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研究编制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大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供给的方式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新建200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与院校合作共建以及政府主导独立建设两种建设模式,本文主要探讨政府主导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问题,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公共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问题;建议
全国各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师资多采用兼职模式,吸纳职业院校和企业优秀资源建立共享型师资库。公共实训基地主要的功能包括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技术交流、技能竞赛,部分有实力的公共实训基地还具备训练课程开发、实训设备研制、训练项目开发等功能。当前,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渐从早期的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省份延伸,由省级城市向地市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扩展。
(一)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
与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比,公共实训基地是新生事物,大约在2015年开始规模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提出异议,主要原因是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均以培养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认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为主要职责。因此,如何对职业教育所涉及的职能领域进行细分,寻找公共实训基地适合介入的领域,实现公共实训基地功能与职业院校的差异化便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公共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与职业院校的差别化建设,是两者之间差异化最大的具象体现,可以说设施设备的选型是否合理是决定公共实训基地未来运营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支团队既要了解技术技能发展方向,又要知晓当地企业用工需求,还要了解本地职业院校设施设备和师资情况。
(二)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项目选择
《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指出,公共实训基地应坚持“能共建则共建,能共享则共享”的导向,支持有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和职能的多部门、多行业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公共性和开放性。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共建共享,可以实现杠杆效应,撬动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资源的注入,减少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提升公共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然而,如何选择共建共享项目,实现公共实训基地与资源方、提供方的共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是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的问题。
(三)公共实训基地服务内容与职业院校的差异化
公共实训基地通常的职能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技术交流和创业孵化等。从大方向上看,以上职能职业院校均有,公共实训基地若把握不准,与职业院校形成竞争的关系,双方互抢资源,从而违背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初衷。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是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也是有别于职业院校的最大特点,公共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院校之间、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集聚各方的资源,办好各职业院校和企业不容易办到或无法办到的事。
(四)建设与运营经费保障
毋庸置疑,建设与运营经费保障是公共实训基地面临的最大难题,据调查,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公共实训基地有不少存在一次性投入后,后续投入难以持续的问题。公共实训基地公益性及其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特点以及其服务的内容限制了其市场化运作功能的发挥,故而其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拨付,无法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资金的补充。随着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时间的推移,设施设备的老化,维护维修费用、人员费用的增加,一些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难题。因而,如何突破政策性的约束,合理合规合法地参与市场服务、增加公共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便成为公共实训基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五)人员结构
公共实训基地有别于职业院校的职能定位,其人员不可能像职业院校一样实现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的全面覆盖,而是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体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技术、后勤等多采用外包形式。然而,这种单一的人员结构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公共实训基地的专业性,甚至会影响一些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专业规划、设施设备选型、课程开发等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工作。为此,公共实训基地通常采取专业工作外包的模式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然而外包的模式在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上均存在不小的问题。
(一)开展公共实训基地立项前的必要性评估
公共实训基地是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功能的补充,故查找当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短板,以及补短板的中长期必要性、可行性便成为公共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应着重评估的内容。一般说来,从大的方向上看,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的风险有需求风险(企业需求、社会需求、职业院校需求)、资金风险(共享共建项目、财政投入)、环境风险(自然条件、交通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技术风险(功能规划、设备配备、设备运用)和管理风险(管理团队、招商能力、服务水平)。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引入来自职业教育、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人才,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人口结构和成长趋势、资金状况等多种因素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完成以上风险评估,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方可立项。
(二)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建设和运营公共实训基地
1.统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牵涉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建设。需要将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纳入本地政府职业教育建设的内容,明确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职能精准定位,分清楚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功能、职责,促进两者之间的合作、共享、互补。
2.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法人治理机构
基于公共实训基地专业性强、人员结构单一等现实情况,有必要建立理事会制的法人治理机构。理事会吸纳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专业人士为理事,作为公共实训基地的最高决策机构,参与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人事、重大投资等进行审议和做出决策。
3.统筹安排本地区职业教育资金,明确公共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投入方向
建议对投资大、通用性强、需求量大、单个职业院校使用率不高的设施设备,由政府财政投入配置给公共实训基地,以共享形式提供给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使用,如智能制造工厂系统集成、5G的智能网联车辆实训、增材制造等设备;又如用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等变化频率高的设备;再如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职业体验培训场地等社会需求广泛、单个职业院校使用率不高的设施设备等,避免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之间、各职业院校之间的重复投入,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明确公共实训基地的公益性定位
政府主导、独立建设和运营的公共实训基地基本属性是公益性,唯有确保公共实训基地的公益性,方能做到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无法具有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因此,明确公共实训基地的公益性定位,将其纳入当地的基本财政预算是确保公共实训基地正常运营的关键。随着《“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深入实施,可以预见,各地将涌现很多政府主导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存量与增量的叠加使公共实训基地成为各地常设性的机构,有必要未雨绸缪,明确公共实训基地定位、制定公共实训基地职责范围和管理办法,确保基本运营经费、持续增加资金的来源,实现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寻求可靠稳定的技术支持资源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快速迭代,以及公共实训基地以行政人员为主体的人员短板,决定了公共实训基地必须依靠外部资源方能实现自身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共享型、兼职型的技能人才资源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劣势在于其不稳定性,公共实训基地对兼职人员的约束力不强,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优势在于可充分利用地区最好的人才资源为公共实训基地服务。因此,扬长避短,避开自身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便是对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的考验。
(五)出台关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的相关政策
公共实训基地虽已出现多年,但仍处于探索性建设与运营的阶段,各地建设与运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甚至差异巨大。笔者在参与公共实训基地工作中发现,各地各部门对公共实训基地的政策存在着不少的空白点,如有些地方认为公共实训基地不是培训机构,故当地的公共实训基地无法利用政府各部门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人群开展补贴培训;又如,由于公共实训基地在编在册工作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其师资多为职业院校、企业的非固定共享师资,专业教师达不到相关要求,无法申报设置培训、考核点,公共实训基地优质公共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出台针对公共实训基地的特殊政策,使公共实训基地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硬件资源优势,使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
(作者:林东峰,柳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