警提示机制

预警提示机制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实时跟踪水利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捕捉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预警提示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传感器、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持续监测水利单位的关键指标。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预警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信息,确保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基层水利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而且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6 ]。

通过预警机制,管理人员可以在风险升级之前采取行动,有效避免或减少潜在的安全事故。预警机制还具备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帮助基层水利单位发现潜在的风险趋势,从而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准备。

(四)应急处置机制

应急处置机制旨在为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提供迅速且有效的响应。在基层水利单位,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难免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在这些关键时刻,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应急处置机制首先要求单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需要明确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人员分工、物资调配等重要信息。预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单位实际情况,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执行。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下的紧急情况,可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确保单位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和设施安全。

(五)事故管理机制

事故管理机制专注于预防、应对以及从事故中学习和改进,以减少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基层水利单位,事故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是预防,通过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点,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此外,事故管理机制还包括对员工的定期安全培训和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当事故发生时,事故管理机制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需要收集事故现场的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并确定责任。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能为未来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六)责任追究机制

责任追究机制在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管理网络。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职责,能够确保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得到有效执行。从单位领导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这有助于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明确责任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负责。这种责任感会促使员工更加关注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根据责任体系迅速找出责任人,进行问责和处理。这不仅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还能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责任追究机制在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案例分析

三河闸工程建于1953年7月,设置112个垂直位移监测点、5组共26根测压管、上下游17个河床断面以及22条变形缝,自建成以来持续进行不间断观测。2022年,为提高监测精确度,三河闸工程首次在大跨度大型水闸上采用“引张线”法进行水平位移自动观测,在实施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时,通过观察建筑物和河道的形变、渗透、淤积及水流速度和流向等,对收集到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工程监测数据如表1所示。

工程观测和资料整理严格按照《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利工程观测规程》执行。通过多年持续高精度监测和科学成果分析,能够实时了解水利工程状态,为工程维护和加固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及时消除潜在风险,从而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确保效益充分发挥。

通过在基层水利单位实施基于六项机制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后,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也得到显著提高。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查中,该单位利用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了一处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坝背水面存在渗漏现象。通过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和专业人员的紧急抢修,成功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避免可能发生的溃坝事故。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六项机制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效果。

采用1 9 6 4年至2 0 1 2年三河闸水文站的年泄流量统计数据,通过滑动平均与线性趋势法分析三河闸工程近5 0年的年泄流变化,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清晰地展示出近5 0年来三河闸年泄流量的变化趋势。利用滑动平均法,可以观察到泄流量的平均变动情况,有助于识别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同时,借助线性趋势法,能够发现泄流量是否存在持续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图1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直观的视角来审视三河闸近5 0年年泄流量的演变,不仅有助于理解过去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为预测未来的泄流情况提供参考。

自动监控系统可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状态监测、数据分析及错误报警,显著加强工程运行安全保障。2 0 0 1年,三河闸通过水利部“948”项目,率先实现大型水闸运行自动化管理。该系统经升级改造日臻完善,能精准判断闸门开启、关闭或运行中故障,并及时报警。同时,闸区及上下游安全警戒区得到全方位监视,为隐患处理赢得关键时间。自动监控系统不仅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更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水利工程的结合。它的应用使水利工程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语

实施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六项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基层水利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这种风险管控模式不仅乐提高水利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文章为基层水利单位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整个水利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可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卫平,邢利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及运行[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06):64-65.

[2]徐铭.基于“六项机制”的基层水管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探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03):105-108.

[3]张华,李文杰.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2(04):62-64.

[4]陈雷.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05):77-79.

[5]王志强,李晓波.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与应用[J].海河水利,2021(03):59-61.

[6]赵丽丽,王小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如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