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2024-08-21 00:00邵璐瑶
成才之路 2024年22期

摘要: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大学生在全社会传播红色能量。分类、整合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提高思政教师红色文化水平,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结构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红色基地责任意识,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22-0025-04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1]。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课要让青年一代真心喜爱、入心入脑,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红色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思想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有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本文以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为例,通过分类和整合,总结出五类实践教学资源,再通过分析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提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旨在推进思政课综合教学改革。

一、福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福建省是红色文化大省,红色文化品牌众多,孕育了家喻户晓的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永安抗战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留下了2500余处红色文化遗址[2]。可见,历史赋予了福建红色文化首创性、厚重性的特点,这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依托的重要教学资源。

1.红色革命组织旧址资源

红色文化遗址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可以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遴选具有典型性的红色遗址,并概括教学主题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资源。红色革命组织旧址资源有福建学生联合会、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长汀)、长汀县革命委员会、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等。利用这些革命组织旧址,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可以开展以“福州人林长民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贡献、台江事件与福建地区五四运动高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

2.红色革命事件旧址资源

福建省重要革命事件旧址有平和暴动总指挥部旧址、后田暴动旧址、永定暴动旧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古田会议旧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惠安暴动旧址群、永安抗战旧址群等。在这些红色革命事件旧址,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真实性、直观性的体验。例如,在后田暴动旧址,可以开展以“后田暴动是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为主题的实践教学。

3.红色革命人物故居资源

福建省重要革命人物的故居旧居有毛泽东旧居(上杭)、毛泽东旧居(清流)、邓子恢故居和纪念馆、张鼎丞旧居和纪念馆、杨成武故居、刘亚楼故居、叶飞故居和陈列馆、吴石故居、邓拓故居和纪念馆等。这些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至今被人们所传颂,背后展现出的时代精神更应被人们所熟知,其作为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例如,在毛泽东旧居,可以开展以“毛泽东在清流的革命实践及其历史贡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

4.红色革命纪念设施资源

福建省红色革命纪念设施有:林祥谦烈士陵园、马立峰烈士纪念碑纪念亭、宁化革命纪念园、瞿秋白烈士纪念园、解放福州纪念碑、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厦门革命烈士陵园、闽西革命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在奋进的历史进程中的见证,是干部和群众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题材。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充分用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党史学习,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在马立峰烈士纪念碑纪念亭,可以开展以“马立峰的革命生涯及其对闽东革命的贡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

5.红色革命纪念馆资源

福建省红色革命纪念馆有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郭滴人纪念馆、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闽东革命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等。高校在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让思政课“活”起来,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例如,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可以开展以“闽西革命根据地及闽西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

二、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持续传播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引导力。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很好的桥梁,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而地域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色,能够在把握本土文化的同时寻找红色基因,提高传播辨识度[3]。

1.有助于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地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域内部有明显的连续性、相似性。地域红色文化包含整个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当地大学生群体而言,易于到达现场学习观摩,易于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在其现实意义上具有便捷、距离近等特点,解决了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时间久、距离远、安全隐患大等问题[4]。在福建区域,红色文化众多,每次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供选择的参观地点也较多,且不同地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例如,长汀、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前东线的最后主战场。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福建的长汀县、宁化县名列其中。为了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福建省成立了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的福建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出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以“长征出发撤离苏区”为主题定位开展建设,形成了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轴,长征出发地长汀、宁化为主体建设区,长征事件关联区域为延伸拓展区的“一轴两区”格局。这对于当地大学生而言,是难得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也是了解长征故事,滋养心灵的重要教学资源。

2.有助于思政课“走出去”,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迫切需要

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各本科高校思政课划出2个学分,专科高校思政课划出1个学分,用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这就说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利用好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能使思政课“走出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地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迫切需要,能使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有助于提升地域红色文化在高校的影响力,助力地域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重要纽带。红色文化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深厚内涵及其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决定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要载体的必然性。一方面,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在扩充教学素材的同时,提高思政知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传承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学生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会被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深深震撼和吸引,产生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精神共鸣和价值认同,从而主动参与地域发展建设。

三、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在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持续性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5]。

1.系统性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力求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脉络中,实现地域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高校思政课的有机对接,使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注重系统教学体系的完善。

2.规范性

针对一些实践课程在教学时过于随意的弊端,教师应有所思考,予以避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场所简介、人物介绍、拓展思考、合作探究、文献链接等环节,构建完整规范的实践教学过程。

3.全面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地域红色文化众多,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遗址,做到兼顾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县市区、不同遗址类型的同时,与思政课内容有机结合。

4.持续性

红色文化想要在高校思政课实践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产生深远意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在课堂实践中充分讲述革命历史、宣讲革命精神,而且要在校外实践时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政治素材。这二者要具有持续性,连续不断地使大学生汲取其中的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此外,到红色基地进行学习实践,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除可以每学期定期组织外,也可以呼吁学生在寒暑假时到革命遗址参观学习。

四、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我国历史文化厚重,要利用好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办好思政课,需要思政教师、高校、政府和红色基地各方协同发力。

1.提高思政教师红色文化教育水平

思政教师关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6]思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红色实践的过程中,要向已经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大学生讲授红色历史、红色事迹、红色人物等,因此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红色文化水平。一方面,思政教师要增强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在业余时间,思政教师要通过走访谈话、参观调查、网络搜索、讲座培训等途径,了解教材内容以外的更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扎实推进自身理论文化水平的提高。高校也应该组织教师进行红色文化相关培训,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式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到红色基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思政教师完善红色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活用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查发现,教师授课语言感情充沛、授课方式新颖多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例如,在进行永安抗战旧址群实践教学时,思政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在偏远县城开出的抗战精神之花,描述战时的永安,让大学生沉浸在故事中,还可以《改进》刊物为主线,介绍巴金、郭沫若、老舍、艾青等作家在刊物上发表的佳作,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鼓舞,从而弘扬红色文化,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结构体系

高校作为育人场所,应深刻认知地域红色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完成“红色育人”的工作要求。首先,高校应认识到红色文化对思政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使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大体上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多元育人的体制和机制[7]。其次,要从教材入手,扩充校本教材。高校可在校本教材中增加地域红色文化有关内容,加入师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内容,在内容建设、编写思路、题材格式方面多角度凸显地域红色文化的特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最后,推进和区域内红色基地的合作。高校可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挂牌对接,定期组织师生去基地培训,打造高效、便捷的思政教育平台。

3.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以社会发展和公民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迭,政府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凸显。红色文化是历经岁月锤炼,凝结而成的先进文化。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因此,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并挖掘地域红色文化的价值。政府可以利用网络阵地对纪念馆、英烈人物、红色旅游等进行推广,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4.深化红色基地责任意识

红色基地的责任是弘扬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因此,红色基地应积极与高校联络,搭建感悟革命文化的平台,创新感知红色文化的方式,通过提供史料照片、视频、文件等,帮助大学生增强家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主动承担起宣传红色文化的责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此外,红色基地可以和高校形成联动机制,在高校官网的思政教育模块链接红色基地的线上展馆。红色基地还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搭建新型红色育人平台,如用VR技术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8]。

五、结语

办好思政课,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红色文化具有巩固意识形态、弘扬中国精神等多重价值,能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找准落脚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高校应利用好地域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教师红色文化水平,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结构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红色基地责任意识,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EB/ OL].(2018-04-26)[2023-12-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1804/t20180426_334273.html.

[2]李方祥.福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指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

[3]刘金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10):76-78.

[4]刘泽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22.

[5]徐功献,王兴平.高校思政课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原则机制与实践遵循[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45(01):56-62.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7]叶晓芸.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发展[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6):134-136.

[8]林帅,李智睿.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4):114-117.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Region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aking Fujian’s Red Culture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Shao Luyao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chann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spreading Marxism,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deeply integrated with red culture,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energ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and classify region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pply them 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red culture am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red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deep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red bases, and reasonably integrate region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practicalteaching;red culture;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