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而教材的编写和发行是国家事权的重要构成。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要注重推进改革创新,其任务是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标准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其中培根注重固本清源,重在巩固国家教育文化根基;铸魂旨在打牢中华底色厚植红色基因,重在正确的价值引导;启智力求建设宽厚知识基础启迪青少年心智,重在科学的知识文化体系;增慧强调博采众长增长智慧见识,重在培养创新精神。
关 键 词 教材建设;新时代;学校教育;立德树人
引用格式 冉亚辉.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标准论析[J].教学与管理,2024(25):54-59.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1]教材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青少年知识能力素养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尤显重要,基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最终都会成为青少年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知识基础。学校教材是奠定国民基本素养的重要教育基础,是决定国民价值倾向的重要导向,是体现教育政治方向的重要载体,而教材的编写和发行是国家事权的重要构成。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教材建设基本要求,建设优质的教材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2]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3]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一坚持五体现”:“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4]在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地位”[5]。在2020年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6]的新时代教材建设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多个维度明确了教材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指导理论。
一、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是“一坚持五体现”[7]。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目标指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1.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学校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发行广泛、影响深远。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可塑期,而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学习材料就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所有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精神食粮。”[8]对国家而言,中小学教材对青少年全覆盖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和心理世界的塑造的重要性,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9]。基于教材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材建设不是普通事务,而是归属于国家事权的重要事务。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方向是事关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有两层基本内涵:其一是教材建设影响深远,覆盖面极广,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重要事情;其二是教材建设工作极为重要,要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编写,务必确保教材建设质量。
为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新时代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举措。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的设置,在机构设置上贯彻了教材是国家事权的核心理念。在教材规划上,国家发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在教材政策制度上,国家颁布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4个教材管理办法文件。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实施全国统一教材,即教育部统一编写,全国统一使用。2019年全国已经全面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三科统编是落实教材为国家事权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新时代高度重视文化价值观领域的国家安全的重要要求。
2.教材建设的服务指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要高质量立德。教材编写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建设,同时也要注意在思想道德价值观领域高质量立德,引导青少年建构正确的理想信仰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这需要在教材建设中科学设计相关内容。教材建设的最大政治是通过教材建设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志和主张[10]。对于学校立德树人而言,为青少年打好中华文化底色、厚植红色基因,教材是最为重要、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载体[11]。另一方面要高质量树人。教材建设要具备全面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教材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于知识体系的重构,要把人类文化的最新成果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逻辑加工成为可以教学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谁的知识应该被传递,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既是一个价值问题,也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12]。教材建设表现为宏观层面的教材体系和具体使用的教材。教材体系要能够系统、全面、科学、高质量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教材必须站稳中国立场,立足时代、面向全球,在编写内容上要系统呈现中国优秀文化,反映世界科学技术新进展,在编写理念上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要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深厚知识文化底蕴、创新创业精神、国际发展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教材建设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教材建设是事关青少年整体政治方向引导的重要工作,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政治方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现代社会所有公民都出自学校教育的培养,而教材则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基础性底色,教材的内容一般而言最终将会成为青少年身上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政治方向上同样如此,教材中的政治导向最终会成为青少年的集体性政治方向。如果教材政治方向不明或者政治方向导向混乱,最终就可能导致青少年发展中出现严重的政治方向问题,并可能在青少年的成年期爆发出来。
教材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高质量课程育人。首先,教材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全方位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好育人育才的重要关口。其次,教材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时俱进,既彰显经典的生命力,又体现时代创新精神。最后,教材建设既要重抓建设和编写教材,也要注意教材使用中的问题防范与内容审查。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应当由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而对于大中小学其他教材的发行与选用,同样也要注意政治审查,把好学校教材入口关。
4.教材建设的文化底色: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
教材建设要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要正确彰显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教材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传导的价值观是培养人的重要基础。”[13]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既承载着知识和真理,又体现着国家在教育领域的知识水准,同时教材还扮演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文化传统,以及蕴藏其中的教育传统智慧和经验。教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直接内容,是青少年文化底色最为基础的构成部分,教材中的文化自信能有效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建设事关国家文化安全,是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文化价值观建设上,教材建设的重点在于两个领域。其一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系统性融入教材体系。新时代教材建设既要立足中华历史文化精华,又要把握时代前沿。“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扎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教材的‘原料’融入教材内容,构筑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的心理基础。”[14]其二是认真梳理并汲取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经验和智慧。中国在古代是人类代表性的教育文化大国,在教育经验和理论领域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绩,并以培养学生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著称于世。在教材编写中,要注重汲取传承中国传统教育经验和智慧,总结新中国的优秀教育经验,并注意编写要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和表达方式。
5.教材建设的实施路径:推进改革创新
教材建设本身要注意与时俱进,注重不断改革创新。教材中的内容应当是已经被验证为真理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教材本身会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将确定为真理的知识编写到教材内容中,这是教材编写要尊重传统和延续教育经验的一面。但同时,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材编写也不能落后于时代。如果教材编写过度守旧,学校教育教学就会脱离时代,学生接受教育后会呈现出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教材编写要贴近时代发展前沿,确保学校教育的时代性。
在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上,重点工作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教材建设要注意适度的自由空间和内部张力。教材建设不能完全一元化,这样会导致缺乏生动活泼的创造性,同时也降低了教材领域的容错空间。新时代教材建设并不追求完全一元化,而是注重统一性和多元性的适度平衡,以确保教材建设领域的统一性和生动活泼的健康平衡[15]。其二是要注意吸收他国经验和教训。学习他国经验是为了提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在教材建设中犯同样的错误。其三是要对国家教材建设工作多反思改进。教材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反思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求持续改进。
6.教材建设的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教材建设的最终质量必须体现到具体的教材编写质量中。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集中国家优秀专家,精心编写打造,在态度上要高度重视教材编写,深刻理解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在目标上要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其重点在于两个领域:一是思想和精神领域,确保传承红色基因和中华文化基因,坚定理想信仰,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也是课程育人、教材育人的重要要求;二是知识和智慧领域,要确保教材体系编写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并内蕴育人智慧。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其重点工作是做好统编教材,以此引领国家教材建设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其一,从质量上看,统编教材要能够用其内在的高质量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来引领教材建设工作。统编教材代表着国家优质教材的标准,但这个优质不能由其“国家教材”的品牌来彰显,必须由其内在的高质量来支撑。其二,从国家意志上看,统编教材还肩负着体现国家风格和意志,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从长远发展来看,“统编教材是促进国家建构的主战场。教材建设既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国家构建过程,它能够介入国家的形成过程并对国家进行重新想象、重新设计和重新建构” [16]。从这个角度来看,“统编教材已经成为全面落实国家事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17]。同时,统编教材在国际上代表着教育领域的中国风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教育心理,也是中国教育形象的重要代表。
二、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标准
教材是学校育人育才的基本依托,体现着国家水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标准就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培根注重固本清源,重在巩固国家教育文化根基;铸魂旨在打牢中华底色厚植红色基因,重在正确的价值引导;启智力求建设宽厚知识基础启迪青少年心智,重在科学的知识文化体系;增慧强调博采众长增长智慧见识,重在培养创新精神。
1.培根:注重固本清源,重在巩固国家教育文化根基
培根在教材建设中有多重内涵。培指的是培育、培养、培植。根指的是根本、根苗和根基。综合来看,培根有三重内涵:其一是健康培植教育园地中的根苗,即青少年;其二是打好教育的根本,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其三是夯实教育的根基,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根基深厚稳固才能枝繁叶茂。教材建设,要致力于建设好国家教育文化领域的根基,培植好学校教育的健康沃土,健康培育青少年成长。
首先,要致力于建设好国家教育文化领域的根基。教材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立足时代发展;要反映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要具有中华美学,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教育文化对于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要致力于建设好青少年的知识文化根基。教材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知识来源,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知识载体。在教材编写中,要致力于培养好青少年的知识文化根基,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如果教材体系中存在知识和科学领域的结构性缺陷,那么国民整体也会存在此领域的缺陷。中国古代科举仅局限于四书五经,主要是儒学经典,内容局限于人文道德伦理,而科举对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导致了传统中国国民在科学素养上的严重缺陷。这一重要缺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危难局面。这是中国教育文化历史中的深刻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材建设要高度重视建设好青少年的知识文化根基,要建设立足国际前沿、适应国家发展、内容科学、门类齐全的教材体系,高质量地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最后,要实现固本清源,耕耘好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土壤。教材好比是学校教育的沃土,教材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拓宽国际视野,注重提升教材建设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作为知识具体化的教材必须向学生传授国家意志、公共知识、主流知识”[18],而把教育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智慧。现代社会之所以产生矛盾和冲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冲突。“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19]文化冲突源于不同人群在文化领域的价值倾向差异,这种矛盾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往往会形成系列问题。在社会治理中,要注重教育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要注重构建一个和谐、统一、健康的教育文化内容体系,确保国家教育文化领域的安全。
2.铸魂:打牢中华底色,厚植红色基因,重在正确的价值导向
铸魂既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重要指向目标。铸,意谓熔铸、铸就、锻铸。魂,即灵魂、精神、底色。铸魂有三重内涵:一是教材建设要铸就中国底色;二是教材建设要熔铸红色基因;三是教材建设要锻铸青少年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综合来看,铸魂指的是教材建设要铸就中国底色,熔铸红色基因,锻铸拥有中国心的时代新人。
首先,教材建设要打牢中国底色,传承民族基因,在教材领域打牢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教材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新时代教材建设要坚持不懈地为培育青少年拥有民族自豪感提供基本价值观。”[20]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先中国后外国,以中国为主,国际为辅。教材建设切忌主次颠倒,不可忘了自己的中国底色和中国立场。
其次,教材建设要厚植红色基因。教材作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彰显着国家在知识和真理领域最为重要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内容选择和构成上,也有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考量。如果在教材建设领域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则可能导致青少年形成结构性的政治问题。教材建设本身就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红色基因传承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红色基因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基因,是奠定青少年一生健康发展的内在灵魂。教材建设要重点培养青少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熔铸红色基因,铸就青少年理想信仰之魂。
最后,教材建设要全面系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教材能够有效深入影响所有青少年发展,并且这种在青少年的可塑期渗透的价值观教育是最为持久和坚固的。教材建设系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是《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程,其他课程作为辅助建设。《语文》重点培养中国底色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等;《历史》重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历史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等;《思想政治》重点是培养青少年的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民族观等。
3.启智:建设宽厚知识基础,启迪青少年心智,重在科学的知识文化体系
启智是教材建设质量领域的重要指向。启即启迪、启发、开启。智乃心智、智力、才智。系统来看,启智主要有三重内涵:其一,开启青少年智慧之门;其二,启迪青少年心智;其三,启发青少年聪明才智。在教材建设中,要重点建设好教材的知识文化体系,为青少年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素养,发挥好教材启迪心智的重要功能。
首先,教材建设要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文化体系,为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素养。学校教育是建立在知识和真理的基础上的,而知识和真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材编写要彰显人类智慧,传播真理,着力于增长青少年知识能力素养。知识就是力量,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系统性传承知识的机构,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知识基础的重任。学校教育的学科分类就是该学科领域人类知识体系的系统呈现,如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有其背后的知识逻辑。
其次,教材建设要重点关注教材启迪青少年心智的功能。学校教育的启智职能关系重大,是奠定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现代学校教育本身就源于启智,对学校而言启智是永恒的主题。育人的重要基础在于启智,正确的启智才能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政治观。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系统性培养下一代的最为重要的机构,既要让学生有知识,又要让学生有思想。启智的教材建设职能还指向尊重真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价值观,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中华民族在人类知识和真理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最后,教材建设要能启发青少年的聪明才智。教材是对学术知识的记录,也是对文化文明的重要传承。在教材建设中,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要站稳中国立场、坚持对他国文化“为我所用”,大胆汲取他国的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科学成果。教材建设要系统性建设知识体系,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确保学校教育中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既不能犯知识错误,也不能成为知识领域的遗老遗少。学校教育要力争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千万不能让学生成为有知识但愚笨机械的人。具备聪明才智的青少年,是新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4.增慧:强调博采众长,增长智慧见识,重在培养创新精神
增慧是教材建设内在精神的重点要求。增即增长、增进、增益。慧指的是智慧、慧心、慧眼。“增慧”重点强调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能陷入机械的知识堆砌,要具有内在思想和逻辑,要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智慧和见识。
首先,教材建设要能够让青少年增长智慧。学校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复制型的教育教学之中,要通过有智慧的教育,提升青少年创新发展的智慧和能力,成长为有智慧的新一代,有效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也在知识和真理领域拓展人类的知识疆域,为人类社会建设和治理服务。教育不只是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智慧[21]。新时代教材建设既要注重知识培养,也要高度重视启迪青少年智慧。青少年有其个体特征,学校教育要增长其智慧,在教材建设中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增长智慧、培育创新思想、提升思想高度。建设尊重创新、尊重思想的教材体系,培养有创新空间的教育教学体系,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可塑期,学校教育的引导对于青少年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材建设的内在理念,最终都会成为一代青少年身上潜在的文化精神和气质,并且最终成为中华民族重要气质的构成部分。确保中华民族的智慧水平,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智慧高度,这永远都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其次,教材建设要能给予青少年一双慧眼。教材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教材要能够开阔青少年视野和见识。增长视野和见识,重点是在教材建设中开阔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教材建设要重点引导青少年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思想认识和智慧创造。在国际视野上,教材建设要拥有平等的视角,既不过度重视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不忽略非洲和拉美等不发达地区。要博采众长、视野开阔、放眼世界。在教材建设中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有国际胸怀,高质量培养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想。
最后,教材要培养青少年创新勇气和创新精神。学校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呆板的知识教育,还需要增长青少年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内在智慧。教材不能全部都是已有知识,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能够有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理解创新精神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教材既承担着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孕育着青少年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精神潜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一个社会一旦降临于世,在其生命的任何阶段,实际上都有可能陷入停滞状态。”[22]中华民族对此挑战的应对就是坚定地改革创新,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激励,持续前进。教材建设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只有知识,就可能流于机械呆滞,有了智慧的浇灌,知识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智慧。文化价值观领域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核心基础,也是确保内部和谐的关键所在。文化价值观领域的统一,在多个维度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文化价值观的统一在思想和心理层面奠定了共同基础;其二,文化价值观统一能够有效促进道德伦理价值观领域的共同倾向;其三,文化价值观的统一给予了国家统一的文字、文学和历史认同。这三个领域都是国家统一和谐的核心基础。
GhiHB0hToJnGT570+BOUjg==教材建设最终必须以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作为建设成果,这也是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教材体系的建设中,既要求全,也要求真。求全指的是要基本具备系统性的各个学科的大中小学的高质量教材体系。求真指的是教材本身要具备科学性,其内容要选择学科精华,并接受过检验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还要有利于一线教师处理使用。教材的使用涉及面广,并且还有着延续性的内在考量,在教材编写中,既要注意前沿性,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稳定性。教材三五年一大变,是不符合学校教育基本规律的。但十年、二十年都不变化,也是不科学的。同时,教材要有利于一线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有利于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在教学中留出发挥、调整的必要空间[23]。同时要注意,教材编写不能过度贪大求全,要注意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有限时间和精力,在教材编写中要保持教材内容的相对总量,不能越变越厚、越积越多。此外,在教材编写中还应贯彻学业减负的教育理念。当然,教材编写还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基本规律,并要注重提升教材内容的艺术性,增强可读性,注意教材美学的建设。
总之,教材建设事关重大,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精心编撰,以优质的国家教材体系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6.
[3] 王湛.落实国家事权的重大战略举措[N].中国教育报,2017-07-14(007).
[4] 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654.
[5] 习近平.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7.
[6] 习近平.习近平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J].中国民族教育,2021(01):4.
[7][13] 郑富芝.尺寸教材 悠悠国事——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J].人民教育,2020(Z1):6-9.
[8] 郭戈.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J].人民教育,2021(02):60-62.
[9][14][20] 康晓伟,王刚.铸魂育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9):4-10.
[10] 田慧生.新时代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4-6.
[11][23] 申继亮.新时代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问题和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7-9.
[12] 靳玉乐.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4-8.
[15][17] 张振,刘学智.继承与创新:70年来我国统编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15-22.
[16] 张振,刘学智.我国统编教材建设的百年脉络与核心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4):26-33.
[18] 靳玉乐,张善超.教材建设40年:知识变革的检讨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6):9-13.
[19]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6.
[21]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 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40.
[22] 汤因比.历史研究[M]. 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1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项目“新时代教育基本理论研究”(CQYC20220302437)、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实践研究”(YJG2330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