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了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患者耐药性的增强,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为例,深入分析开展多元化培训、优化病原学标本检测流程、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四项策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5-0046-03
★基金项目: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43300)
耐药菌的产生增强了患者的耐药性,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1 ],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临床应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及细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作为2021、2022年的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之一[2-3];2021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印发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 4 ]。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危及患者的健康,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引发多重耐药性[ 5 ]。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6 ],最终实现理想的抗感染模式,始于经验治疗,终于目标治疗。
在为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前,为其开展病原学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可避免或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出现,有效节省医疗资源。做好抗菌药物应用前的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工作,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础[ 7 ]。因此,2023年2月,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成立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工作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临床药学部、信息中心、护理部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参与,明确任务分工,共同协调项目实施,根据循证和管理要求制定对策。文章以承德县中医院为例,深入分析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多元化培训
1.加强员工培训,增强送检意识
针对临床医师对送检采样的意识不强、送检异常等问题,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对医院临床科室进行统一培训。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编写各类病原学标本采集手册,下发至全院各科室,特别是对在基线调查中排名靠后的科室进行病原学标本采集、运送要求专项培训,以增强其送检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利用每周职能部门会、中层领导会和感控微信群,宣传国家开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相关政策,其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送检率的相关文件;科室送检率未达标的原因分析,指出重点改进目标和改进内容;选择科室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答疑解惑。
2.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修订评估计划,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纳入医院感染评估,每月监测数据。临床药学部负责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与评价,每月监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对于超过医务科下发标准的科室进行通报考核。落实抗菌药物遴选、评估和处方点评制度,并验证抗菌药物应用目的选择是治疗或预防的理由是否合理,所有抗菌药物均填写用药目的。每月将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学部负责实时维护、更新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的药品说明书及药品属性,确保药物词典中所有抗菌药物条目正确。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工作小组的专家从不同部门收集统计数据
医院感染管理科收集各科室病原学送检率、病原学阳性率和检测到的耐药细菌数量等统计数据;临床药学部监测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定期统计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不合格率、实验室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判断本地区细菌耐药特征,对重要耐药菌耐药趋势进行预警,每月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二)微生物实验室调整病原学送检项目,优化检测流程
提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技术能力,要求熟悉各种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如致病性及耐药情况。熟练掌握常见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检测原理、技术性能和方法学局限等。结合患者临床情况,通过合理解读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建议。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附件2“常见病原学检验项目目录”调整承德县中医院感染诊断对应相关病原学送检项目内容,统计病原学送检率项目时增加降钙元素(PCT)、白细胞介素(IL)-6、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送检项目调整后由医务科以医院红头文件下发至各科室,使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标准,积极参与病原学送检工作。
在病原学标本的接收方面,制定统一的标本接收标准,接收时关注标本外观,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的渗漏、申请单标签是否清晰等。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如痰、尿标本等),尽快通知患者所在科室护士,以便重新采集、送检,避免漏检并提高阳性检测率。每月评估标本的合格率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评估结果。
在常规样本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方面,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对于尿液、脓液、引流液、关节腔液、脑脊液、胸腹水等,因为这类标本细菌生长比较单一,接种血琼脂培养基。对于关节腔液、脑脊液、胸腹水等,正常状态应为无菌,采样时为了提高阳性率可用血培养瓶增菌后接种血琼脂培养基。对于痰标本、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其中有正常菌,细菌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同时接种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大便标本细菌比较复杂,需要选择麦康凯培养基。对于血培养标本,护理人员床旁采血后,直接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值班人员扫描上机后,及时放置于血培养仪器,报阳后接种血琼脂培养基,同时电话通知临床医师。
专项工作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及时、准确的微生物实验室报告是最重要的。因此,对检验科提出新的要求,所有参与值班人员都要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接种流程,病原学标本接收后及时上机、检测和培养。在正常上班时间,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主动拿取病原学标本,及时检测。在其他时间检验科窗口有病原学标本送达时,检验科窗口工作人员立即送到微生物实验室传递窗内。夜班期间收到的病原学标本及时接收并接种、培养阳性标本上机鉴定菌种,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国家抗微生物感染治疗指南(第2版)》[ 8 ],解释药敏结果并与临床进行沟通。对于阴性标本,尿标本无细菌生长4 8小时回报,血标本无细菌生长五天回报,关节腔液、脑脊液、胸腹水2 4—4 8小时回报;延迟回报时间的,必须与临床沟通。
联合应用多种检验方法,提高病原学感染诊断效率。对于各种感染类型的病原体,检测手段很多,但是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与局部感染特征,选择相对合适且互为补充的几种方法联合检测,才有可能得到与感染高度相关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例如,对于长期发热和/或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因不明的疑难感染,可以利用分子快速诊断技术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外送到第三方检验中心对病原学标本进行DNA或RNA检测。
(三)加大考核力度,与科室绩效挂钩
专项工作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监测结果,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工作管理规范有效。医院感染管理科强调采样的重要性,要求各临床科室遵守并严格执行“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同时,将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工作纳入每月的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合理奖惩。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低于国家标准科室的,每降低1%,减1分,扣除科室绩效100元,将其作为年度科室及个人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完善信息化建设,升级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9 ]。应改进信息监控和提醒功能。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是项目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承德县中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信息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医院流程的数据,特别是关键节点的数据,如病原学标本采集时间和抗菌药物的医嘱时间,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之前,设置了专门的提醒功能,对话框提示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前送检病原学项目。升级后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和预警病例,以智能化手段代替医院感染工作中的手工处理方式,实现实时监控、在线监测、及时报卡、主动预警、干预提示、智能处理及自动统计等,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实时化水平,有力保障了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一是预警高敏感,感染关口前移,在没有发生感染或刚发生感染的时候,能及时e321bc8505a714db70380d4e5694259f86d8fe6bdd92c7b8f35fa51faed45c3f预警,提醒院感科和临床医师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干预,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二是多重耐药菌从发现到解除隔离全过程管理,包括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临床隔离、护士首次隔离消毒记录、每天的消毒隔离记录、解除隔离记录、院感科督导等。三是数据实时共享,确保院感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在院治疗情况,院感信息也能在电子病历和护士站展示,加强院感科与临床科室的互动。四是监测可为抗菌药物监测、三大管监测、微生物监测、影像监测、体温体重监测、手术监测、病案管理、血透监测、ICU监测、环境消毒监测、手卫生监测、职业暴露检测提供各种数据支持,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应用上述管理策略后,承德县中医院取得了积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2023年4月份的57.18%上升至11月份的75.03%;特殊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2023年4月份87.50%上升至11月份的90.38%;全院平均住院日由2023年3月份的9.61天下降至2023年11月份的9.01天;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2023年3月份的34.82%下降至2023年11月份的29.68%。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对于明确病原学诊断、遏制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要目标之一。承德县中医院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优化病原学标本检测流程、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得到提升,对保障住院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实践意义,值得全面推广。
[1]尚旭明,刘芸,王盛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1):147-149.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76号)[EB/OL].中国政府网,2021-02-22.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58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022-03-02.
[4]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质控中心,国家临床检验专业质控中心,国家药事管理专业质控中心.关于印发“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函(国卫医研函〔2021〕198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021-10-30.
[5]张丽,张蕊,石宝红.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3):178-181.
[6]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
[7]李仲华,邹荣云,虞明哲,等.品管圈在某医院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01):75-78.
[8]何礼贤,肖永红,陆权,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9]Yao Z,Guo YF,Li M.Analysis of the role of informatization,based on data analyses,in hospitals to improve hospital management[J].Altern Ther Health Med,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