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学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并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闽南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能够体现核心要素,实现文化传承,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加深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教师应深入研究闽南传统文化,营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并结合传统工艺、本土文物、节日资源、特色元素、闽南名画,将闽南传统文化合理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闽南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闽南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2-0065-04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艺术课程的开展应注重对文化内涵的解读,能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1],这为艺术课程教学融入特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极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值得学习、借鉴和传承,能在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文以传统文化为基调,以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为衔接点,从闽南传统文化入手,探索美术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和方法,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推进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闽南文化源自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间性而闻名,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它涵盖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泉州花布、漳州木雕、闽南歌谣,还包括传统的节庆习俗、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闽南独特的地域文化,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不足,还不能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深层内涵,导致美术教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成才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创作素材,使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能更好地完成创作。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开拓了教育创新的新思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体现核心要素,实现文化传承
美术课程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美术技能训练和文化传承。其中,文化传承尤为重要。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进而使学生主动将闽南文化传承下去,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地域与世界的桥梁。
2.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
闽南文化历史悠久,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能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让美术教学富有闽南特色。而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专业能力,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和创新[3]。
3.加深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学习
闽南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领悟和挖掘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探究闽南文化,掌握多元的美术文化,包括闽南的贴瓷画、漆线雕、布袋偶、大漆板绘等。这能让学生感受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闽南历史人文、生活习惯、建筑特征、艺术风格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很多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传统文化的启迪,并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长出新芽,开出花朵。在美术教材中,有不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艺术作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美术课堂处处充满艺术的气息和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滋润,吸取美的营养,感受美的力量,逐步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闽南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预估教学进度,梳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经典的闽南艺术作品。此外,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探索新型美术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性美术主题活动,将闽南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美术教学中。
1.深入艺术研究,理解文化内涵
美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知文化魅力、领略艺术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窗口。教师应深入研究、梳理闽南传统艺术的知识脉络,理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带领学生欣赏闽南传统艺术,使学生领会作品内涵,提升赏析能力。例如,在教学“立体的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雕刻工艺,认识立体的造型特点和画面的凹凸表现,并利用美术材料完成立体作品。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经典的造型图片,如《山西大同九龙壁》《中国明代铜镜》《古希腊银雕》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并结合闽南特色的雕塑工艺“贴瓷雕”,让学生在欣赏闽南传统厝顶建筑瓷雕艺术的同时,了解浮雕壁画的素材以及立体雕塑与绘画的发展进程,使学生在切身感受闽南特色艺术的同时加深对传统美术工艺的理解。
2.融入民间艺术,感受美术魅力
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和风貌。在闽南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融合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为学生营造熟悉的教学情境,并巧妙地引入闽南传统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指偶剧场”一课时,教师可介绍“手偶”的风格是借鉴闽南民间艺术木偶戏而创作的。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闽南本土民间艺术“拍胸舞”“歌仔戏”“布袋戏”“木偶戏”的资料。在导入课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指偶剧、木偶戏的视频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闽南本土民间艺术与文本内容的相通点,最后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指偶。在“搭建”舞台背景时,教师可融入闽南“木偶戏”,指导学生以木偶戏舞台设计为蓝本搭建指偶剧场舞台背景,并合作完成指偶剧场的编剧、制作和表演。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在创作过程中借鉴闽南“木偶戏”中木偶的形象、服装和头饰的色彩特点,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而且能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美术教学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传统工艺,创新闽南文化
地域特色能彰显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在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时,教师要结合课程具体目标,参考教材知识,为学生呈现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堂,让闽南文化元素逐渐深入学生内心,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4]。教师可以闽南传统文化为支点,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和寻找身边的闽南文化艺术,探知周围的美术语言,并结合闽南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各地绘彩灯,挂花灯的热闹场景,并特意展示闽南的传统工艺作品“彩扎灯”,让学生感受家乡元宵节的文化氛围,分享节日的欢乐。然后,教师可根据闽南的传统工艺作品“彩扎灯”,结合教材中制作彩灯的方法,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元宵节彩灯的设计和制作。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彩灯的制作方法,结合闽南“彩扎灯”的工艺,制作一盏“彩扎灯”,实现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
4.探寻本土文物,弘扬传统文化
闽南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闽南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一起发展壮大,不断推陈出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闽南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人文风貌[5]。教师应做足功课,主动探寻和了解闽南传统文化,并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技艺。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不同,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动手绘画、制作的能力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闽南传统文化和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让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美术知识,产生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例如,“保护文物”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调查和收集本地区的文物资料,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近距离地了解文物,领悟文物所蕴含的美,聆听文物所倾诉的声,加深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文物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使学生理清文物的种类,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5.立足节日资源,深化美术教学
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本地文化资源,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民族认同感的渗透,形成综合化、立体化、标准化的教学体系。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例如,“快乐的节日”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并能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入,再现传统节日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和表现方法。然后,教师可选取若干代表性节日元素进行拓展,如元宵节“舞龙狮”“吃元宵”、端午节“赛龙舟”“包博饼”“烧肉粽”、中秋节“拜月亮”“做水晶糕”等[6],让学生回顾、交流过节时的场景,并通过语言描述节日的欢快气氛,讨论节日相关事物的造型意义和颜色美感。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总结节日活动中与美术紧密联系的内容,如剪窗花、绘年画、扎彩灯等,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美术创意的趣味。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闽南传统节日场景的资料和图片,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闽南传统文化,让美术教学充满生机。
6.运用特色元素,创意文化服饰
为了让闽南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美术教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闽南传统艺术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例如,在教学“设计文化衫”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文化衫的特点及设计方法,在教会学生运用印染法、彩绘法、拼贴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闽南传统人文艺术标志为切入点,以闽南的饮食文化、节日文化、语言文化为创作点,引导学生创意设计文化衫,让学生将富有闽南特色的主题绘画呈现在文化衫上,实现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7.借用闽南名画,实践美术育人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思想教育。优秀的美术作品孕育着浓厚的思想情感及哲理,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7]。例如,“妈妈的节日”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属于妈妈的节日,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妈妈的崇高与伟大,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本课将“感恩”“爱”等主题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交流和分享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关心、爱护孩子的,讨论属于妈妈的节日有哪些,以及在属于妈妈的节日里应该用什么行动和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恩和爱。为了配合本课学习,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幅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风情女性形象图———“惠安女”。这幅图形象地体现了福建沿海一带的妇女吃苦耐劳、简朴持家的精神[8]。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霓裳羽衣踏浪来”的美,研讨“惠安女”特色民族服饰设计的初衷,如上穿短上衣干活利索,下穿宽大的裤子能增强舒适感,极大程度减少海浪冲击所带来的不适,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而艳丽的上衣、明亮的头巾又为普通却又辛苦的日常劳作带来了一抹亮丽的颜色。这一切都生动地捕捉了辛苦与美好的一面,体现了“惠安女”勤劳贤惠的精神面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幅图中找到妈妈的影子,体会妈妈的辛苦,回顾平时对妈妈的观察,并结合“惠安女”的构图特点、人物表情和画面场景,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大胆地画出妈妈最美的姿态和表情,作为献给妈妈的礼物。
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美术课程有效融入闽南传统文化,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又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在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努力探索闽南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之路,打造特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吉象,项阳.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5):142-150.
[2]郑晶晶.闽南牌坊的艺术探究———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46-47.
[3]葛晓英.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 2011(09):69-71.
[4]梁婧.闽南木偶戏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5]林洁茜.闽南民居装饰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探析[J].名师在线,2022(25):76-78.
[6]苏丽云.“艺”入人心“美”中创新———闽南剪瓷雕工艺走进小学美术校本课堂[J].学苑教育,2019(14):81+83.
[7]林艺涵.为“老树发新芽”打造营养土———闽南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中的渗透[J].教育界,2020(48):60-62.
[8]许秀萍.基于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学美术“文美结合”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18-119.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Minn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Curriculum
Xu Zhencheng
(Firs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Xiamen 361100, China)
Abstract: Art teaching should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abl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ethnic groups,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learn to respect, understand, and tolerate. Minnan culture is a regional culture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heritage, rich connotation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Applying it to art teaching can reflect core elements, achieve cultural inheritance,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course content, deepen course content,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level.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innan, create a familiar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combine traditional crafts, local cultural relics, festival resources, distinctive elements, and Minnan famous paintings to reasonably integrate Minn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art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innan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art; Minnan traditional cultur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ffective integration; teaching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