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施劳动教育对新时代高职院校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道德、智力、体魄、美感和劳动方面全面发展,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但一些高职院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缺失以及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发挥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正确导向性作用、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学校劳动教育的系统性作用,以及学生个人的决定性作用,多方位引领高职学生自觉践行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关键 词]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022-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形成面向全社会尊重、关怀劳动者的社会观念,要将此精神真正落在实处,落在广大劳动者层面上。这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即在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上,体现出认真、敬业的精神。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实习实训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对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具体实施过程做出相关规定。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这一教育理念,为各学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指出明确的方向、思路和要求。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心智不成熟、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路径。
二、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分析
经过广泛调研与座谈,现状分析如下:首先,学生对劳动价值、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浮于表面,通识课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等,学生的认知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将其内化于心,形成深刻的理解。其次,践行能力强,但缺乏持之以恒。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具体的目标、方向,内心认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但部分学生在调研中表明不确信自己能否坚持到底,很难克服来自各方的阻力。另外,还体现在高职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掌握程度上。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态度,这种态度显现在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过程中。对高职学生来说,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其所学专业技能的掌握。许多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较为一般,各类专业课勉强达到学分标准,缺乏进取意识。虽有学生有新的思考与实践,也将自己的想法结合专业创新出产品,但往往产品价值不高,缺乏更精细的创造。校园内开展的校园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缺乏新意,多以打扫卫生、清洁校园为主。劳动教育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反映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实践与理论结合、校内校外联动机制,导致学生对待劳动教育课程兴致不高。
(二)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缺乏原因分析
1.高职学生心智不成熟
学生心智不成熟是影响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之一。高职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心智不够成熟,缺乏对劳动的深刻认识。此外,一些学生缺乏工作责任感,缺乏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家长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包办一切生活起居琐事,学生长时间依赖惯了,渐渐缺乏自我独立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学生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将这种态度、价值观延续到脱离家长管束的学习、生活状态中,认为只要完成既定学业即可,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奋发努力的工匠精神。
2.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家庭的保护和溺爱,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给学生劳动的机会,更没有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学生只管学习,其他事务一律家长包办。长此以往,学生认为家长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自身也就习以为常。家长在孩子选择职业时,以薪资报酬为衡量标准,过分强调结果,使学生认为好的工作就是坐办公室的脑力工作者,影响了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正确取向,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3.高职院校劳动实践不足
高职院校因其学校特点,往往更偏向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如专业实习、实训等,这些都是“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机会,但是实践过程中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学校没有开设系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课程,通常是零散地将劳动价值观教育分散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德育课、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二是缺少劳动场地。高职院校往往会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次劳动礼仪实践,但往往是帮助教师送材料、整理资料等简单工作的重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实践。劳动改造的观念深入人心,做错事就打扫教室、打扫办公室等,从根本上阻断了学生对劳动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无法真正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意义,从而导致缺乏对劳动的认同感和尊重感。
三、高职院校培育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磨炼意志、增强体魄,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劳动教育正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职业精神,有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劳动教育基础之上,旨在满足各个生产部门对于有特定职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劳动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提供了基础的职业训练。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了解了相关职业的能力要求,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追求卓越,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劳动的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恤父母的不易,唤醒感恩意识,促进其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有助于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引领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基础载体。我国传统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劳育,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长期被忽视。加上传统教育中劳动在家庭、社会中的缺位,父母观念陈旧,秉持让孩子读书摆脱从事底层劳动命运的想法,部分教师错误地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意识薄弱、劳动素养较低、劳动价值观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地位虽有所提升,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对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培养缺乏价值引领、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
(四)有助于建立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劳动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系统性、规划性育人活动。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实践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和精选编排,实践内容单一。有的高职院校能够依托学生的专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育核心素养,但与其他劳动实践活动缺乏联动性、协同性,呈现“单打独斗”态势。劳动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局限在校园、寝室,劳动实践活动大大受限。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协同共融,解决劳动实践活动单打独斗、缺乏开放协同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之一。
四、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培育路径
(一)社会层面发挥劳动价值观正确导向性作用
社会层面为劳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应当包括尊重劳动、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本身也应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劳动实践是学生学习和实践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加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争取资金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同劳动价值,崇尚并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同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例如通过职业院校与当地区域产业企业相互合作,企业导师到校上课、学生下企业实习实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学校层面发挥劳动教育系统性作用
高职院校是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的关键场所。劳动价值观理论学习必不可少,学校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劳动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将其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将劳动教育与产业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和工作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我们需要开展劳动评估工作。劳动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能力,不能通过传统的考试来检验。因此,职业院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劳动场所,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职业认知、锻炼和过程评估。在机器人、物流、自动化和数字媒体等专业课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引导学生实践相关的职业能力,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特别是特色劳动、专业劳动、实践培训劳动和自主劳动等。这些劳动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培养工匠精神和劳动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评选校园劳动模范、树立典型等也是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典型模范的榜样作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来,树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因此,校园文化应该与劳动教育建立联系,如设置文化长廊、布置校园景观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教育氛围。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校园文化节,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劳动实践。此外,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领略不同的职业风采,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充满信心。
(三)家庭层面发挥劳动价值观基础性作用
家庭层面承担着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风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尊重劳动成果和劳动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给孩子安排合理的家务,让他们通过家庭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树立劳动典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地积极参与劳动,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家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光荣和伟大的职业。劳动实践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劳动,培养工匠精神和劳动价值观,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家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家庭生活劳作,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做到放手、放权、放心。家长只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多方位进行培养,才能够实现家庭劳动教育的目标,让孩子更好地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四)个人层面发挥劳动价值观决定性作用
劳动价值观的实现是一个涉及德育成长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复杂过程。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首先,高职学生的自觉行动可以体现在他们对劳动的尊重上。他们需要理解,无论劳动的形式如何,结果如何,劳动本身都具有价值,都值得尊重。这种尊重不仅应体现在言行上,更要体现在态度上。高职学生应自觉地将尊重劳动的态度转化为具体行动,如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热爱劳动,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自己。只有真正热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找到乐趣,找到动力,找到价值。最后,高职学生的自觉行动还体现在他们对劳动的责任上。劳动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劳动,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自觉行动是实现劳动价值观的关键。他们的行动将直接影响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和实现,而这个过程又将反过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引导、教导和实践。为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生活和职业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构建劳动课程价值培养体系,将劳动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家庭劳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培养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意识。通过这些劳动教育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4-05-20].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8-09/11/content_63372596.htm.
[2]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1)[2024-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 06/t20190618_386287.html.
[3] 李小尉.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383-388.
[4]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5] 田静.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职教通讯,2020(5):25-32.
[6] 唐治敏.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要点及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24):53-56.
[7] 张淼.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