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游融合背景下奇幻电影创作路径探析

2024-08-14 00:00:00于甜甜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数字媒介时代,在技术和商业的驱动下,电影和游戏走向融合。奇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也开始借鉴游戏元素发展自身,不仅在技术上提供了更具创新性和沉浸感的体验,也在商业上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奇幻电影的创作路径出发,分析影游融合背景下的奇幻电影在外部形式、内部价值以及营销传播上的创新和改变,并得出结论。在外部形式上,奇幻电影通过对具有东方韵味的数字化场景的打造、对神话角色的人性化演绎、对叙事视角的游戏化设计,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观化工业美学。在内部价值上,奇幻电影通过对经典IP的类型化改编、对思想主题的现实化关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融合,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相联结。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让观众重拾经典,而且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在营销传播上,奇幻电影创新采用影游联动方式进行宣传,通过打造IP产业链实现IP产权价值的最大化,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所以奇幻电影的发展,不应仅停留在打造视听画面奇观异景上,应更加注重影游融合的力量,打造具有中国韵味和现代化特色的东方奇幻美学,为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广泛的受众。

关键词:奇幻电影;影游融合;外部形式;内部价值;营销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249-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影游融合背景下奇幻电影创作路径探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CCXXM2023018

影游融合指的是游戏与电影互为IP或相互改编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游戏体验、身体体验[1]。近几年的奇幻电影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其成功与影游融合密不可分。这些电影融合了游戏化和互动性等影游特征,焕发出新的生机,能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一、外部形式:打造奇观化工业美学

(一)对具有东方韵味的数字化场景的打造

奇幻电影对场景的塑造不同于传统影像一般具有细腻的美感,其更倾向通过影像展示奇观性元素,建构一个宏大空间的第二世界[2]。21世纪以来,奇幻电影积极使用新的数字特效技术,如3D虚拟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建构未知的异世界。

在电影《刺杀小说家》中,视效镜头多达1700多个,制作耗时26个月左右[3]。《刺杀小说家》中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是具有烟火气息的重庆,异世界是荒凉破败的云中城。云中城大部分场景由后期特效制成,融入东方古典意象,古道日暮、风草萧疏,与车水马龙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寻找赤发鬼道路之艰险。同时,层峦叠嶂的高山与现实都市重叠,散发出浓厚的赛博朋克气息,给观众带来游戏穿越探索般的爽感。奇幻的景象经由算法编程创作出真实可感的具体形象,带来具有全新的东方审美的艺术体验,也符合“游生代”观众的观影偏好[4]。

(二)对神话角色的人性化演绎

中国奇幻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奇幻电影大多取材于我国古典神话和民间传说[5],其对神话角色的演绎也不断变化。

其中,一些影片的经典神话形象表现出独特的游戏化人物形象与风格。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手套降魔镯,腰围混天绫,带有神仙气魄[6]。但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角色颠覆了以往的形象,齐刘海搭配脸上的雀斑、缺失的虎牙,独具现代玩偶风,这一反叛设计深受年轻受众的喜爱。除了对神仙角色的重塑,奇幻电影也对妖怪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例如,《捉妖记》中的妖怪不像传统妖怪一样凶神恶煞,而是有一种“丑帅”“丑萌”的感觉,表现出现代审美的多样化。除了对人物形象的现代化改编外,影片也展现出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现代化演绎。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非常鲜明,他勇敢果断、机智善良,同时也有骄躁的一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其性格特点进行了现代化演绎。影片中,孙悟空虽失去法力,沦为凡人,但仍心怀善意,全力保护江流儿,并在冒险的旅途中找回初心,完成了自我救赎。中国奇幻电影解构了传统英雄形象,赋予角色人性和生命力,能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内在情感。

(三)对叙事视角的游戏化设计

可以参考电子游戏的闯关空间,建构具有东方韵味的奇幻空间,使观众获得如游戏玩家一般的体验,从而全身心沉浸于电影中。以去年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为例,主要叙事空间是一个被高墙所隔的宰相府,这与经典游戏贪吃蛇的游戏空间设定如出一辙。

关卡式的游戏空间打造,主要依靠的是移动镜头和第一视角的组合[7]。在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殷郊为刺杀妖狐而误伤殷寿慌乱逃跑时,镜头跟随殷郊的身影在宫殿内穿梭。随着镜头的移动,金碧辉煌的鹿台、鳞次栉比的宫殿,一一浮现在观众面前。这种人物“跑酷”的设定,使观众能以第一视角跟随角色进入场景,身临其境般地欣赏到奇异景观,感受主角的心理变化,增强了影片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在《穿越火线》等游戏中,如通过第一视角射出子弹,通过延长子弹穿越的速度,延长影片时间,增强视觉冲击力。玩家可以通过操控角色,以第一视角体验紧张刺激的竞速场景。电影采用类似的视角设定,能够使观众与主角产生更紧密的情感联系,顺应了后生代观众的视觉审美特点。

二、内部价值:寻求奇幻与主流价值的认同

(一)对经典IP的类型化改编

类型片指由熟悉的、基本上是单一层面的角色在一个熟悉的背景中表演可以预见的故事模式的影片[8]。其叙事与情节等设定都有一定规律,奇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对奇幻元素与传统题材进行类型化改编,使其符合现代商业审美视野,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喜好。

《鬼吹灯之寻龙诀》就采用了好莱坞经典探险电影的叙事框架。主人公胡八一为寻找初恋对象丁思甜决心前往草原,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神秘团伙并与之抗衡,并发现传说中的神秘力量“彼岸花”。这种类型模式摒弃了小说中的复杂叙事,辅以程式化的情节展现,使观众能够清晰了解剧情发展。相反,电影《妖猫传》以皇帝离奇死亡展开,通过白居易、空海两人的调查牵引出前朝旧事,前半部类型片的设定使观众可以很好地代入,但后半段则插入无上密和幻术等情节设定,使得叙事混乱,因此反响平平。

如今类型片已经融合多种元素,如通过喜剧元素降低传统文学的严肃性,并以娱乐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呈现[9]。《西游·降魔篇》用无厘头的喜剧手法和现代化的台词,中和探险过程中的妖魔鬼怪带来的恐惧,给人以片刻的喘息。这种类型的杂糅,体现出了奇幻电影所具有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二)对思想主题的现实化关照

奇幻电影的创造往往更注重视觉画面的奇观性,而忽略了对影片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关照。以往的奇幻片往往围绕“爱情”“善恶”等主题展开,如《画皮》中小唯对爱情的向往与牺牲、《西游记》中各色妖怪与神仙的善恶之分[10]。但近几年的奇幻电影开始挖掘奇幻表象下的现实社会,表达出对现实的批判和人文关怀。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上去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父爱的故事,性情顽劣的哪吒在最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选择牺牲自己来祭天,但其实际想要展现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输、反抗命运的现代精神。在游戏叙事的介入下,故事本身的严肃性降低,满足了快餐文化下受众的娱乐心态。在《刺杀小说家》中,一个父亲为寻找失踪多年的女儿,接下了刺杀小说家的任务。影片在现实世界中展现了拐卖儿童、寻亲等社会问题,也对未来虚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实世界的人们对虚拟技术的盲目崇拜犹如异世界中的百姓对赤发鬼的盲目追随,体现出了创作者对未来科技打造的虚拟游戏的质疑。奇幻电影通过创造虚幻的故事和角色,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困境的思考,并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寻找希望和梦想的方式,具有深层意义和社会关怀。

(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融合

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奇幻电影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开发更为明显,探索本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打造东方韵味的审美意境成为新的方向。有别于西方奇幻电影中人类对自然元素超能力的使用[11],中国奇幻电影中的凡人只能通过“打怪升级”的方式,获得某种力量。《诛仙》中的张小凡、《捉妖记》中的天荫、《风语咒》中的朗明都是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终点的。他们都是凡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打怪升级”和现代人的追求梦想观念相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奋斗的观念的延续。

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导演不仅展现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同时展现了父子关系的多重表现。姬发作为质子,一开始十分崇拜纣王殷寿,并称其为“英雄”,了解真相后,他开始反抗。其行为明显违背了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伦理纲常[12],但这同时体现了姬发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发现个体价值的现代化精神。这种演绎方式使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有了新的联系,具有现代化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融合,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而且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营销传播:中国故事的多样化表述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与影视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奇幻电影结合影游融合的互动性特征,对影片推广进行了新的尝试。影片尝试通过影游联动的方式,开发系列IP品牌,打造IP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可感消费的需求。

2021年,网络游戏《我的世界》与奇幻电影《侍神令》联动[13]。电影中出现的酒吞童子、桃花妖、雪女等角色,均在方块世界中完美还原。这种联动方式可以使受众在观影结束后,以阴阳师的身份进入游戏,体验电影主角的冒险历程,既通过二次曝光推广了奇幻电影,又增强了影片和游戏的沉浸感与互动性。

西方奇幻电影《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之所以能持续爆火,除了庞大的原著粉基础外,也取决于该系列IP产业链的打造[14]。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改编空间,然而当前中国的奇幻电影仅仅停留在影视化改编的层面。这不仅限制了奇幻电影的影响力和观众的想象力消费,也挫伤了观众对奇幻电影产业的期望[15]。因此,中国奇幻电影有必要开展跨产业联名活动,建立包括游戏、主题公园、周边产品等在内的IP盛宴,再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向观众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结语

影游融合背景下,奇幻电影更适应“游生代”观众的观看喜好,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利用游戏媒介的互动性与沉浸感,建构具有中国风的奇观场景,通过对经典文学IP的类型化改编,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反思,打造奇幻电影IP产业链,能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旭光.影游融合的跨媒介叙事和想象:“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研究主持语[J].电影新作,2022(3):4-5.

[2] 兹维坦·托多罗夫.奇幻文学导论[M].方芳,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2.

[3] 徐建.《刺杀小说家》:中国电影数字化工业流程的见证与实践[J].电影艺术,2021(2):131-137.

[4] 王彦,卫中.网生代游生代长大,电影的新消费时代来了?[N].文汇报,2023-06-14(001).

[5] 周郁.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奇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6] 周姝岐.哪吒形象的演变:从《西游记》到《封神演义》[J].汉字文化,2021(2):56-58.

[7] 张雨露.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2.

[8] 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

[9] 孙丽佳.“西游”题材的文化解构与银幕重塑[J].电影评介,2020(5):48-51.

[10] 陈宏霖.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奇幻电影的发展[J].现代视听,2018(4):44-49.

[11] 程波.中国电影“走出去”:国产电影的文化母体与表达多样性问题[J].电影新作,2019(2):10-16.

[12] 范志忠.《封神:朝歌风云》:新神话的美学表达与征候[J].当代电影,2023(8):38-43.

[13] 安晓静.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新世纪国产奇幻电影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23.

[14] 刘睿茜.产业链理论视角下的哈利波特IP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2.

[15] 杨乐.论中国想象力消费电影的生产语境、类型拓展与审美建构[J].电影文学,2022(3):30-34.

作者简介 于甜甜,研究方向:电视编导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