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创新成为必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此次研究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切入,展开研究。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信息获取能力强,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诱惑和干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在为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舆情环境复杂、网络育人堵点与痛点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文章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路径,包括搭建数字化网络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增强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负面信息;聚焦“四力”提升,即影响力、交互力、引导力和持续力。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取得较好效果。这些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可以为高校在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20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党建研究会重点(自选)课题“加强高校党建引领 传承地方红色基因—— 以山西红色文化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ZX23—122
2024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化转型尤为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其工作模式和手段也亟待创新。网络育人工作作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其中的机遇,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互联网时代,海量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信念,并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但其网络信息鉴别能力较差,无法运用辩证思维看待网络信息。二是旺盛的社交需求。网络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交友和情感需求。三是多样化的价值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观念和价值,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1]。
(一)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不完善
在目前的高校中,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平台未能全面覆盖所有学生、平台功能单一以及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方面[2]。这可能是因为平台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技术支持,也可能是因为辅导员们对网络育人的理念和实践不够深入,导致平台建设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从而阻碍了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有效实施[3]。
(二)网络舆情环境复杂
首先,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舆情环境更加复杂,对于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4]。其次,网络信息量大且难以筛选。互联网上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和观点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筛选有效信息的难度。最后,学生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在网络上交织碰撞,这对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育人堵点、痛点多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部分高校辅导员依然采取传统的育人方式,并未与网络时代的特点相结合,导致互联网与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融合性较差。具体而言,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以单向传播为主,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当代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的接受方式,导致其教育效果不佳[5]。
(四)辅导员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其一,网络知识储备不足。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数字化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其二,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较低。部分高校辅导员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存在局限,无法熟练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网络育人工作。其三,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较弱。网络信息中存在大量虚假和不良信息,部分高校辅导员难以有效筛选和过滤不良信息[6]。
(一)搭建数字化网络育人平台
首先,建设线上教育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各类教育信息、活动通知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设在线课程、讲座等,邀请专家学者线上授课,重点对学校资讯以及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宣传,促进高校文化发展[7]。其次,积极建设课堂教学网站,将其划分为多个板块,包括考勤打卡、心理咨询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辅导员可以在平台网站上与学生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也可以组织线上主题讨论、分享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和成长。最后,完善平台管理机制,确保网络育人平台的正常运行和良好发展。在具体运行中,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定期更新和维护平台,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
首先,强化正面引导。高校辅导员应发布正面、积极的信息和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正面信息的认同感[8]。其次,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辅导员应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舆情变化,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最后,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舆情的存在,对此,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科普等形式,包括信息检索技巧、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社交媒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增强其对有害信息的抵御能力[9]。
(三)聚焦“四力”提高育人实效
针对网络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应牢牢抓住网络育人的内容和要求,聚焦“四力”提升,有效促进网络育人效果的提升。其一,扩大影响力。辅导员应将网络育人深深嵌入实践工作中,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有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文章或信息,吸引学生关注和阅读[10]。其二,增强交互力。在网络育人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后续的引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辅导员可以定期在线解答学生问题、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注和关心,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11]。其三,强化引导力。在网络育人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律意识。其四,提升持续力。辅导员是大学生网络育人的重要力量,但并非唯一力量。因此,应充分调动校内外专家、专任教师等多方力量,组建专业育人队伍,充实队伍力量,为网络育人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奠定良好基础[12]。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使其熟练掌握网络数字信息技术与平台的运用技巧,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13]。基于此,在组织辅导员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开展网络素养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帮助辅导员深入了解数字化网络技术。还可以搭建交流和分享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提升其网络素养和育人能力[14]。同时,鼓励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结合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确保网络思政的正确性,避免因思想问题走偏。在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中,辅导员应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有效提升网络育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制定考核和激励机制,将网络素养纳入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提升网络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开辟数字化育人新赛道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育人。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辅导员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服务,如定制化的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指导等。其次,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化育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数字化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再次,开发数字化育人平台。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发具有特色的数字化育人平台,包括在线课程、互动社区、心理测评等多个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服务[15]。最后,积极开设辅导员微课堂。高校辅导员可以共同创作,以微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并将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将国家重大活动或者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来,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进而有效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数字化转型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YfwdAM1BxE/6CCWX9yT8caQS5j8pUVUdk8M2JYtBEfk=须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策略:搭建数字化网络育人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加强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聚焦“四力”,提高辅导员网络育人实效;提升网络信息的甄别与过滤能力,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信息资源等。通过这些策略,辅导员可以更好地顺应数字化转型这一发展趋势,提高网络育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慧晶.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20):218-220.
[2] 张橙.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6):97-98.
[3] 刘玲娟.试论新媒体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J].文教资料,2020(33):168-170.
[4] 靳世慧.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3(24):151-152.
[5] 温晓年.重大突发事件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领力建设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7-10.
[6] 温晓年,余维法.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内涵、构成、价值表达及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6):125-129.
[7] 段聪影.辅导员基于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刍议[J].福建茶叶,2020(2):283.
[8] 温娟,何云峰.基于“时、度、效”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73-75.
[9] 徐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研究[J].快乐阅读,2023(10):109-111.
[10] 杨志华,彭晶.“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180-183.
[11] 普布央宗.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中关村,2023(8):106-107.
[12] 任子文,王国锋.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才智,2023(16):154-157.
[13] 马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途径探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3(3):94-97.
[14] 吴光梅,赵翠华.基于工作室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21):108-111.
[15] 方皓,徐小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困境及对策[J].成才,2022(17):8-10.
作者简介 何建巧,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王敏,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