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极为重要。不仅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资源,帮助用户尽快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还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调研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以往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形式单一,从业人员缺乏积极性,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阐明其重要性,针对目前情报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缺陷,结合技术发展,提出具体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用户。
关键词: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
引言
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是指向不同用户提供信息的一项服务性工作。从情报信息服务内容看,主要包含两类内容:(1)将不同载体信息统一收集存储,使信息内容有序,方便用户查找使用;(2)对图书馆用户进行信息需求调研,为用户提供更加价值的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迎来新的机遇,要认识到新时期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构建新时期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新模式[1]。
一、新时期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特点
(一)情报信息服务多样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范围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单一的图书馆延伸到各高校图书馆,形成网络化服务。一些图书馆在情报信息服务上,不仅提供线下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图书馆情报资源进行分享,扩大用户的服务范围。在保留原有纸质书籍的服务基础上,图书馆情报服务还引进了数字资源服务方式,除了电子书籍,期刊、影视资源、报刊等电子资源也成为情报信息服务内容。以往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范围仅限于单一图书馆,各图书馆之间缺乏情报共享,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情报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在此过程中,情报信息渠道被打通,收集成本大大降低,保证提供充足的情报信息[2]。
(二)情报信息服务共享性
以往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局限在单一图书馆内,限制了服务范围,用户想要获得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往往只能得到局部信息知识,这就影响了服务质量。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各个图书馆情报信息得到共享,用户只需要在图书馆情报信息库中按照自己的需求查找,就可以便捷地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报信息。此外,各高校之间借助网络实现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高校图书馆之间资源互补,为社会大众获取知识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3]。
(三)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情报清晰服务工作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往图书管理员在情报信息服务中,利用计算机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检索,或者利用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种类与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情报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效率。读者在想要查找相关信息时,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精准查找到自己需要书籍的具体位置或者文献资料。传统图书管理系统更多是依靠关键字等方式实现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可以代替一部分人工,对于图书馆内的藏书信息进行自动分类,降低情报信息工作强度,这意味着情报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升。
二、新时期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重要性
(一)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打造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成为现代图书馆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中的数据信息整合利用,提高数字信息的价值,优化图书馆管理架构,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内的数据信息进行组织、检索、分析、评估,提高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水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在提高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带动了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4]。
(二)为教育与科研工作做好支撑
虽然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便捷获得各种信息,但是图书馆仍然是教育与科研工作者获得学术资料的主要途径。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涉及范围广,特别是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借助情报信息服务,可以降低自己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对于科研课题的进展有显著作用。强化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提高其服务水平,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与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检索服务,丰富科研人员获得专业资料的途径,满足不同群体对图书馆情报信息的使用要求。随着图书馆图书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增长,用户要面对的是如何获得自己所想查询的书籍信息,只有提高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与科研工作。
(三)有助于增强用户知识素养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不仅有助于知识成果转化与生产,还能间接提高用户的知识素养。在对图书馆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浓缩概括,方便用户进行查找,这就要求用户主动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能够适应情报信息服务的形式。对于情报信息服务者而言,另一职责就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调研,为用户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在对用户调研过程中,用户需要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从而在进入图书馆后,主动探求自己需要的知识。对于用户而言,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后续将自身知识、技能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因此,信息服务的过程,一方面促进了知识成果的传递与生产,另一方面也使知识成果使用范围得到了扩大。
三、新时期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缺乏资金投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网络获得所需的信息,而图书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人们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所需的书籍并进行阅读,而图书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情报信息服务方式获得资料,不仅流程繁琐,精准性与便捷性也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一些图书馆在发展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书籍种类与数量上,对于情报信息服务重视不足。一些图书馆虽然早期借助信息技术,对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其软件功能已经落后,无法满足新的要求。管理者对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忽视,影响了后续资金的投入,导致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发展陷入困境,难以适应当前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二)功能单一,服务形式僵化
当前,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并未随着技术发展而进行优化,仍然按照传统服务思路开展服务内容。部分图书馆虽然进行信息化改革,以便提高情报信息服务能力,但是在服务形式上未能契合信息化要求。多数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仍然停留在为用户提供查阅、借阅等基础性服务,没有拓展服务范围与内容。多数用户在进入到图书馆后,往往面对庞大的藏书产生迷茫,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所要查询书籍的种类,自然也就无法发挥情报信息服务的职能。在服务形式上,现有的情报信息服务形式僵化,被动等待用户的咨询,没有主动进行用户信息调研,对于用户潜在信息需求不清楚,这就导致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与用户脱节,无法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三)思想保守,优秀人才匮乏
要积极创新思维,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目前,多数图书馆受限于体制问题,在管理过程中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动力,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在管理体制上还沿用固有的方式。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没有与时俱进。多数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岗位待遇一般,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虽然从表面上看,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内容固定,难度较低,但是对于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具有相应的信息化水平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当前图书馆管理体制及岗位待遇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服务水平长久停留在较低层次。
(四)服务意识薄弱,工作动力不足
多数图书馆属于政府公共部门,在岗位设置上有人员限制,因此当面临人手不足时,只能采用临时工的形式,满足用人需求。多数情报信息服务人员在招聘时专业能力不足,但为了满足用人需求,只能进入岗位后再学习,这就导致现有的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缺乏职业技能与素养。此外,情报信息服务对人员的服务思想要求较高,但是多数工作人员缺乏岗位考核,缺乏服务观念。从薪资待遇与岗位晋升看,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单一,在社会待遇与薪资方面缺乏竞争力,很难留住优秀人才,而缺乏明确的岗位晋升通道,又导致现有的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缺乏工作激情与动力,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就影响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四、新时期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策略
(一)明确服务体系,构建发展目标
不同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不同,对于情报信息工作要求也有所不同。要根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体系,构建发展目标。社会性图书馆面向的服务群体主要是社会大众,因此情报信息服务的重点就是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方便用户相关图书的查找与借阅。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与教师,而学生与教师往往需要相关学术期刊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将学术前沿资料推送给学生与教师,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性、理论性、系统性的相关图书文献资料。在服务体系建设上,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情报信息服务理念,建立信息资源库。以用户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知识,构建信息内容子系统,用户在信息查询时,首先检索到学科,然后在学科知识系统下进行具体信息检索,提高信息查找的准确性。通过服务体系重构,形成适应图书馆定位的情报信息服务运营机制。
(二)增强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意识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对于人员的综合性要求较高,其中不仅包含专业素养,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积极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做好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情报信息服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多数图书馆涉及学术期刊与杂志较多,当科研人员前来查找资料时,往往涉及专业术语,如果情报信息服务人员自身科学素养不足,无法准确理解科研人员要求时,就无法从大量学术资料中查找、分析出相关期刊。考虑多数学术期刊的专业性,情报信息服务人员要积极对学生情报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主动为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内容,提高图书馆的科研价值。作为情报信息服务人员,接触大量专业文献,要积极挖掘其中的知识,主动将其中的优质文献与图书分享给用户,从单一的服务职能转变为知识提供者角色。要积极开展用户调研,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优化情报信息的服务方式,对于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降低用户的查找成本,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三)建立用户信息交流平台
传统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以线下为主,各用户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存在重复性等问题,服务范围有限。建立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集中服务,对不同用户之间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予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势。从服务性、学术性、教育性出发,建立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在信息交流平台中,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分享,提出自己的需求,各个用户都可以看到对方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不同图书情报的共享互换。在此过程中,一些重复性情报信息可以由用户之间互相分享,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各个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图书联盟,将各自馆藏图书资源进行信息整合,交流各自情报信息服务经验与资源,针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提高情报信息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十分适合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对于图书馆中海量信息,在原有关键字检索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阅读习惯及图书资源整合,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过滤,提高图书馆数据信息质量,保证情报信息的真实有效。要学会挖掘用户需求,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改进服务方式。改变以往情报信息被动服务策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顾问式专项服务,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以及产品服务。依托云构建数据存储库,提高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运用RFID物联网识别技术、OPAC检索服务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五)重视数据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技能提升
要重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技能的提升,立足新时期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要求,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新时期情报信息服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也要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熟练运用大数据等工具,提高业务能力。图书馆管理者要积极邀请情报信息服务专家前来讲课,提高情报信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可以邀请员工到优秀单位学习,提高自身员工的工作水平。要重视对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的日常培养,如口语表达、计算机使用能力培训等,考察其是否能够清晰地将信息内容传递给相关用户,提高信息传达的精准度。要重视员工数据信息敏感能力培养,学会对不同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加工,提升数据信息的价值,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要积极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大绩效考核内容的规划,并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从业者提供一个实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
结语
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是一项图书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工作,能够为各类图书馆、科研与信息机构建立基础的图书情报学理论,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的检索、流通以及参考。新时期对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要重视此项业务的优化,提升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温耀刚.新时期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3(6):116-118.
[2]王磊.浅析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5):130.
[3]高燕.大数据背景下图书情报领域工作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21,40(2):147-149.
[4]渠风莲.试论数字信息背景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9(8):255-256.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