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群体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不仅对新思想和新科技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且还具有新兴发展活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因此,新兴青年群体是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发电站”作用。随着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兴群体逐渐成了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本文就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新兴青年群体;乡村振兴;影响因素;主力军
引言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新兴青年群体以其独特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新兴青年群体的参与对于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兴青年群体利用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助力着贵州乡村振兴的发展,也为推动全员参与贵州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青年创业涉及范围广,业务领域大,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占总数的32%,制造和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占总数10%,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总数59%,见图1。
就第三产业而言,从事“互联网+”“文创旅游”等新兴产业占据其中的一半以上。即使是在第一产业,绝大多数也会选择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设施农业高附加值领域。新兴青年群体用智慧和技术将传统的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拓宽了农村产业类别和功能,推动了农业新生态链的发展,为乡村创新创业、产业提升、农业振兴拓宽了思路和门道。即使在第一产业,绝大多数也选择高附加值行业,如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设施农业等。
(一)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发展的经济效应
贵州地产丰富,土地广袤,但是贵州的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就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铺展开来。新兴青年群体以昂首阔步之姿影响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事
实[1]。他们深入乡村、用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贵州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1.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
新兴青年群体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到田间地头,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并且,他们积极引进并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效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新兴青年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电商平台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市场。积极探索农业品牌创新,建立线上线下宣传与销售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与销售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据统计,贵州省2023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
2.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
新兴青年群体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开发出一批又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他们利用互联网、智慧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贵州观光旅游,带动了贵州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仅2023年贵州就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70个左右。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以贵州省册亨县冗渡镇威旁村新兴青年王元成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例,他们共8人,均为“90后”,团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在村里的年轻人”。他们将当下流行的自然教育、研学体验与古寨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把陂鼐古寨定位为大山里的考研自习室,围绕这个定位丰富景区的文化旅游业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新媒体运营、民宿经营、活动策划等新形势,盘活闲置土地和闲置老房,建起了“及第山居”青旅、“善良的菜”玉季妈妈互助餐厅、“晴耕雨读”自习书屋、“田边河边”亲子民宿、“露苗”户外营地、非遗体验工坊、玉季妈妈有机农场,开发非遗文化体验、青少年课外实践教育、考研社区、农耕文化体验等8条项目线路。在村委的支持鼓励下,王元成成立贵州百村好物公司,以“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合作,共谋发展。他们还将村里41名妇女组织起来,通过培训,吸纳到景区就业。同时运用短视频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他们首条短视频“我们不是傻子”一上线播放量就超100万、点赞破万,每天的网络直播深受大家欢迎。景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23年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游客爆满。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联通,给了“在村里的年轻人”一个推介家乡和自己的机会,在北京地铁上播放他们的有关视频,消息传来,大家高兴之余,精心谋划拍摄制作宣传片,最终让册亨走进了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北京。他们的事迹还引起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发展的感知效应
新兴青年群体普遍是80后、90后、00后,相较于过去的青年群体而言,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他们对信息化技术、创新思维的掌握和运用都更加的得心应手[2]。由此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更开阔,对新技术和新模式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给贵州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感知效应。
1.经济效应
新兴青年群体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他们在参与农产品推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提升贵州农产品的品牌效益,提升了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在挖掘区域公共品牌的力量的过程中,促进贵州农村产业竞争力的溢价,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提升。
2.社会效益
新兴青年群体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应地也会较强。他们接受着新理念环境的影响,适应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他们的理念会更加与时俱进,给贵州大地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推动了贵州乡村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程度的提升。
3.心理效应
新兴青年群体在贵州扎根、创业,他们的成功事迹被推广、被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贵州农村的创新精神和致富欲望,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更多的“留守”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吸引更多青年群体返乡留乡积极投身到农业农村建设中。
以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黄思锦为例,2017年初,黄思锦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近200万元,带动当地63户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实现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2000元。为进一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尤其是农村妇女致富创业,2018年成立贵州宏锦巾帼餐饮文化创业基地,投资近200万元打造可同时提供餐饮、住宿、会议、团建活动的生态体验农庄。所有员工均为当地雇佣,且多为妇女。
在发展养殖业过程中,黄思锦了解到平坝灰鹅是贵州省的地理标志产品,故而又想到发展平坝灰鹅产业,把它做大做强。他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平坝当时有4个主体在发展平坝灰鹅产业,但规模均不大,最大的约有300多只。规模做不大的主要原因是育种的技术存在障碍,孵化率只有约30%,而且灰鹅容易患蓝眼病。黄思锦通过与贵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安顺学院等高校合作,2019年成立的贵州鸿锦灰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平坝灰鹅的孵化率从传统的30%—40%提高到70%—80%,孵化成本从以前的10元/只降低到5元/只,并初步制定了饲养标准。目前,拥有种鹅孵化育雏场1个,自有养殖场1个,合作代养场7个。同时,他还根据鹅肉特性研发了大众易于接受的灰鹅粽、灰鹅月饼、卤灰鹅以及全灰鹅宴,推广至全国,并创立“鹅夫”品牌,已注册商标。借助当下流行的营销手段,“鹅夫”品牌小有名气。
为开阔发展思路,研发实用乡村振兴模式,找到让平坝灰鹅真正飞进平常百姓家的方法,黄思锦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打造由复旦大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硕士以及西南交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贵州大学、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硕士等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立志为带动家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当地百姓创业致富,为平坝灰鹅的保种扩繁,为大众提供营养、健康、良心的食品而奋斗。
(三)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可持续性
新兴青年群体通过创业创新、文化传播、教育普及、科技推广、产业变革等方式参与到贵州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他们的参与提升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进程、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增强了乡村社会活力。
1.经济效应的可持续性
新兴青年群体通过创业创新等方式,改变了贵州农村经济创收模式,由原来的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到如今的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形成了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产业链,让三大产业共同为乡村经济发展发力,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2.社会效应的可持续性
文化整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新兴青年群体的“回巢”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向,用创新思维将贵州农业品牌、非遗品牌、旅游品牌等整合起来,用智慧与勇气来提升乡村社会的活力;用先进的文化和思维来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3.生态效应可持续性
新兴青年群体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活动,也会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推广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形式,促使当地农民投身到绿色、环保、生态环境的创建当中,推动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兴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筑巢引凤,让新兴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贵州想振兴,需要有序地引导新兴青年到乡、回乡、返乡、入乡。既要能引进来,也要留得出、用得好、干得棒,让他们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挥洒自如,大显身手。政府要营造好就业创业的环境,为新兴青年解决后顾之忧,让新兴青年群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内在活动,真正做到筑巢引凤来。
1.加大乡村振兴宣传力度
新兴青年群体对家乡的情感不容忽视,政府部门要加强乡村振兴和回乡发展政策的宣传,激发新兴青年对乡村振兴的了解和认同。加强对家乡发展规划的宣传,激发他们的故乡情怀,不断地提升他们对故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将情感转化为助力家乡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来。比如逢年过节,乡政府可以召集返乡青年召开座谈会,聊聊家乡风貌、谈谈振兴策略。既加强了家乡青年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宣传政策,让他们看到家乡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他们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2.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完成“村村通”道路硬化,完成城乡公交设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加大新兴技术投入,实现网络“村村通”,让新兴青年群体感受到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服务以及希望他们返乡的诚意。同时,制定相关返乡帮扶政策,以奖代补的形式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3]。可以借助人口普查契机,着重关注流动在外的优秀青年才俊,整合城乡优势资源,积极与他们对接,引导他们为乡村治理、涉农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献计献策,在外地也能实现助力家乡乡村振兴,以提升新兴青年群体的参与度和热情,进而推动他们的返乡潮流。
(二)塑形铸魂,搭建贵州平台助力新兴青年在乡创业
1.让传统文化更有活力
政府可以通过把握绝大多数年轻人对故土特别的深情和对贵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借助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振兴活动,逐渐打造成当地的乡土文化品牌项目以及网红平台,积极吸纳新兴青年群体回乡创新创业,以促进当地的乡土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活化”。
2.集思广益不断调整优化创业机制
比如,构建第三方平台,畅通人才与政府、企业的沟通渠道,在平台上互动交流,确保信息的双向流动。还可以召开座谈会、专家论坛,让人才与企业面对面地交流,形成良性互动。还可以设计针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其投身到“问政”当中,开通网络渠道设立“人才”问政机制,以推动贵州政府建设的创新发展。
结语
新兴青年群体是肩负乡村振兴使命的核心群体,青年的气质决定乡村振兴的气质;青年创新决定乡村振兴的创新;青年的活力决定乡村振兴的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大新时代青年返回贵州,领办专业合作社、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乡村经济新产品新业态等,为乡村复兴的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带来了新发展动能与活力,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不竭推动力。
本文系2023—2024年贵州省青年发展研究课题《新兴青年群体参与贵州乡村振兴现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NYB232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想,骆志远.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8):90-93.
[2]田雅芝,牟佳宏.吸引青年群体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215-216.
[3]胡那苏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基于“本土—返乡”框架的多案例比较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01):40-48.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