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财经素养问题日益突出,而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缺失,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指出数字经济时代财经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当前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经素养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大中专院校的推进和发展,财经素养教育也逐渐开始在学校教育中被重视。2018年1月,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1],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财经素养赛项(高职组)决赛在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财经素养是个人理财知识认识和价值观的一种综合体现。面对电信诈骗等层出不穷的现代诈骗手段,各类院校加强财经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更是责无旁贷。
一、数字经济时代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职教育的时代内容
数字时代高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接触到各类财经信息,但是多数学生对于财经信息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接触到网络各类信息的过程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金钱观。部分学校出现了“啃老族”“负债族”,一些学生甚至被国外高薪吸引陷入电信诈骗陷阱。国家近年来对财经素养教育高度重视,财经素养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内容。
(二)与专业教育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金融、财经以及资产等信息数据是人们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特征。现在的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优良品德,对学生金钱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缺失。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学生专业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财富观和人生观,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三)与专业教育融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职业院校开展财经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财经素养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职业院校开展财经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财经问题。
二、数字经济时代高职财经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财经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财经活动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经济问题和财经风险问题日益凸显,2012年起,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国民的财经素养,并在部分地区推广开展。2014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了国内首家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各学段“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公布。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财经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2023年5月2023年财经素养教育发展暨创课展示会在成都举办。随着财经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逐步推进,财经素养教育将发展成为各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财经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政策缺失,重视不够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并未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重点建设目标,现有与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政策,也都是内嵌在其他政策文件当中[2],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对财经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中则呈现重职业,轻生活、重高端,轻基础、重知识,轻实用的特点,有待进行系统性的完善。由于各地高职院校对财经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沿海地区学校开设财经素养选修课程,开发教材,并进行实践活动。然而更多的学校未对财经素养教育引起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体现财经素养元素或者融入不合理,也未能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活动,更没有财经素养教育实践基地[3]。
2.资源匮乏,师资不足
目前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院校,财经素养教育内容多是零星的分散在其他课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及实操性。在教学资源方面,由于财经素养教育未能在各院校中得以重视,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线上课程、教材等较少,未形成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资源。在师资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金融、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自身财经素养尚且不足,更难以承担财经素养教育与所任教专业课程的融合。财经类院校或者有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师财经素养教育方面的师资数量和质量可能尚有保证,但是非财经院校或者非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财经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则较为突出。
3.标准不一,成效甚微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有相对系统的经济教育实施体系,但主要针对的是未来从事经济类工作的专业的人群。国内关于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案例有限,多数院校关于财经素养教育如何实施处于摸索阶段。各类专业如何进行财经素养融合, 融合深度如何把握,目前都没有可参考和可遵循的标准。例如,理工类等非财经类专业,缺少财经素养可融合的课程,如何在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财经素养元素的融合,而财经商贸类专业可融入的课程较多,但是融合深度如何把握。财经素养标准的缺失,增加了各院校在财经素养教育实施中的难度,生硬的将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无法实现有效融合,更无法实现两者融合的成效。
三、高职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一)高职财经素养教育内容
1.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内容
国际上对学生财经素养的测评主要包括货币与贸易、规划与理财、风险与回报、金融视野与金融世界4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责任与决策、收入与职业、规划与金钱管理、信用与借贷、风险管理与保险、储蓄与投资6个项目。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在综合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状况后,推出了适合我国各阶段的财经素养教育内容,包括财经心理学;账户、储蓄和预算;收入、职业、商业和创业;信用、债务和贷款及风险管理和保险等5大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受教育阶段的不同由浅入深。
2.高职财经素养教育内容
根据《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结合国内外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可以确定我国高职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5个维度,包括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4]。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从这5个维度设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中收入与消费主要包括劳动与个人收入、个人消费与规划以及政府收入与支出;储蓄与投资包括货币与利率、储蓄与信贷、投资与收益;制度与环境包括经济制度与体制、资源配置与全球化;财富与人生包括财富与个人家庭、财富与国家社会、财富与生命自然。
(二)高职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方式
1.专业入学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入学教育时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储蓄观、投资观。在开学时做好学生财经素养的测评,通过入学专业教育课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状况,做好一定时期的财务规划,合理选择消费方式,不攀比、不超额消费,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在安全教育等课程中,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中,让学生具有风险意识,通过合理途径获得收入,防范网络兼职骗局和网络贷款骗局,并将学生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行测试,计入学生课程成绩。
2.专业课程与财经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本专业开设的创业和就业类课程中,开设创业者素养和专业人员等项目模块,财经商贸类专业可在金融、营销、理财等课程中进行深度讲解。例如,在课程中设置某岗位员工素养模块,对该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细致讲解。各专业在基础专业课程中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行业环境分析等模块或者任务,让学生了解市场运行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财经商贸类课程可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市场环境分析或者经济环境分析等任务模块,让学生清楚个人与国家经济制度、信用制度、财务制度等的关系,掌握基础的金融和货币知识,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财经知识,提高学生在理财投资等方面的决策能力。
3.专业实践项目与财经素养教育结合
专业实践项目与财经素养教育融合是指将财经素养教育贯穿在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劳动的价值,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实习、学生校内实训、学生比赛等专业实践活动,也包括校企合办的财经文化节活动、财经社团活动等。学生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到企业的岗位实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收入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财富与国家财富的关系,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真实工作场景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工作观、生活观、财富观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财经素养教育过程[5]。校企合作举办的财商文化活动以及财经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投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机会了解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和参与财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四、高职财经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
(一)多维联动建立完善的财经素养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作为实施财经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财经知识教育体系,以提升大学生的财经素养。以自身资源为载体,整合政府、其他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家庭等多方面资源,例如,向当地公安部门获取近期诈骗数据,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财经素养讲座和活动进校园,与企业共建财经素养实践基地,与其他院校共同开展财经素养相关研究、开发财经素养教材和共享财经素养在线资源,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等。各院校和各专业可因地制宜,以“分层、分级”的思想,进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方面,通过开设财经通识课、完善财经素养与专业课程融合标准、建立课程考核体系、加大财经理论和实践培训力度等完善财经知识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学生社团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财经知识教育和财经风险防范方法指导,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财经文化氛围,促进校园财经教育全方位开展。
(二)提升教师财经素养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财经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教师财经素养水平:(1)将教师财经素养培养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帮助教师掌握财经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并在专业课与财经素养课程融入提供基本保障;(2)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加财经素养比赛和校外实践体验活动等,了解经济、金融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提升自身财经素养实践水平;(3)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举办的财经素养交流会和研讨会,充分与其他单位进行研讨交流,获取财经素养教育理念和新知识、新思想;(4)成立教学和科研团队,完成财经素养教育教学动态诊改,不断更新和完善财经素养教学设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并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课题研究,为财经素养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丰富财经素养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应联合进行财经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财经素养教育资源库。一方面,职业院校应联合推动财经素养教材编撰和在线资源的建设,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实验,形成财经素养教育数据库;另一方面,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优秀案例与财经社团活动的征集和评选,形成财经素养教育实验活动典型案例库。
(四)建立科学的财经素养评价体系
财经素养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在学分设置上应设置灵活学分。根据各专业需求和特点,设置学生应完成的财经素养学分。例如,财经商贸类专业可在必修课程外开设选修课程,以弥补专业课程中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的缺失,非财经商贸类专业则可以通过将财经素养内容有机融入公共选修和必修课程,相关课程包括大学生创业类课程、大学生就业类课程、理财类课程等,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完成相应学分。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财经素养讲座、财经素养相关比赛、财经素养相关主题社团活动和财经素养实践活动等获得相应学分。
结语
职业院校的财经素养教育是多方协同、多层次推进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各院校在推动专业建设的同时,应逐步推动财经素养教育在全专业的实施,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新技能型人才。
本文系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财经素养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财经通识教育与财经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520);2.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财经素养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双元”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ZJY906);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财经素养专项课题《普惠优质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3ZJY899);4.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财经素养专项课题《财经素养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及效果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52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J].大学(研究版),2018,(01):9-35.
[2]党鹏.全国人大代表徐久平:把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中国经营报,2022-03-14(T12).
[3]石翠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素养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6):98-99+101.
[4]谭庆妙.财经素养教育“五维三标”融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应用[J].时代汽车,2023,(08):106-108.
[5]梁建茵.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08):185-188.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