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①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好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榆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榆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②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偏僻小村庄里,注定要无所事事地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
那时我正站在另一道沙梁上,目送落日呢。没人知道这一天的太阳是我送走的。每天黄昏独自站在沙梁上,向太阳挥手告别的那个人就是我。除了我,谁会做这个事呢。家里来个客人走了,都会有人送到村头。照耀了我们一整天的太阳走了,却没有人送别。他们不干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直看着太阳走远,当它落在地平线上,那红彤彤的半个脸庞依依不舍地看着我时,我知道这个村庄里它只认得我。因为,明天一早,独自站在村东头招手迎接日出的,肯定还是我。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的,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③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活老的。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说“我”“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懒惰,不情愿改变。
B.“我”改变了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说明“我”有非凡的能力。
C.刘亮程的作品里写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个事物都有灵魂,饱含着他对家乡的热爱与赤诚。
D.作者说这个村庄里太阳只认识他,是因为每天一早只有他独自站在村东头招手迎接日出。
2.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采用大篇幅的叙述性语言来讲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语言质朴、简约,这样就使得叙事更加顺畅和自然。
B.《我改变的事物》与《秦腔》这篇文章一样,灵魂之笔均是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思考,故土与乡情给予了作者无限的精神食粮。
C.文本没有满篇的大道理,没有咬文嚼字,就是讲故事,讲发生在他身边的事,又仿佛这些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D.文本虽然采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但很少用铺排,这样就让读者直接靠近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3.时间跳跃是指在作品中出现非连续性的时间流逝,这篇文章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请结合文本指出其时间跳跃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4.有评论家说刘亮程是“乡村哲学家”,他的作品体现了人生的哲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画横线的句子中读出了哪些人生哲理。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