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阐述学案导学法的内涵,分析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提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
关键词:初中;学案导学法;物理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策略;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2-0093-0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中倡导“主动学习理论”,他坚信学习应当是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学案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同时,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能够主动探索知识,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学案导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从教师授课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这种转变能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强调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案导学法教学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的学科能力。学案,也称为教案导学卡或学习导引,是学案导学法的核心工具,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和参考框架。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的重要依据。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前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案导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避免无效的时间浪费,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案导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4]。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学案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并积极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探索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4.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合作进步
学案导学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困惑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助于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进。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这种教学方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此外,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学生需要承担更繁重的课业负担,这使得他们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依赖讲解和演示来传授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确保知识的系统性,但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3.教学难点和重点不突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难点和重点不突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导致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难点和重点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难点和重点的深入讲解和探究,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或进行例题演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此外,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重视课前导入,唤醒学生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学案导学法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精心策划课前导入环节,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首先,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内容。为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课前导入的内容需要精心设计,确保它与即将学习的物理知识紧密相连,并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导入内容可以包括与物理现象相关的趣味故事、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这样的设计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其次,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前导入的方式应当多样化[6]。除了传统的口头讲解外,还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或者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等互动方式来进行导入。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段精心挑选的音频作为导入的起点。这段音频可以包含各种声音,如鸟鸣、汽车鸣笛、人们交谈的声音、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这些声音学生很熟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音频的播放,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实验或小游戏,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可以让学生轻敲桌面,感受桌面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或者让学生用吸管吹气,感受空气的振动和声音的传播。这样的互动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2.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和自主意识,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去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精心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法时,教师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等。查阅资料法鼓励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问或任务,自主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而找到答案或完成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信息搜索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法侧重于团队协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碰撞与发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7]。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实验验证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验证某一物理定律或结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定期检查和指导,教师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所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一课时,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明确标注本堂课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在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查阅资料法,自主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运动描述相关的资料,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等。学生可以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运动描述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如如何利用速度公式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发展,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的相关知识。
3.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其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成为导学案设计的核心。(1)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在应用学案导学法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希望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掌握哪些核心知识点。在明确目标基础上,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准把握教学重点,这些教学重点往往是物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公式,是构建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8]。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导学案中应明确标注出关键知识点,并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2)分析教学难点,巧妙设计教学策略。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化语言、运用比喻等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3)紧密联系实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在应用学案导学法时,教师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制作物理实验器材、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参与物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在导学案中,教师应明确标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重点,并简要介绍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对这一重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引导问题,如:为什么我们推小车,小车会动?停止推小车后,小车为什么还会滑行一段距离?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牛顿第一定律的奥秘。针对牛顿第一定律中的难点,如“不受外力作用”这一条件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不同阻力时的运动状态,从而理解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观察并解释身边的惯性现象、设计一个简单的惯性实验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精心策划课堂分层练习,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课堂分层练习是学案导学法运用的重要环节,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首先,学生分层。为了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基础和学习态度,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物理思维敏锐,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B层学生物理水平中等,能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学习。C层学生则在学习能力和物理基础上稍显薄弱,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其次,练习内容分层。在导学案的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分层结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练习内容。对A层学生,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题目,以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应设计一些综合性、应用性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对C层学生,应提供基础性和入门级的题目,以夯实其物理基础,提升其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电流、电压、电阻等前置知识上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课堂练习时可以采取分层练习。对A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练习题,如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这类题目能够激发A层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B层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稍具挑战性的题目,如一个灯泡的电阻是10Ω,接在20V的电源上,灯泡正常发光,如果电源电压降低到10V,求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这类题目能够帮助B层学生巩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C层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旨在帮助他们复习和巩固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一个电阻值为5Ω的导体,两端电压为10V,求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这类题目能够帮助C层学生建立自信,并逐步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课堂分层练习,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了推动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重视课前导入、唤醒学生求知欲,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精心策划课堂分层练习、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晓岚.“慧动课堂”理念下单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初中物理学科《热与能》单元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4(01):84-88.
[2]马洋洋.对初中物理潜能生转化的思考[J].河南教育,2024(01):81.
[3]马好文.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161-162.
[4]黄叶敏.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3(23): 43-45.
[5]钟晓萍.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物理,2022,43(04):180-182.
[6]张义成.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 2022(05):30-32.
[7]欧旭升,刘作志.“纸”上得来终觉“妙”———例谈新材料纸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2023,46(05):77-80.
[8]陶德泉.学案导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4(12):38.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udy Plan Guid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Zhang Yongju
(Gansu Province Minqi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plan guided learn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odel tha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playing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chieve personalized educ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elp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analyzes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further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meet the tal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y plan guidance method; physics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strategy; 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