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

2024-08-15 00:00:00胡逸轩 孟田田
公关世界 2024年15期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甘肃省T县Y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发现Y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水平较低,因此,应完善优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政策、促进市场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乡村、鼓励家庭寻求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协作,促进多元主体供给,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供给

引言

甘肃省自2005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经济欠发达使农村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出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导致特殊的弱势群体——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选取甘肃省T县Y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供给情况。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主要靠子女供养,且受到子女供养能力和供养意愿的影响[1]。而大多数农村老人在自身具有劳动能力时,经济来源主要是自身农耕收入,不愿依靠子女[2]。在情感交流方面,农村老人与距离较远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减少[3]。虽然部分子女会定期看望老人,但是相处时间短,小部分子女把老人放在养老院不管不问,全年不见踪影[4]。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缺乏日常照顾,需要生活照料服务。而且老人丧失劳动能力或经常患病缺乏照顾,其精神状况也会出现问题[5]。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村落后地区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老人就医困难等问题[6]。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针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应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7]。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居住生活,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8]。居家养老不等同于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而居家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一般包括护理、照料、交流三方面内容。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对Y村的空巢老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针对不识字的老年人、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采取非结构式访谈。本研究中的空巢老人指60岁以上的父母一代人独自居住生活的家庭中的老人,无子女或子女都不在身边。Y村位于甘肃省T县,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人口280户1267人,常住243户1106人,现村中40—60岁的中年人占43%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20%(19.98%),空巢老人的数量约为117,占比为10.5%。本研究从6个村民小组中随机抽取了60名空巢老人开展问卷调查,有效收回58份。

二、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一)Y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从经济状况上看,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月收入500元以下占比39.7%,800元以上仅15.5%。60岁到75岁之间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劳动,7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赡养费和养老金,还有小部分身患重病的老人依靠政府救济。支出方面, Y村空巢老人的资金支出主要是医疗保健(占比37%)和生活消费(占比25%),其次用于农业种植(占比18%)以及给孙子女零花钱(占比15%),休闲娱乐占比最小(5%)。

(二)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1.生活照料需求方面

Y村部分患病的老人皆由其老伴负责日常生活照顾,但老伴有时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需要子女或者社区偶尔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该村老人对生活照料需求情况依次为:家政服务7%、代购生活用品27%、代缴水电费5%、安装34%、搬运物品25%、使用、修理手机和其他(生活护理等)2%。

2.精神慰藉方面

根据调查,5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29.3%偶尔感到孤独,只有6.9%的老人很少感到孤独,大部分空巢老人有心事主要向老伴倾诉,丧偶的部分女性空巢老人会向子女或亲朋倾诉,但丧偶的男性空巢老人大部分选择自己默默消化。离家近的子女会定期看望老人,或者接老人共同居住一段时间;而在外地的子女,一般通过电话、视频联系,75.8%的老人表示与子女联系比较频繁,子女在联系过程中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并且在家安装监控,空闲时间关注父母动态。

3.医疗保健方面

调查显示,15.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皮肤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持续治疗,34.5%的老人偶尔会感冒发烧、拉肚子、头晕目眩、跌打损伤等,村里虽然有乡村医生,但是由于医疗水平较低,小病能治但见效慢,大病需要去县城就医。随着大医院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且医院人力资源有限,空巢老人无法独自看病。10.3%的老人需要上门看病服务,8.7%需要代取药品,13.8%的老人需要定期体检,36.2%的老人需要陪同看病,3.4%的老人需要健康宣传,27.6%的老人需要紧急呼叫服务。

4.文化娱乐方面

空巢老人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看电视、玩手机,占比高达39.7%。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空巢老人喜欢下雨天串门闲聊,而男性空巢老人则喜欢在过年期间打牌下棋,耍社火等。由于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低,其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三、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问题

(一)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近年来,T县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经济困难老人补贴制度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制度,依托“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纳入统一管理,构建起政务、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4大类80多项服务。

1.生活照料方面

Y村主要针对患重病且无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由村委或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照顾,但是家政服务提供的次数较少,主要是配偶健在的空巢老人相互照料。空巢老人的子女会在人情往来中让邻居或是同村的亲戚帮忙照顾老人,例如,代购生活用品或食物、搬运重物、生病送医等。

2.医疗保健方面

Y村党群服务中心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且对患病老人进行用药与饮食指导。据调查,48.3%的空巢老人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低,并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就医诊断与治疗服务,存在“大病治不了,小病见效慢”问题。

3.精神慰藉方面

Y村很少举办老人活动,有些老人因为老年丧子或丧女、与子女断绝关系等特殊原因,不愿与人来往,比较孤独自闭,存在心理问题。

4.文化娱乐方面

Y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有阅览室,主要是关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相关书籍。据调查问卷显示,Y村目前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日托中心、老年人康复服务中心等专为老人服务的公共设施。且村里操场上公共健身器材较少且处于损坏状态,老人一般都在村口或其他居家村民中聊天下棋。

(二)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显然,Y村的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远大于实际供给,而且暂时没有为老人提供紧急呼叫服务和陪同看病的相关服务;其次,家政服务、安装搬运物品、使用修理手机、代取药品等日常照料服务供需失衡;最后,空巢老人对精神慰藉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高的需求,但Y村社区缺少对空巢老人精神层面的情感关怀,并且Y村没有固定的老年活动中心,公共健身器材损坏,关于文化娱乐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2.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

有关方面在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只求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而忽略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虽然政府工作人员节假日走访、慰问空巢老人对其心理慰藉有一定的作用,但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则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虽然乡村医生提供上门看病服务,但由于医疗水平低,空巢老人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定期体检由于一年一次,大概了解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对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并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并且,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ohw2FwmT3ndoFO6VaNIVS14EDQRqkxHRLi+F3Wvjlb8=,没有固定的老年活动中心、公共健身器材损坏、高龄的空巢老人日常就是在村里闲逛或者坐在村口发呆。总体而言,Y村养老服务供给数量有限,服务质量也较为一般。

四、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改进的对策

(一)完善优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政策

1.加大养老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是由于资金不足。城市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在2015年之前实现了每年10个百分点的十连涨,近几年的涨幅也始终稳定在6%左右,但在农村,最初的基础养老金设定为55元,目前Y村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已调高至138元,但是与物价水平相比仍显不足。并且还可以在有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必要的养老服务设施,为空巢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对Y村内的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如将废弃小学、旧群服务中心等闲置场地进行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日托中心等。

2.监督居家养老服务落实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为老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政府应落实监督职责,避免出现与“定期体检”“健康教育讲座”相同的形式主义,切实地为老人谋福祉。

(二)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

由社会力量出资兴办市场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给予引导,把原购买的第三方养老服务委托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以支持。该中心可通过将专业零散的部分服务外包从而降低成本,例如,水电气维修、手机维修外包给专业人员,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中介,链接社区外的服务资源,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可购买的上门养老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另外,针对空巢老人对紧急呼叫服务的需求,“智慧养老”倡导研发智能检测手环,内置传感器能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随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支持双向语音对讲,避免有些空巢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联系子女。

(三)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的积极作用

以慈善协会为引领、以志愿者为骨干、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公益爱心活动。通过发动农村本土志愿者,例如,老人的邻居或亲戚朋友,建立乡村志愿服务队,依托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采取就近结对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亲情式志愿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此外,作为连接资源和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在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中,能够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及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应对空巢老人所遭遇的各种挑战。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或心理咨询等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协助空巢老人改变对传统养老观念的依赖,促进那些能够自我照顾的空巢老人再社会化。

(四)建设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乡村

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农村地区,由村两委协调解决家庭矛盾,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相关活动,引导和鼓励空巢老人的子女在满足老人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年轻人家庭养老意识;号召同村的青壮年举办娱乐活动,邀请老人参加;鼓励支持村里的大学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对在活动开展期间表现良好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实践中,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五)鼓励家庭寻求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Y村80%以上的空巢老人寄希望于家庭养老,但又不愿背井离乡随子女去外地养老,所以居家养老服务是最为合适的选择。县政府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下乡”,利用互联网在官网、公众号、短视频融媒等大力宣传通渭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首次免费体验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提高多样化养老服务的知名度。另外,子女应主动了解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服务,寻求多元化的养老方式,通过网络、村委会等渠道给老人联系养老服务,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结语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构建需要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及多元主体供给理论,以多元供给满足多元需求,构建起农村空巢老人的多元社会支持系统。本研究聚焦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通过对甘肃省T县Y村的实地调研,提出了针对Y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提供理论参考,为促进农村养老资源的整合,确保广大农村居民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翟绍果.健康老龄化下老年人精神保障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焦克源,孔倩文.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问题与出路——基于内蒙古卓资县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5):190-193.

[3]刘筱红,郑宁,农弘滔,等.农村居家养老困境如何破解[N].人民政协报,2015-04-27(005).

[4]宋小英,邓和主编.新时代空巢老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

[5]祝子涵,李祥.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5):160-164.

[6]沙艳蕾.新时期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7]王梅欣.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张占平,吕洁.多元化养老方式背景下家庭养老的衰退与承续[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