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优化策略刍论

2024-08-21 00:00刘玉琼
成才之路 2024年22期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研究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氛围冷漠、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师生关系疏离等问题,并提出“激发兴趣,正确认知;改进方法,增加趣味;优化环境,促进教学”的教学优化策略体系,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激发兴趣;改进方法;优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2-0041-04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1]。2022年11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纠正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高度关注。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社会性规范的重要课程。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调查发现的比较突出的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授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探究影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优化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道德与法治课存在“冷场”现象

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互相配合的学习过程,是高质量课程的必备条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断提出问题,却发现学生们面带茫然表情,没有积极回应,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性质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学生认为这类课程过于严肃,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浓厚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得冷漠。其次,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而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对课堂失去兴趣。

2.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作用认识不到位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迅速增加,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学科类课程如语、数、英等重点学科和主要考试科目不同,重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学习这门课程,也并不在意这门课程的成绩高低,所以会在课堂上出现讲话、睡觉等不良现象。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教育学习阵地。进行实际课程讲授效果调查时,会发现部分初中生对待该课程学习漫不经心,没有树立应有的学习目标,在课余学习生活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也较弱。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应用存在认知偏差,无法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没有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难以产生对课程的探究兴趣。

3.初中生对授课教师认同感欠佳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师教授知识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但部分教师忽略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首先,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一些学生虽然敬重教师,明白教师是为自己着想,仍不愿意与教师亲近。其次,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不具备成熟的思维,很难理解教师付出的辛苦。最后,部分教师缺乏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意识,没有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缺乏认同感。道德与法治课是非常需要情感传递的课程,这种认同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影响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

二、影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具体如下。

1.学生学习目标模糊

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没有充分的理解,会造成在学习上的一些错误判断[2]。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充足的学习动力,缺乏对自己的深入认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么保持三分钟的热度,要么根本不感兴趣。个别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逆反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有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没有用,因为其并不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考核科目,不需要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也使一些学生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付出努力就想得到丰厚的回报。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以小学生的角度看待和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科变化,如果在考试中受到挫折,无疑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打击。

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当前,个别中学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不高,不认真学习、钻研教学技能,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3]。但个别学校领导对道德与法治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不够重视,选任、考核相关学科教师随意、草率,任意选任其他学科的教师到学校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这些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和挖掘也是浮于表面,无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4]。

3.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也在持续变化,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校园环境。学校通过同学、教师共同努力创建属于校园的良好学习氛围环境,同时促使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学生在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后就会逐渐形成新的竞争力,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将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发挥积极作用,糟糕的学习氛围也会产生拖延的负面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消极的学习氛围也会打乱正常的教师教学计划。其次,家庭因素。有的家庭缺乏对孩子必要的激励,为了孩子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把道德与法治课当成“副科”,很少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果孩子的学习受不到家长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就可能会严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就可能逐渐失去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最后,社会风气。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想,会直接导致一些学生逐渐变得无心投入学习。受不健康的思想内容的影响,这些处于成长特殊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消极思想,因此缺乏学习动力,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优化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程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创设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根源上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新时代青少年整体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程意义,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这种反感心理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缺失,可以督促教师自我学习、自我修正,促进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教师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力量,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义。只有学生了解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做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才能提高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进行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学习[5]。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具有思想引导功能的课程,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较多理论、概念,因此比较抽象[6]。教师应通过能够引发深思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引用生活实例和名人典故,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就无法真正激发。所以,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及时地改变和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分析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师还应注重师生沟通和生生互动,通过自由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思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VR、AR等技术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多感官的刺激下提高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加强沟通与互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跃度,利用新媒体转发时事新闻,使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了解“社会规则”和法治精神,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预习和复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身的收获得失,也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纠正学习学习错误、弥补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漏洞的重要举措。为此,教师应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邀请家长、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等共同参与教学评价,并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评价,以客观反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效,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推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3.积极创设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第一,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学校文化活动不仅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窗口。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学校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活动机会,以促进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首先,校园文化活动应当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校在设计文化活动时,应注重与学习内容的衔接,使之成为理论学习的延伸。而教师应通过巧妙策划,使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应用和现实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包括组织参观、讲座、座谈等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时事政治[7]。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或者参与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探索道德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二,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与支持,使孩子得到正确积极的反馈,满足孩子寻求认同感的需要,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校要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为家长提供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使家长能够利用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第三,社会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青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人的社会价值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青年人对社会、对国家还处于初步接触的阶段,在这段时间帮助青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教育能够塑造学生品德和规范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法治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倡导公正和平等,使学生成为维护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对初步接触社会的学生健康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设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避免青年学生受到负面内容的影响;各类媒体应通过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企业和相关机构也要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给青年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结语

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法治意识,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效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趣味性,家长要重视德育,给孩子鼓励和正面反馈,而社会要营造积极正面价值导向的环境。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索———以“生命的思考”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9):3.

[2]周烨.思想品德活动课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J].教学与管理, 2018(22):3.

[3]彭虹斌,袁慧芳,陈婉君.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的实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9):48-52.

[4]黄晨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12):23-24.

[5]刘萍.培养法治意识,凸显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45-47.

[6]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7,6(08):2.

[7]梁家妍,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3):3.

[8]王晓媛.“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3(S2):194-196.

Discuss onfd695fe44ad669c7a8a727f087b7888c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Liu Yuqiong

(Shanghai Tianshan Ju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aking the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uch as apathy in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nd alien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t proposes a teach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system of"stimulating interest, correct cognition; improving methods to increase interest;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various mean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and legal literacy.

Key words: moraland legalcourse; corecompetencies; stimulateinterest;improvementmethods;optimizingthe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