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理论宣讲打造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新模式

2024-08-15 00:00:00陶源 钱春梅 臧一鹏
公关世界 2024年15期

摘要:理论宣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理论宣讲能力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在理论基石、育人本质、传播内容并没有变,但是在时代形势、教育对象、实践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挑战。以安徽工业大学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为例,积极探索理论增力、团队增质、情感增温、形式增色、实践增效的“五维”理论宣讲育人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教育引导全方位、指导实践全领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实践模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理论宣讲的不断深入开展,探索新模式,拓展新路径,凝聚正能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对照新形势新要求,理论宣讲依旧存在新挑战、新任务、新期待。高校辅导员开展理论宣讲不仅需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且需要回应时代要求、国家期待、学生需求。

一、新时代高校理论宣讲之“变”

(一)时代形势之“变”:坚持正确方向,注重回应时代新要求新期待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正确认识”。理论宣讲工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当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网民的结构复杂,青年学生容易受负面舆情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面临新挑战。这些新危机、新变化驱动着高校辅导员要及时转变话语方式。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新特点,注重做好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提升,培养好学生的“网络表达能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地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

(二)教育对象之“变”:强化理想信念,注重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新媒体时代,00后、05后大学生呈现出了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主体意识强,反感空洞的说教,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思想行为特征。常言道,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自己发挥特长和潜力。在高校理论宣讲中,大学生扮演着特殊的身份角色,他们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统一体,是理论传播者与理论践行者的统一体,是理论宣讲人与宣讲对象的统一体。高校的理论宣讲要深刻把握学生成长特点,提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表象又能归纳问题本质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深化理论学习、联系实践探究、强化思想认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深化家国情怀、增强责任认知,避免出现偏离或逃逸的学习状态,在互动式宣讲中以期实现最好的宣讲育人效果。

(三)实践路径之“变”:打破传统路径,注重形成师生互助成长模式

理论灌输、说服教育、社会实践、典型教育等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在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其固有的育人作用与教育功效。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随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深刻把握,显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已经在逐步趋向科学化、时代化、艺术化。在传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网络教育、朋辈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新的教育方法逐渐显示出其特殊的作用与意义,“走进学生思想”“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等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新的育人形式正在创造出别样的教育范式。

二、新时代高校理论宣讲之“不变”

(一)理论基石之“不变”:理论宣讲的指导思想一如从前

辅导员的理论宣讲的内容不仅要随着时代而更新,向学生阐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而且要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不仅要在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的讲述中唱响青春主旋律,而且要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无穷智慧与精神,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与源泉。

(二)育人本质之“不变”: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初心依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随之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国际形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当代大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这里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辅导员的育人初心与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是保持一致的,就是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心,这里的“心”是爱党之心、爱国之心、爱人之心。辅导员的理论宣讲工作需要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但是绝不仅仅是理论的被动灌输,而是要有接地气、有朝气的语言去描绘理论在实践中的样子。

(三)目的原则之“不变”:三大规律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三大规律是辅导员理论宣讲的根本遵循,也是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正因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行为塑造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与职责,辅导员的理论宣讲更应该注重把握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在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插上信仰的翅膀。

三、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探索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育人新模式——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

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的“变”与“不变”,努力让“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的理论之声传遍校园,探索形成“理论增力”“团队增质”“情感增温”“形式增色”“实践增效”的理论宣讲育人新模式,实现受教育者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转化,由明白道理向认知使命转化,由情感共鸣向砥砺实践转化,由激情追梦向奋斗圆梦转化,同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协同成长的良性效应。

(一)理论增力,实现受教育者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转化

辅导员开展宣讲创新理论、党史历程、中国精神等活动,是推动大学生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载体和方式。辅导员们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率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进而引领学生做先进思想与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拥护者。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的核心是思想理论的讲授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需要以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作为基础。辅导员可以通过厚植理论功底、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的理论宣讲能力的重要抓手[1]。

(二)团队增质,实现教育者由明白道理向认知使命转化

宣讲团由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第11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赵颖虹老师,第6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杨建老师,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安徽省优秀辅导员、安徽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名师工作室负责老师、校优秀辅导员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辅导员标杆组成。宣讲团成员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的方式,点燃学生“生逢盛世 使命在肩”的自豪感与“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责任感。学校坚持三步走,不断提升辅导员理论修养,夯实理论基础:(1)通过组建届次化校内辅导员宣讲团,强化理论武装。借力于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学工论坛”、学术讲座等,促使辅导员激发工作动力,在学习中淬炼,在实践中提升;(2)通过“立项研究”提升队伍研究力,通过一年一度辅导员专项课题,加强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工作成果;(3)通过“名师辐射”扩大典型影响力。探索名师工作室的“传帮带”辅导员培养模式、辅导员团队工作创新模式,营造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

(三)情感增温,实现受教育者由情感共鸣向砥砺实践转化

《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砥砺爱国奋进要在共情上下功夫,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高校辅导员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不仅要有理论的深度还要有情感的温度。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多重身份的统一体,聆听师者教诲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参与宣讲活动之中,充分发挥主客体优势,秉承“让宣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讲人”理念,以“学子汇报”“青春告白”“共情共鸣”等行动多层次、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体验式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宣讲,实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的校园宣讲模式,真正达到以讲促学、以学助讲,在讲中学、在讲中悟的良好效果。学工部通过汇编优秀学子风采录、微信公众号展示、易班网个人专访、现场宣讲、网络直播等形式对优秀学生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宣传,深入挖掘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与优势经验,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四)形式增色,实现受教育者由激情追梦向奋斗圆梦转化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还处于逐渐完善的阶段。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工作需要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活跃教学气氛,让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理论问题的兴趣和潜能。组建辅导员宣讲团、优秀学子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等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统一的方式,转变宣讲主体,创新宣讲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促使师生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2]。

(五)实践增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协同成长的良性效应

2014年以来,学校9名辅导员先后获得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华东片区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培育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1人、全国最美辅导员1人、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6人、安徽省优秀辅导员5人。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校征集的“新青年说”系列微视频共有14位当代“新青年”倾情讲述光辉岁月、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正能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学史爱国、笃信笃行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该项作品还获得了全国易班党史公开课最佳课程奖,位列全国第3名。此外,学校还获得该活动的优秀组织奖。与此同时,学生参与易班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相关工作被安徽青年报专栏报道,“四史”教育工作安徽省教育厅头条、安青网、安徽先锋网报道。

结语

通过理论宣讲,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切实引导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为青年学子提供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致力于用青年人感兴趣的对话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结合时事热点、理论政策、生动案例在学生中开展理论宣讲,通过分享建党之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之路、民族复兴之路等,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本文系1.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大学生宿舍文化培育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sztsjh-2023-4-5);2.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科研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rwsk001);3.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科研项目《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rwsk0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勇,朱平,李永山.论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标准的完善——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7):94-98.

[2]王军峰.论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能力的自我提升策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0,28(04):42-45+13.

(作者单位: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3.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