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写作的实践进阶

2024-08-20 00:00仝磊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9期

摘 要 对于大部分班主任而言,案例写作的困境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该困境体现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意识和研究行动的缺失。为此,班主任应首先认识到班级建设的曲折性与发展性,不断反思教育实践活动的细微之处,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记录、积累正在发生的教育故事,夯实案例写作的根基。

关 键 词 教育案例;班主任写作;教育故事

引用格式 仝磊.班主任教育案例写作的实践进阶[J].教学与管理,2024(25):25-2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教育案例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已得到普遍认可。教育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体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1] 。作为教育案例研究的重要环节,教育案例的写作非但没有为大部分班主任专业成长助力,反而一直在打击班主任主动开展教育案例研究的积极性。不会写教育案例,写不好教育案例成为班主任研究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亟待解决。

一、从“怎样写”转向“写什么”

已有研究认为,当前的教育案例写作存在概念不清、选题不当、文不对题、描写粗糙、理性不足等问题[2] 。依据优秀案例的标准,多数人认为班主任写不出优秀案例的原因是案例中的故事本身平淡,难以引人入胜;缺少两难困境及班主任的价值抉择;整体上仍就事论事,深层次的思考缺失;结局圆满,不具有开放性等。乍一看,班主任案例写作的困境好像就是写作技巧不足、写作文采不佳,所以大部分研究者基于写作技能提出解决案例写作困境的方法,认为教师要想写好教育案例,就要了解教育案例的特点,知晓案例的写作要求,掌握其结构形式[3] 。诚然,这些研究基于理论的视角揭示了部分班主任案例写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然而 ,一旦我们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就会发现它们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班主任,因为对于大部分班主任而言,案例写作的困境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

调查中,一类班主任理所当然地说:“根本没什么好写的,哪有值得写的事情?每天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琐事,简单重复罢了。”另一类班主任则无奈地说:“偶尔遇到令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或较为棘手的事情,以及突然的新点子、新措施会想着写一写,毕竟要拿证书、评职称嘛!但往往几句话就写完了,勉强凑够一段话,最后发个朋友圈就结束了。”此外,还有参加过教育案例写作培训的班主任自责道:“我按照培训专家的建议做出了很多尝试,包括从‘浅度描述’到‘深度描述’,在文章结构、行文特点上苦思冥想,但我还是写不出一篇满意的教育案例,怪我太没有文采了!”这些看似教育案例写作的困境实则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意识和研究行动的缺失。

实践证明,围绕“怎样写”的问题而提出的策略方法无异于舍本求末、揠苗助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教育案例写作的困境;要想摆脱该困境,应关注“写什么”的问题,因为它关涉班主任更深层次的教育理解,有助于唤醒班主任的问题意识与反思意识,指引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角度和研究行为。我做什么?我思考了什么?我感悟到了什么?我希望什么?学生做了什么?学生思考了什么?学生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希望什么?班主任通过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提升反思水准 。

二、从“教育案例”转向“教育故事”

“教育案例是对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的教育实例展开的理性分析”[4] ,其研究对象是真实发生的教育事件。可见,经历、记录、创设丰富感人的师生成长故事是班主任有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的前提条件。相较于案例写作,班主任更善于讲故事、写故事,毕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件并不要求多么好的文采。“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陈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活灵活现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5] 。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当班主任把“写故事”融入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即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关注教育活动的生成,以创生者的身份引发故事,以参与者的身份经历故事,以讲述者的身份描述故事,就会像李镇西老师一样拥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因为“任何一位教师,只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职业生涯一定会充满许多传奇”[6] 。

1.三思而行,觉察真实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7] ,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就是知道如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并抓住机会帮助他们创作未完成的故事。所以,班主任根本不需要担心没有故事发生,而应该关注如何“读懂”孩子的故事。想要读懂孩子,要用童心去感受童心,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能觉得怎样说怎样做都可以,要对教育充满敬畏之心;也不能照葫芦画瓢,整日浑浑噩噩,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班主任应学会把自己变成孩子,问一问:“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样想?怎样做?”继而追问:“我的目的和目标什么?”“我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它们是否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能有更恰当的教育引导吗?”这样的自我提问有助于班主任回忆被遗漏和被忽视的问题情景,觉察真实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教育故事发生的起点。

上学期物理课上,班级中就有两位同学向笔者表达过自己青春期萌动的困惑,并主动寻求建议和帮助。鉴于当时任课教师的身份,笔者选择遵守约定,保守秘密,并没有告知他们的班主任和家长。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在笔者的建议下,有能力把事情处理妥当。新学期,笔者成为他们的班主任,除了完成每日管理班级的规定工作之外,上述事件一直萦绕在心头,便扪心自问:“干涉一下他们还是让它继续作为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或者再等一等他们主动的表达和求助?可现在他们还会来对我倾诉吗?”“等到他们家长发现,前来质询,那时候我该怎么办?”当时,笔者有上述种种的担忧和顾虑。当然,基于粗浅的经验,笔者可以采取一些开门见山或单刀直入的处理方法,但笔者选择先思考清楚“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2.直面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8]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境中,由教师和专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班主任日常的教育活动有行动研究的影子,但缺少对问题情境的分析界定及对教育行动的跟踪调查与反思提升。

“异性交往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是长期的还是临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两位学生的异性交往,我以前是怎样应对的?效果如何?有什么不足?接下来打算怎么解决?依据又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用上述自我追问的方式,笔者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紧接着,通过理论学习,笔者认识到生命到了一定的季节,就会发芽,就会开花。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会对异性表现出欣赏,甚至迷恋,这是青春之花在悄然盛开,既是他们生理上成熟的表现,也是学生心理上渴望关注和认可的表征。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开始准备“同学友谊”主题班会。这一次笔者以一种较为隐晦的方式向两位家长传达了自己的考虑与安排。

“在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情况,突然发觉有点喜欢一位异性朋友,或者发现你的异性朋友好像喜欢上你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希望你能梳理一下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和经历,然后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分享。”笔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学生逐个提出上述请求。思考片刻后,他们都应了下来,令笔者有些意外。更令笔者意外和惊喜的是学生精心准备的发言内容,字里行间都在传达着他们的真诚和萌动青春的感动。

后来,笔者把学生的演说内容通过公众号推文的形式分享给家长们,虽然笔者给他们都做了变音处理,但两位学生的家长都借此全面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因为期中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就此事多次向笔者表达了谢意。

3.升华主题,明确故事教育性

班主任育人故事是班主任教育理念、方法策略与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其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写照。教育故事应深入探究“是什么”“为什么”的原理性问题。班主任在撰写育人故事时,应从学理的角度加以审视,从专业化的角度加以分析[9] 。因此,教育故事应至少蕴含一个明确的教育主题,从中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给人启发,不能只是就事论事。班主任在看见学生的同时,也看见自己,进而悟到教育的真谛。

班会课上,有同学说:“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得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如果说有一个异性朋友喜欢我,我会怎么做?当然了,以我的做法,我现在肯定是不会接受的,肯定会拒绝的,但我不会刻意地去疏远他,也不会刻意针对这个人,我们只是朋友,这种事情谁都没有做错,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也有同学说:“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肯定是会焦虑,不管说有没有错,一定会影响我的心情和我的学习。所以我肯定是要去解决的,去找一个信任的人倾诉这件事,与我信任的人分析问题情境,交流可以采取的措施。第一,可以隐藏内心的这种情感,埋在心里,与其他异性同学一样相处,这对部分同学可能会不舒服。第二,说出来,但得用正确的形式与对方沟通,表达一种欣赏或赞美。但这样事情就多样发展了,也许被拒绝,或许惺惺相惜,总之,既然喜欢对方,就应该尊重对方的想法和做法,采取更适合的方式来表达真正的关心。我觉得不管是拒绝还是接受,我们都应该是以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不能任由自己的冲动,做越界的行为,那样会导致局面不可控制。整个过程,我们都需要跟信任的人多交流和沟通,可以是家长、老师或同伴。”

在此之前,笔者并没有很理解他们对于此事的看法和态度,甚至是不了解。事态能发展到这一步完全是彼此的诚意在发挥作用,这是偶然的事件,却是必然的幸运。其实,成年人都能引导孩子,因为作为过来人的经验总不会差太多。往往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不想跟成年人说,也不愿意向成年人寻求帮助。与其设法如何引导孩子青春期的萌动,不如谋划如何成为他们信任的人。因为这种事触及孩子最深层次的信任,有信任才会有倾诉,才会有寻求倾听的主动,而其他诸如建议、指导等都是方式方法层面的策略问题。

正当笔者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很好地看待和处理学生XyRalzyhcFrJSnEJmLek5RA1yZ5dv2Gky3RQ2Ztj2RY=异性交往的问题时,一次周末,在街上迎面碰上班上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牵手走来……笔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班主任到底该怎样引导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而追问:“面对情况迥异的异性交往,我们是否有章可循?”

三、从“教育故事”凝炼“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写作要重点呈现四个要素:一是标题(反映主题),二是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说明研究主题和方法),三是过程描述(让问题与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四是问题剖析(权衡问题解决的利弊得失,进行反思以获得启示)[10] 。基于已有经验及反思,笔者确定的教育案例标题是《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策略》,旨在强调中学生异性交往重在引导。

1.案例背景

小辉是体育委员,长得高大帅气;小琳是英语课代表,长得活泼可爱。一次与学生交谈中,有同学反映他们俩关系非常“亲密”,相处似乎超出一般同学的友情,当时笔者也只是听听,没有直接找他俩谈话。可能也是天意,没想到有天他俩手牵手在街上被笔者撞个正着,见此,他们两个人的手迅速分开,脸上的表情变得很复杂:吃惊、尴尬、害怕……

2.过程描述

当时的那一瞬间笔者也不知所措,但为了避免尴尬,也为了给自己留足准备的时间,笔者假装没看见他们俩的亲密行为,简单打了个招呼便分开了,告诫他们早点回家,但这件事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心头。

首先,笔者尝试分析事情的成因。两位学生,一个是高大帅气、一个活泼可爱,两人形象气质俱佳,自然易获得相互的欣赏和吸引。此外,作为日常班级学习生活中的公众人物,班干部和课代表的身份增加了两人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我对两个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进一步美化了两个人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种种原因下,两人互生好感,关系亲密。但在面对其他同学反映的问题时,笔者只是选择听一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过分信任两位同学,且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进一步了解和引导,从而导致事态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两个人朦胧情感的发生是自然的事情,本是无可厚非,但笔者缺乏及时有效的关心和引导间接引发了他们的越轨行为。

那两位同学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怎样的呢?从两个人手牵手逛街可以看出,他们的一些行为已经不符合学生身份,属于越轨行为,当撞见笔者之后两个人的手迅速分开,说明了他们对这一越轨行为的矛盾心理,虽乐在其中却也深知这是不合适的,是不被家长和教师许可的行为。此外,他们脸上复杂的表情也说明两个人都很在意笔者的看法和评价,既羞愧于自己的言行,又担心家长和老师的干预。种种迹象表明,两个人在异性交往方面迫切需要师长正向积极的引导。

其次,笔者没有急于找他们谈话,而是通过他们的同学侧面了解情况,因为同学之间的相处时间更长,日常沟通的内容也更真实。笔者从两位当事人的好朋友着手,了解他们俩对待“恋爱”的态度,及是否在班级中公开宣称“恋人关系”等;在课间或休息时间悄悄观察他们在班级中的行为举止;从任课教师那里了解两个人上课听课状态及近期各科学习情况。还尝试借助“同学友谊”主题班会,邀请他们做话题分享。总之,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也借此提醒他们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

最后,分别与两位当事人沟通,表达理解,明确班主任的态度。大部分中学生对于青春期爱意存在偏激、错误的认识,也总认为家长和教师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是由于简单粗暴、打击压抑的处理方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其背后所体现的是成年人的高傲姿态,难以获得青春期学生的认同,甚至会引起反感和抵触,影响亲子、师生关系。负责任的成年人不会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青春期萌动的感情是人之常情,异性吸引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把这样的观点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老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同时明确告知学生异性相处中的诸多越界行为为大家所不齿,赢得尊重的前提是懂得自尊自爱。

3.教育启示

面对中学生青春期的萌动,班主任宜疏不宜堵,应最大限度地获取孩子的信任。有信任才会有倾诉,才会主动寻求帮助。了解、关心、理解和尊重都有助于提升师生之间相互的信任,在此基础上的班主任建议才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意义。具体策略包括:一是正确认识青春期萌动的情感,采取合理的方式疏导躁动的情绪,如写信、阅读、运动等;二是守护好青春的第一朵花,不随便掷弃,即注意异性交往的边界,抵制有违当前学生身份的言语和行为;三是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三思而行,共同约束,做到真正关心对方;四是适时引导,坚定志向。青春的花期是一个时段,事情的发展无法像预设的程序那样按部就班地展开,面对新问题,班主任需要持续更新应对措施,给予当事人适时的引导。总之,真实的处境往往比文字描述的更复杂和曲折,面对如此多变的情景,班主任能够坚守不变的处事原则就是“积极引导”,即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此外,帮助青春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助于他们更加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青春期萌动的情感。应告诫学生们把握现在,坚定学业目标和方向,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拥有未来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王攀峰,张天宝.教育案例研究的价值、程序及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07):1-4.

[2][4] 李洵.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写作问题的检视与解决[J].教育科学论坛,2014(05):39-41.

[3] 付丽.浅谈教师教育案例的写作[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69-70.

[5] 刘永和.案例研究:反思型教师成长的“金光大道”[J].教育科学研究,2009(01):76-79.

[6] 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5.

[7] 李镇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8]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9] 齐学红.理念、策略与智慧——班主任育人故事三要素[J].班主任,2023(12):5-7.

[10] 李哉平,金遂,陈伟凯.教育案例研究的类型、实施与写作[J].教学与管理,2020(26):23-25.

【责任编辑 王秀红】

*该文为202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历史文化视域下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BEA2001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