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其课程思政不仅关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也对社会老年人群体的服务质量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以及建设路径,旨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培养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思政工作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思政内容不够系统、方法不够灵活等[1]。因此,探索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年社会工作”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学习老年社会工作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是关乎老年人福祉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从而增强为老年人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有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老年社会工作的需求[2]。
(四)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精神的具体体现
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责任和奉献的工作,对从业者而言,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程思政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年社会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细致入微地调查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通过课程思政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老年社会工作的需求。另外,课程思政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和幸福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中。
二、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
(一)问题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思政内容与方法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修订教学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在内容方面,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老年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服务,更是价值层面的关怀。因此,课程思政内容应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追求与服务老年人的社会责任相结合。
2.老龄问题与社会政策
课程应关注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问题,分析老年人面临的生活困境和需求,同时介绍相关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理解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意义[3]。
3.职业道德与伦理素养
老年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课程思政应强调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尊重老年人的权利和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方法上,以问题为导向修订教学目标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老年社会工作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中涉及的思政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角色扮演与模拟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老年社会工作场景中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专题讲座与研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二)自然渗透,重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设定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明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外,还应强调思政教育的目标。具体可以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等。
2.教学内容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例如,在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时,可以穿插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在分析老年社会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工作实践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
3.实践教学环节强化
实践教学是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自然渗透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体验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课程评价完善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外,还应注重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自然渗透与教学设计重塑,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年社会工作者[5]。
(三)贯通古今,融入新思政素材
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思政教育中,贯通古今、融入新思政素材是一个重要且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更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贯通古今意味着在课程中引入历史元素,将古代的优秀思想、道德观念与现代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思想,通过讲解古代孝道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现代社会的养老责任。同时,也可以对比古代与现代社会在养老观念、养老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2)融入新思政素材是指将最新的社会热点、政策文件、典型案例等引入课程教学中。这些新素材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思政理念。例如,可以引入国家关于老龄事业的最新政策,讲解政策背后的思政理念和社会意义;也可以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思政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6]。在贯通古今、融入新思政素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素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学生;(2)注重素材的时效性和代表性,选择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老年社会工作特点的素材;(3)注重素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贯通古今、融入新思政素材的教学策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将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多措并举,创新教学方法
(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平台发布课程资料、组织线上讨论和测试,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线下教学则更注重实践操作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老年社会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技能。
(3)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与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的实际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体验[7]。
(五)设计具有本土化色彩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方案
(1)方案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同时结合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世界,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2)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老年人的困境,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加强与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还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三、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加强思政理论学习
专业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方针和思政教育的相关政策,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确保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能够正确贯彻思政教育的理念。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和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3.提升教学技能
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8]。
(二)充分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3.强化课堂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和疑惑,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发挥好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
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与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建立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课程目标和思政教育要求,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社区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专业教师应亲自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
结语
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充分利用课堂和实践教学基地,为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落实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小茜,吴维维,庞文.赋权增能理论下高职“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实训项目改革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6): 34-36.
[2]唐小茜,吴维维,庞文.双元育人背景下高职家政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8):141-143.
[3]魏成.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分析——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先期实践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4):12-16.
[4]唐小茜,赵凌波,庞文.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建构——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3):90-92.
[5]贾倩倩,韩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现状、困境以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3,(09):106-108.
[6]张春燕.智慧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3,(14):83-85.
[7]张可人.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5):166-168.
[8]吴立忠.微视频教学法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23,(13):33-34.
(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