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4-08-15 00:00:00孙金花 王小越
公关世界 2024年15期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智慧教育理念在社会各界的普及和深化,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而老年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化转型亦显得尤为关键,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传统老年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全面分析当前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独特特点与多元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提出以学习者为核心的老年智慧教育概念模型,并从教学、学习、评价3个维度对该模型进行详尽阐述,以期能够为教师和学习者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与实践策略。该概念模型涵盖智能双师系统、智能AR/VR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辅导系统以及智能化评价系统等多个关键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工智能;老年;智慧教育;老年智慧教育

引言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教育成为关注焦点。《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2035—2050年为中国老龄化高峰,届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近3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1/3。通过老年教育,老年人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技能,拓宽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同时,老年教育还能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互助,减少社会孤立感,提高生活满意度[1]。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老年智慧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老年智慧教育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化教育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支持和教育服务的教育模式[2]。其目标是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能力,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它与传统老年教育相比,更注重个体差异、智能化辅助和互动体验,为老年人提供更高效、便捷和愉悦的学习体验。

一、传统老年教育的缺陷及需求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老年教育需变革,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普及率。有望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学习机会,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现阶段,中国老年教育的模式以传统的面对面教育形式为主,例如,参加社区学习班、老年大学或老年教育培训机构[3]。老年教育领域数字技术应用普及率较低,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需求满足。

二、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需要改进

(一)大量重复工作

传统老年教学体系中,教师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重复的教学材料准备上。此类教学方式呈现出高度的重复性,不仅占用了教师宝贵的时间资源,还对其创新能力和教学热情构成了限制。由于重复性的任务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难以抽身去尝试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体验的丰富性。为提升教学质量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释放教师的创造力,并促进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二)教学形式单一

经典教学模式通常局限于传统的讲授与听讲方式,教师作为信息传递者,学生则是信息的接收者,主要目标是记忆。这种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风格和兴趣,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学习目标通常超越了知识获取,更注重个人兴趣、生活体验和自我价值提升。因此,在老年教育领域,需要注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形式、时间和地点限制了老年教学的改进空间。为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需要突破传统束缚,引入互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体验。

(三)管理决策非科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决策,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但很少考虑学生需求和反馈。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和老年教育发展,单一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老年学习者因文化、身体和理解能力差异,学习需求和进度各不相同。因此,教学管理变得重要,需通过精确分类,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高效、有针对性地教学。

(四)教学过程僵硬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教学,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由于传统面对面教学形式的限制,教师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迅速灵活地根据老年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调整和适应,课堂之外老年学习者无法得到兴趣方面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下降。僵硬的教学过程,也导致老年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

(五)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常常以标准化的作业和考试作为主要手段。此类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但在老年教育中,这种方式显然并不适用。老年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与传统学生截然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更加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而非简单地记忆。因此,对于老年教育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其学习过程、思维能力、个性化学习进展以及特长。

(六)缺乏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多为大班授课,教师采用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和节奏,难以充分关注和理解老年学习者的差异性和特殊需求。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材和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缺乏个性化教学安排和与老年学习者的交互参与,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些弊端限制了老年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化发展,也制约了老年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育效果改进[4]。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老年智慧教育应更加强调老年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以老年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老年智慧教育模型

老年智慧教育模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教师则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5]。基于人工智能的老年智慧教育模型,对教学、学习、评价3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

(一)教学:智能双师系统、智能AR/VR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

1.智能双师系统

针对教师资源短缺以及一对多教学问题,可运用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策略,构建智能双师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算法和学习分析技术,模拟一个虚拟的教师。它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学习状况和需求,提供精确且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与反馈,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在重复性任务上的负担。此外,该系统还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与老年学习者进行无障碍沟通,迅速回应疑问,提供学习策略,并根据学习者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同时,系统还能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表现,详细记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这些详实的数据将生成学习报告,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帮助师生双方明确学习成效,并据此优化学习策略[6]。

2.智能AR/VR系统

传统的老年教育方式可能受到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智能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老年学习者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老年人可以通过AR/VR系统参与虚拟实验、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AR/VR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并提供实践机会,让老年学习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增强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此外,智能AR/VR系统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老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这种灵活性可以让老年人持续学习,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能够随时获取学习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

3.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管理和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者的注册、课程的选修、学习进度的跟踪、问题反馈的处理等。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这些管理和支持任务,减轻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该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和组织老年教育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学视频、学习工具等。老年学习者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访问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便利性。此外,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收集和分析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行为和偏好,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基于这些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推荐学习资源,以满足老年学习者的需求[7]。此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以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二)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辅导系统

1.自适应学习系统

针对老年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学习能力和速度差异大、学习方式多样、学习动机和动力的不足、学习资源的限制大等特点,自适应学习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老年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和学习风格,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该系统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学习历史和表现,分析他们的强项和薄弱点,并根据这些信息定制学习计划。同时,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够在家中或其他方便的地方进行自主学习,不受地域和资源限制[8]。此外,通过提供激励机制、奖励和社交功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2.智能辅导系统

智能辅导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和行为,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兴趣偏好以及学习难点[9]。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长、学习进度,还涵盖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错误。基于这些数据,系统能够精准地定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反馈。同时,智能辅导系统还能通过与其他教育工具的集成,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便捷的学习体验。例如,系统可以与在线学习平台相连,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它还可以与智能设备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相结合,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地接受辅导和反馈。

(三)评价:智能化评价系统

智能化评价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地对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在设计智能化评价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1)用户友好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易用,适应老年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习惯。界面需清晰、易于导航,使用大字体和清晰图标,提高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2)个性化评价:系统应提供个性化评价,根据老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地评价指标和反馈。评价可基于学习目标、兴趣和能力进行定制,满足学习需求。

(3)多元评价手段:系统支持多种评价手段,如问卷调查、学习日志、学习表现数据等,全面收集反馈和学习数据,获得更全面的评价结果。评价手段应简化和便捷,减轻老年学生的负担。

(4)实时评价和反馈:系统具备实时评价和反馈功能,及时向老年学生提供学习进展和成果的反馈。实时反馈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学习支持和建议:系统根据评价结果提供学习支持和建议,如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学习资源推荐、学习策略指导等。建议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应用。

(6)可视化展示:系统提供可视化展示功能,以图表、图形或进度条等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可视化展示可直观显示学习进展和成果,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情况。

(7)鼓励和激励机制:系统设计鼓励和激励机制,激发老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包括奖励机制、学习成就徽章、学习社区互动等,促进学习参与和持续学习。

结语

老年智慧教育领域面临众多发展机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应对老龄化挑战。然而,老年智慧教育也面临数字鸿沟、技术接受度不足、数据隐私及信息安全风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障碍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推动多方合作、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唯有如此,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果。

本文系1.2022江苏开放大学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项一般课题 《数字时代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无障碍学习路径探究》(项目编号: 2022LYYB005);2.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2022年度科研项目 《数字化背景下老年在线教育信息无障碍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SZJB017);3.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线教育中师生疏离感的多元形成路径及干预措施研究》(项目编号:B/2022/01/16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争录,吴尚燃,张博.数智化赋能老年教育治理的逻辑机理、困境与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24,44(03):34-42.

[2]陈秀锦.智慧教育视域下老年开放教育模式的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3):26-29.

[3]周冬.从辽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看老年群体教育需求的特征[J].成人教育,2010,30(10):59-60.

[4]李晶.中国老年教育的现实需求和供给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22,(05):26-33+76-77.

[5]吴嘉妮,朱丽萍,李永锋.老年人在线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及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24):206-216.

[6]方登建,徐晓军,袁胜智.“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5):156-158.

[7]张丽伟.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8]陈珊珊.非结构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朱先永.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SPOC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行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