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最后一战

2024-08-19 00:00顾剑
世界博览 2024年16期

君士坦丁堡1453年战争中的破城处,此门在拜占庭时代叫作圣罗曼努斯门。

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给了拜占庭帝国致命一击,此后250年的国祚延续不过是苟延残喘。但谁有实力给这条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最后一击?直到14世纪中期,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奥斯曼突厥部落强大起来,在半个世纪内成为地中海东部世界的霸主。

新崛起的奥斯曼人趁拜占庭内乱在欧洲取得了落脚点,到14世纪80年代奥斯曼人已经占领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除了在希腊南部有些不连贯的领地之外,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直到此时,奥斯曼帝国仍然没有统一小亚细亚半岛。在拜占庭帝国最后的时光里,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伟大之处愈发显现:君士坦丁堡早就是一座孤城,但就是因为它坚不可摧,再加上一点点地缘政治上的运气,奥斯曼帝国从第三代苏丹穆拉德一世到第七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五代苏丹才最后征服这座孤城!

帝国最后的喘息

奥斯曼帝国第四代苏丹“闪电”巴耶塞特一世是一代英主,曾下决心灭掉拜占庭帝国。1393年他两次以宗主的身份召见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但曼努埃尔不奉诏觐见。1394年巴耶塞特一世开始围困君士坦丁堡,这是君士坦丁堡历史上被围攻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1394年到1402年长达8年,但更像封锁而不是攻城。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过于强大,对任何觊觎这座城市的敌人都有威慑作用,尽管当时原始的火炮已经出现,奥斯曼帝国已经拥有炮兵部队,但巴耶塞特一世还是极少组织正面强攻,而是采取中世纪围城战经常采取的长期围困策略。

1396年,欧洲各国组织超过10万人的十字军来为君士坦丁堡解围,但被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境内的尼科波利斯一战击溃。为了截断欧洲基督教国家从黑海送来的补给和援军,巴耶塞特一世在君士坦丁堡以北,伊斯坦布尔海峡流入黑海的水道亚洲一侧建造了一座“亚洲要塞”炮台,炮击任何从北面走海路突破封锁的基督教船只。不过奥斯曼当时没有海军,仅靠岸边炮台还不能完全掐断君士坦丁堡的海路补给,1400年曼努埃尔二世坐船离开君士坦丁堡,奔赴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寻求支援。曼努埃尔二世在欧洲受到各国的盛大欢迎,但英法之年的百年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罗马教廷内部争吵不断,强大的匈牙利又元气大伤,没有任何欧洲强权有兴趣给予君士坦丁堡实质性的援助。

“七丘之城”

罗马号称“七丘之城”,后来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设新都的时候,新首都号称“第二罗马”,原因也是建在七座山丘上。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地形还能看出其中端倪:东边半岛顶端的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所在地是第一丘,然后沿着半岛东西向的中央,地势较高处顺序排列第二、三、四、五丘,靠近城墙的第五丘上是今天的征服者清真寺,里面有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墓。再往西,第六丘(在城墙南端)和第七丘(在城墙北端)都在城墙线上,第七丘是整个“狄奥多西城墙”的制高点,也是“歪门”所在的地方。

君士坦丁堡第六丘所在地,圣罗曼努斯门内。

以当时拜占庭帝国孤立无援的形势,再加上巴耶塞特一世苏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拜占庭帝国的气数已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再坚固也无力回天。但命运之神的干预却出乎意料。从中亚草原上兴起了帖木儿帝国,“瘸子”帖木儿自称蒙古黄金家族后裔,他的部族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能征善战的程度直追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几乎统一了欧亚大草原,像成吉思汗一样发起西征,打进小亚细亚半岛,要奥斯曼帝国俯首称臣。

1402年巴耶塞特一世无奈从君士坦丁堡城下撤兵迎战一代天骄帖木儿,两个国势蒸蒸日上的帝国在安卡拉战役中迎面碰撞,结果还是蒙古战胜了奥斯曼,巴耶塞特一世苏丹战败被俘,8个月之后中风身亡。帖木儿成了中东和中亚的霸主,不久后病逝(1405年)。安卡拉战役的插曲让君士坦丁堡得到了暂时的喘息,国运又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奥斯曼人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才重新统一,直到1451年的第七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下决心以举国之力征服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千年帝国拜占庭的末日降临了。

帝国终章

穆罕默德二世的奥斯曼大军拥有全世界领先的强大炮兵,这是以前历代围城者不具备的有利条件。他拥有70门大炮,其中有一门“乌尔班大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炮。铸造工匠乌尔班是基督徒,来自匈牙利的布拉索夫城(今天属于罗马尼亚),乌尔班先是自告奋勇去君士坦丁堡协助守城,为拜占庭人铸造大炮,可是当时君士坦丁堡实在没有人力物力支持这样的大工程。不仅如此,拜占庭人为了防止乌尔班的技能为敌所用,还要刺瞎他的眼睛,逼得乌尔班逃出城转投奥斯曼帝国,为穆罕默德二世铸造出一批大炮,其中就包括“乌尔班大炮”,它需要用60头牛来拉才能移动。那个时代的铜炮铸造技术不够完善,后来在围城战期间,“乌尔班大炮”在战斗中炸膛,乌尔班本人被当场炸死。

除了大炮,穆罕默德二世还在加拉太区以北的海岸上,“亚洲堡垒”对面建造了一座“欧洲堡垒”,两座堡垒的交叉火力能够彻底封锁从黑海南下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路,弥补了巴耶塞特一世时代海上封锁的漏洞。穆罕默德二世和历代围攻君士坦丁堡的军队一样要面对金角湾拦海铁链的障碍,自从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金角湾海墙攻陷城池以后,拜占庭人不断加强海陆城墙交界处布雷契耐宫地段的工事,而且在拦海铁链北端的加拉太区也筑起城墙,这里的居民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在1204年支持攻城,但在1453年却跟拜占庭帝国同仇敌忾共同防御。穆罕默德二世想出来一个工程浩大的笨办法:奥斯曼的军舰在加拉太城外海边先上岸,在地上铺满涂了油脂的滚木,把一艘艘军舰通过陆路运输的方式,上山再下海后绕过了拦海铁链,突然出现在金角湾内停泊的拜占庭舰队中间。这样,金角湾天险就被克服了。

游客可以在全景1453历史博物馆内沉浸式体验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历史场景。

这些规模庞大的准备工作说明穆罕默德二世为了征服君士坦丁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此战中,奥斯曼能战之兵大约在5—8万人,加上大批随营的工匠、商贩、家眷等非战斗人员,总数超过10万。而君士坦丁堡城里的人口总数总共只有5万,能守城的军民不超过7000人,另有2000威尼斯、热那亚的居民一起参加守城,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除了和城市共存亡的决心以外,没有任何外援,守军最大的依赖是这道屹立了一千年不倒的城墙,它从南到北将近6公里的长度,中间跨越两处制高点,都在中段,分别叫作第六和第七山丘。

征服者清真寺原本是在圣使徒教堂(Havariyyun)的废墟上于1460至1470年间建造的,但因1766年的地震将原来的建筑完全摧毁,后由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斯塔法三世下令重建,建筑风格保留至今。
征服者清真寺的陵墓区,一个小小的亭子里,长眠着伟大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第六第七山丘两座高地之间,在古代是一条河谷,现在是阿德南·门德列斯大道,地下还有地铁线,大道穿越城墙之处在古代是没有城门的,后来开出缺口,再往南第六丘高地上有托普卡比门(Topkapi),土耳其语直译就是“大炮门”,1453年奥斯曼军大炮阵地就在城门外面对这段城墙集中轰击,乌尔班大炮炸膛也发生在这附近。“大炮门”在拜占庭时代叫作圣罗曼努斯门,是1453年奥斯曼军的主攻地段。围城战从1453年4月下旬开始,激战到5月底,奥斯曼军从两个点突破了城墙,一处在北面布雷契耐宫地段,另一处就是圣罗曼努斯门,当时攻守双方的最高统帅都在圣罗曼努斯门这个地段,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脱掉紫袍率领守军投入最后的战斗,在乱军中被杀,后来尸首一直没有找到,所以皇帝殉国的确切地点不明,但应该就在圣罗曼努斯门内的某处。

凭古吊今

圣罗曼努斯门外的绿地公园里有一座全景1453历史博物馆(Panorama 1453 Tarih Müzesi),这里是伊斯坦布尔两条轻轨线的交汇点,其中4号轻轨是沿着城墙外走的地面轨道,可以坐车全程看到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地段,是凭吊古迹最好的选择。2021年夏天,我就把旅馆订在圣罗曼努斯门内,每天从圣罗曼努斯门进进出出,看着夕阳下有些破败的古城墙。这段城墙没有过度修缮,红砖在城门上拼出古色古香的拱门和装饰花纹,灰白的砖石掩映在荒草和灌木丛中,荒芜得恰到好处。没有人知道1453年那个城破的夜晚,君士坦丁十一世葬身在哪里,但我一定曾走过他殉国的地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墓在城门内不远处的征服者清真寺内,至今受人尊崇。

那威震天下的秘密武器,“希腊火”何在?

哦,据说已经失传许久了。

那闻名遐迩的金角湾锁海大铁链呢?

哦,现在正躺在伊斯坦布尔国家考古博物馆里面,供后人凭吊呢。

(责编: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