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应对新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数字课程拓展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多元评价,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灵活拆分和按需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面向课程教学新生态的混合教学样态。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混合式教学;中级财务会计
引言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应对新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1]。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要实现系统变革,就必须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才能推动智慧教育生态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化转型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易用、可用、好用的数字教学平台[2]。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教学依托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由内至外自我驱动的系统性变革与结构性创新,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驱动、赋能和保障作用尤为重要。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迫切呼唤以数字化建设赋能课程教学系统性改革,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员[3]。
一、课程数字化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介绍
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到课程,才能落到实处。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字课程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数字课程拓展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多元评价,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灵活拆分和按需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面向课程教学新生态的混合教学样态。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课程主要解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常见问题,以六大会计要素为框架,介绍不同会计要素下各类账户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编写。利用会计理论知识诠释各类账户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勾稽关系。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育目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广深高速”业务处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广”代表知识面的广泛性,“深”代表知识的深度,“高”代表高效率,“速”代表快速适应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数智化环境发展推动下不断创新改革,在学习通建课,并有完整线上学习资源。且具有完整知识点学习视频,各章节PPT,练习库、试题库、作业库、案例库、学习拓展资源等。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和线上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老师引导、启发、监控作用。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管理、学情分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由传统“先教后学”转换成“先学后教”。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一)教学痛点
(1)知识繁杂,难以吸收应用。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准则抽象,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3)难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对业务与报表项目勾稽关系思考。
(二)教学特色
(1)以实践为导向,根据湾区行业需求,面向大湾区财经人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会计核算来源于企业真实业务,结合国际会计准则(IFRS),重构教学内容,将全球化业务案例融入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会计准则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探讨财务会计问题,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和会计实践。通过将国际视野纳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财务会计知识,更好地应对国际商业挑战,并为未来的全球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通过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实务剖析,使知识活起来。“理论+实践=知识活起来”“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学生课前在线自主学习,快速反馈学习情况,老师重构教学内容,线下教学中结合案例法、讨论法、翻转课堂,对学生课前学习知识设置挑战性、创新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后学以致用,小组讨论,完成在线作业,达到知行合一。
(3)利用企业仿真业务平台及校企合作企业,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利用福斯特会计模拟软件,根据不同学习知识模块,设置模拟业务流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仿真任务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务问题,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学习,了解行业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敏锐度,同时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专业能力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紧迫感。
(三)教学设计理念
(1)课程以“两性一度”为总体指导理念,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高阶性:课前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提前完成预习及评测,课中老师针对性讲解,着重开展难点讲解,疑点讨论,并利用会计仿真业务模拟软件进行高阶性练习。创新性:教师设置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更深层理解账户之间关联关系,能利用新准则,新税法,新法规,创新性地解决实践过程中复杂业务的问题。挑战度:课程内容选取略高于学生已有程度。比如较为复杂的综合业务案例,教师线上提供引导,鼓励学生生生互助、合作学习,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问题,围绕学生“学习实际”,依托线上丰富学习资源,通过在线自测提供快速的学习反馈,重构线上教学内容,利用线下课堂进行疑点、难点讲授,设计问题反思及讨论,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式三阶段混合,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教学流程设计,见图1。
(3)教学实施。课前知识传递(线上),教师在学习通章节学习设置闯关模式,学生必须按进度要求进行学习,平台会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与期末成绩挂钩,让学生在竞争中萌生紧张意识,主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知识图谱学情分析,了解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及每位学生学习动态,重构线下教学内容,课中进行疑点、难点讲授。课后,教师通过课前及课中互动情况记录,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对每位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及差异化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四)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
课程具有个性化、全方位、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本校学生学习情况,自建SPOC。针对性录制各章节学习的难点、习题以及课程前导知识点的必要补充,并建立课程知识图谱。利用知识图谱,学生能获得个性化学习路径,不需要在大量的学习资料中找对应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师生能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实时互动交流,教师通过知识图谱上知识点的学习记录,实时监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并根据学情分析给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达到个性化教学。
(五)学生素养教育设计
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摒弃传统重实务和理论,轻价值观培养,忽略教学方式的变更现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商业道德、财经政策、社会责任、金融风险等元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诚信守法职业素养,细心严谨,爱岗敬业,不做假账。课程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把学生放在我是“准会计人员”的角色。例如,结合存货期末计量知识点,通过案例獐子岛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及康美药业关于存货舞弊的反思,培养学生坚持准则、持守诚信的职业情操;结合资产负债表知识点,通过分析“分析京沪高铁报表”,激发学生爱路报国情怀。结合财务报告编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中信国安财务造假案例,将会计诚信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灌输到学生意识中,实事求是、不做假账。
(六)教学考核改革:强调过程管理,增紧迫、促学习
课程强调全过程多维度管理,注重过程性考核,克服传统终结性考核,不能体现课程高阶性考核问题。教师通过细分各级学习水平,设计典型学习任务,引发与学习水平相应的表现,提供典型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若学生达到该典型任务所考察的学习水平,则提供典型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进阶,若达不到,教师指出不足,提供典型学习资源予以帮助。做到边学、边评、边改进,并将线上学习成绩纳入综合成绩。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视频(10%)+测试(20%)+考勤(10%)+作业(30%)+课堂表现(30%)
课堂表现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随堂练习、讨论、抢答、问卷等活动累计积分,积分最高,此项为满分,系统根据学生积分,自动折算每位同学课堂表现分数。课堂表现分数做到公平、公正、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的所有进阶学习,在系统中自动折算为课程过程性评价。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成绩评价考核方式适应了当前形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的线下教学方案,体现出了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初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考核。
(七)教学成效
(1)学习成绩提高。近两年平均成绩均达到70分以上,补考人数少。随着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资源的完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有提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畏惧的局面,学生只要认真完成各教学环节活动任务,就能掌握复杂,琐碎的日常业务账务处理,并能达到熟练运用,学习信心得到提高。
(2)学习积极性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学生学习动态监测及参与活动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参赛水平提高,曾在“中华会计网校杯”“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数智化商业决策创新大赛等获多项奖项。
(3)学生教学评价高。主讲教师学生评分均在94分以上,位于全院前20%。教师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
(4)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与诚安信、中海粤、大华、粤信、金拱门等30家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签署校企合作企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同。
四、课堂样例
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教学内容为例,课程设计,见图2。
课程目标:掌握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总结能力;能运用存货期末计量方法正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明确企业存货跌价计提必要性;树立职业信心和实事求是职业道德观。
讲解思路:问题导入—互动平台讨论—问题解析—案例讨论—融入素养元素—归纳总结。
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符合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通过混合式教学,将知识、能力、素养有机融合,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从单一期末成绩考核转向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利用知识图谱,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解决了学生学习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仿真业务平台,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本文系1.广东省2023年省一流课程建设成果,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动态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2JXGG05);2.广州商学院2024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及应用》(项目编号:2024JXGG1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李成军,章锐,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湾区高校中国式课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3(02):67-73+89.
[2]怀进鹏.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03):3-10.
[3]谢幼如,夏婉,邱艺,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3(09):50-58.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