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引入社交礼仪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技巧以及综合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竞争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通过设定多维教学目标,结合六项专项教学项目,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同时,加强课程创新、实践创新以及平台创新,以促进社交礼仪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 词]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086-04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肩负着以艺术审美筑牢文化主体性基石、在立德树人中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不仅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强烈的文化担当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更是对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深切礼敬与传承。这一要求同样构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担负起的时代责任。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五年制高职文化艺术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充分依托我校的优质资源,着重凸显艺术设计的特色,并致力于提升学生“三创三能”综合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在服装艺术设计及服装市场营销等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服务人才。
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个体展现的基本素质与交际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社交礼仪课程不仅具备高度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而且能够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强化人际沟通,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基于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该专业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成效。该改革涵盖了课程目标的精准设定、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以及课程考核结果的全面评估。
二、新时代社交礼仪课程概述
在课程设置上,社交礼仪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教学的内在需求。与公共科目课程的理论教学不同,本课程结合艺术类服装设计专业的标准以及社会、企业岗位的外部需求,融入“服装市场营销”和“服装陈列设计”两个“1+X”证书,从而精确界定毕业要求与职业发展目标,细化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指标。通过此课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能力,更能形成扎实的职业素养。
社交礼仪课程特别针对艺术类服装设计专业进行设计,增加了礼仪服饰文化、英美文化、普通话发音纠正、形体动作美化训练、市场营销等内容,并录制了微课视频,以优化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实用性为核心,重构了服饰礼仪文化传承、服装人员职业形象塑造、服装展厅销售礼仪、服装企业商务接待礼仪、服装企业重要仪式礼仪等任务项目。通过细化学习内容,强化了服装专业的人文素养目标导向,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提升实践综合能力,为未来的专业竞赛和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不仅能在专业竞赛中脱颖而出,更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
三、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需深入掌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他们需熟练应用各种材料、工艺,并融合人体工学与艺术绘画知识,以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良好的审美与艺术修养也是该专业不可或缺的素质。学生需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美的元素融入作品,赋予其独特的美感和灵魂。
同时,学生还需系统学习社会学科知识。鉴于服装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学生需深入了解不同年龄、行业、类型人群的需求,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并熟悉心理学、社会学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设计,呈现满意的作品。
新时代下,服装设计专业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课程涵盖了艺术形体礼仪、人际交往与沟通、案场服务礼仪等内容,使学生能根据工作需求灵活应用礼仪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丰富社交知识,全面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服装设计领域,设计师的作品不仅映射出他们个人的创意、审美观点及创造力,还融入了个人偏好和深层思考。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服务礼仪意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学生应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理念,创作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作品。
此外,沟通能力同样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富有亲和力的沟通方式,与他人建立信任,准确表达自我。同时,学生还需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理解和运用礼仪规范,以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全面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这样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德育思政素养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为价值观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教师深挖服装设计、社交礼仪思政元素,融合历史典故与思政理念。社交礼仪课改革,强化职业道德,坚实职业操守,塑造高尚精神与文化境界,课程以修身为基础,强调自我约束、尊重他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德,并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同时,课程涵盖红色文化、新时代发展、哲学思想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了其精神世界。同时,创新形体、舞蹈教学,激励学生乐观进取,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强调在情境、实践中开展教学,可现实是缺乏产学融通实践教学平台,这导致教学、研发、创作、培育、培训等无法紧密结合。学生缺乏在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中应用社交礼仪的机会,便难以形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急需构建产学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传统课程体系封闭
传统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不足,服装设计岗位不仅需要基础礼仪,还需行业特定礼仪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传统课程往往难以涵盖。随着时代艺术、文化艺术的推广,美育的普及,服装设计专业的岗位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三)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与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适应行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故而需多样化教学,如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效果。同时,课程应融入职业发展规划,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明确学习礼仪对未来职业的直接助益,从而增强学生内驱力。
(四)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一些教师因缺乏持续学习机会,行业前沿知识更新缓慢,与行业对接不充分,存在理论水平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他们难以将高水平理论贯通到育人全过程,教学水平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五、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制定多维度教育目标。首先是制定课程目标,它明确界定了学生需掌握的核心知识内容。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而言,基本课程目标涵盖形态仪态的提升、人文知识的积累、审美能力的增强以及职场心理素质的构建。这些内容的理论基础,包括其难点和重点,应在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教师在教案中应详细列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以确保教学的条理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是技能目标,它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目标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如通过社交表演、设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明确展示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和任务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
最后是情感目标,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在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通过情感目标的设定与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二)根据岗位需求制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应当紧密结合当前岗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与教师需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发展动态,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等方式,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当前企业岗位所需的实际人才进行详尽的综合分析,明确与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实际情况及所涵盖的岗位群。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岗位及其所需完成的任务进行细致划分。随后,依据调研结果,对课程平台进行合理设计。
1.任职基础课程平台
岗位基础能力乃从事任何职业所必备的通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需让学生全面了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岗位需求现状及就业信息。基础课程应涵盖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层面,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应包含服装的发展历程、样式变化、适用人群分析、社交礼仪的历史演变、分类方式、适用场合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
2.职业深入引导平台
目前,学生对设计师行业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积极性,然而,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尚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岗位,如行政前台、服装设计和服装销售,对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所需掌握的技能进行详尽的任务描述。同时,教师应深入解析这些岗位的发展前景,包括当前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潜在的职业机遇,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岗位的前景,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助力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3.专业课程平台
基于当前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我们需积极设立与岗位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课程,以此实现教学知识的有效延伸。在专业课程中,对于前台人员,应强调仪容仪表礼仪、电话礼仪及接待礼仪的重要性;对于服装设计师,则需培养其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形象礼仪以及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而服装销售人员,在销售、宣传、推广过程中,需注重用语规范、销售方式恰当,并关注销售对象的情绪、情感。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将加强对服装销售、营销知识的补充,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将增加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项目,特别是在销售领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依托六项目开展专项教学
在课程体系中,专项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专项教学,学生能够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不仅促进了知识的融合,还使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课程设计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原则,紧密围绕当前服装行业具体岗位的工作项目,将这些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课程载体。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行业项目来分配任务,每个任务均嵌入于特定的情境中。同时,将个人礼仪、沟通礼仪、社交礼仪等公共礼仪知识,针对性地分配到具有职业情境特性的项目和任务中。
(1)服饰文化的传承之美。本部分旨在深入探讨礼仪文化及其艺术之美的核心概念,以便学生对服装领域形成基础认知。进而将深入解析服饰礼仪文化,通过融入历代服饰文化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深刻感受服饰礼仪的历史演变与变迁,并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服饰礼仪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为确保学习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将分别设置理论与实践两种形式的课程。在理论课程中,将详细阐述历代服饰文化的内容,系统梳理服饰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代服饰变化的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服饰变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将全面讲解礼仪文化、礼仪的艺术之美以及服饰礼仪文化的相关知识。
在任务描述中,将详细阐述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借助《祭孔大典》《红楼梦》以及《中国传统服饰》等经典作品中的相关片段,辅助学习者深入学习礼仪文化、礼仪的艺术之美以及服饰礼仪文化。特别是在讲解礼仪的艺术之美时,将重点关注礼仪的艺术审美及风雅气质的养成。在服装文化礼仪部分,将对汉服、旗袍、中山装以及职业装等多种传统与现代服饰进行详细解析,并进行相应的礼仪展示,以便学习者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
(2)服装从业人员形象塑造。服装从业人员职业形象塑造包括得体的着装、整洁的仪容与自信的姿态。服装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形态都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够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外形美和形象气质。从职业姿态塑造、服装T台走秀以及深化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以不同的角度呈现形态之美。形态多以实践的教学方式呈现,主要包括仪容礼仪形体表演、仪表礼仪以及职业姿态塑造。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交叉进行。课程还会补充不同职业的形象塑造,学习不同职业的礼仪文化以及服饰搭配,加深学习印象。
(3)装展厅销售礼仪课程的讲解。课程内容为迎客礼仪情景模拟、展厅待客礼仪以及送客礼仪。这三个任务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通过实际的情景模拟,使学习者感受不同环境对礼仪的具体要求。
(4)服装企业商务活动礼仪。课程分别为商务会议礼仪情景模拟、商务谈判礼仪以及求职面试礼仪三个教学任务。商务活动礼仪重点强调商务会议和求职面试礼仪内容,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面试环境进行模拟,开阔学生的视野。
(5)服装企业商务宴请礼仪。课程分为中式宴请礼仪实操演练、西式宴请礼仪与茶会礼仪三项教学任务。在课程中教师要在中式宴请礼仪授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进行细致分析,使学生在掌握礼仪的基础上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6)服装重要仪式礼仪。课程分为签字仪式情景展示、开业庆典礼仪以及服装展会礼仪。
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教学特色及创新之处
(一)课程创新
高职院校应持续致力于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目前,我校已通过线上平台,成功构建了社交礼仪三大教学模块,即课前预习模块、课堂学习模块以及课后拓展模块,并将“二维码”技术融入教材中。此外,还借助校园平台,开发了社交礼仪线上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渠道直接参与学习。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岗位需求的新课程,推动红色剧目作品融入课堂。例如,将案场服务礼仪、时装发布会商务礼仪等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和现代岗位要求紧密结合,传递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与本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融入舞剧、民族舞等组合内容,提升学生红色文化修养的同时,激发其创新能力,实现时代发展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设计思路与方向。
(二)实践创新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己的舞台,积极举办晚会和演出,让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风采。学生参加了保利大剧院演出颁奖典礼晚会的服装设计和舞台礼仪,在文化惠民大型演出、文旅推广项目中,学生参与编排了汉服走秀的节目,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传承。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加深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需要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从社区到晚会,从组织到企业开展的服装相关活动,都要让学生尽量参加,从而使其将自己的知识、理念以及创意融入实践,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与价值。
(三)平台创新
高职院校要加强产学融通,将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教学创新模式变革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各自的职能和资源优势上进行合作与交换,将学生直接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整体素养。当前与多家服装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为其输送专业型人才,从提升实践专业技能和推进产业发展的角度实现合作双赢。
七、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正在迅速走向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中央,这必然带来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崛起。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思想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交礼仪课程改革从身边事、身边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习惯,提升他们的思想高度与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建设者、开创者和参与者,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行业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敬.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6):72-74.
[2] 朱淑畅.近五年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热点解析[J].西部皮革,2023,45(21):8-11.
[3] 夏瑾仟.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索: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视野,202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