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08-14 00:00钟少兰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转向网络新闻媒介。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刻变革,新闻媒介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范围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成效面临新的变化。然而,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在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新闻、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问题,正确应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新闻媒介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探究新闻媒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想稳定构成的挑战,特别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冲突通过新闻媒介的放大效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深刻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包括加强大学生新闻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措施,以期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球化;新闻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20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问题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23GZGXRW043

一、新闻媒介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新闻媒介,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沟通社会各界、传递时事动态的重要使命[1]。其概念并非单一的工具或载体所能定义的,而是涵盖了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日益壮大的互联网等多种形态[2]。每一种形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信息的构建与传播过程中[3],具有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能够迅速传播各类信息,影响公众舆论。同时,新闻媒介也是塑造个体认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传递知识和文化,还能够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4]。

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影响

(一)大幅拓宽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新闻媒介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在国际传播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报道国际时事,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一是国际信息的丰富性拓宽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阅读国际新闻,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动态,增进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认识和理解[5]。二是国际信息的及时性拓宽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能即时获取全球发生的各类信息,快速接收各种信息。三是国际信息的多元性拓展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多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明显的特SiQoqoC4ApbLdk8yL6D2UJ4/o5IFuIzpgqhKE+BwpFc=征,大学生通过新闻媒介的国际化传播可以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信息、观点。

(二)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闻媒介的丰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案例,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随着新媒体发展,新闻媒介内容更加多样化,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可以更加全面宣传国家文化、民族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忱。二是涵养道德素养的事例更加鲜活,新闻媒介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价值[6]。三是激发时代使命的形式更加立体。以近年来广泛报道的“清澈的爱只给中国”为例,新闻媒介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时代使命,使得时代画像更加立体。

(三)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教育的互动性是增进师生感情、提升教学成效的有效渠道,新闻媒介的介入与运用,显著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一是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互动性。二是增强了问题探讨的互动性。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介能提供更多的观点和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创建开放性的讨论平台,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这种互动不仅限于7fGG1hdD1nvzPMjdSJ9RVS6Fq1nskl9mhc8RuO0qyww=信息的接收,而是更加鼓励大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讨,以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7]。三是增强了教学相长的互动性。新闻媒介有效增强了师生在知识传授、更新、提升过程中的互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学”,有助于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过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一是海量信息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数以亿计的人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8]庞大信息量的涌入和内容的快速更新相伴而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辨别信息真伪带来的挑战。由于大学生的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相对有限,所以他们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判断[9]。三是对网络信息的过度依赖带来的影响。由于新闻媒介信息的便捷快速,大学生除了可能受虚假、消极的负面信息影响外,还会因过度依赖新闻媒介而减少社会交往,降低独立思考的能力,忽略学业,甚至引发心理危机、诱发极端行为。

(二)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观念

一是对稳定思想情绪的影响。开放性的舆论环境在为大学生提供表达意见和参与社会讨论的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舆论的极端化、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等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情绪造成冲击。二是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新闻媒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AI等进行查询,这对师生之间在内容上、深度上、专业上、方式上的深入沟通与探讨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三是对培养钻研精神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相对较弱,所以在运用网络时,常常容易在沉迷于网络游戏、快餐式浏览碎片化信息等行为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在学业方面,也容易出现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等问题,对大学生钻研精神的培养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多元文化碰撞冲击传统教育理念

一是对传承文化血脉的冲击。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对内容选择、热点关注、生活方式有时难以正确地辨识,甚至有过分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一定挑战。二是对涵养道德情操的冲击。崇德修身、启润青春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多元文化通过媒介传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可能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模糊,甚至产生道德冲突,特别是当前的极端个人主义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带来冲击。三是对厚植爱国情怀的冲击。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而多元文化的传播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10],这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带来负面影响。

四、新闻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媒介素养。通过新闻媒介的基本知识、传播原理、媒介形态、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二是多举措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高校要通过媒介素养课程开设、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新闻媒介关注与研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和交流等途径,展开系统的教学,让大学生全面了解新闻媒介的运作机制,从而增强他们对新闻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1]。三是多形式开展大学生新闻媒介实践。高校可以与新闻机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采访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12]。

(二)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是强化高校网络机构建设。高校网络机构建设是做好大学生应对新闻媒介挑战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坚持把做好网上舆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通过强化领导、完善机制、配强人员、提升能力为主要举措,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二是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高校应通过举办网络文明主题活动、评选网络文明榜样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通过教育引导,让大学生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三是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在新闻媒介的生态、格局、传播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高校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多举措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是以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前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14]高校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班会主题、实践研讨、警示教育等形式,让大学生增强对新闻信息的辨识力。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定、行无依归。”高校要通过课堂互动、案例分析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如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33753”育人体系,特别是创新的“思政五分钟”,通过文艺演出、专题讲座、作品展览、专业内涵诠释,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铸魂”工程。三是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根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坚持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吸引、引导、感染、启迪大学生。

五、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新闻媒介的正向影响和带来的挑战,既注重管好网下,又注重管好网上,落实提升大学生新闻媒介素养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他们对新闻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培育网络安全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新闻媒介的特点,以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础、以厚植爱国情怀为根本、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根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雪苗.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44-45.

[2] 韩忠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0):97-98,105.

[3] 赵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参与新闻传播的底限意识和应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4):128-131.

[4] 刘占业,夏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路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5):1-3.

[5] 杨全忠.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26-28.

[6] 赵会帅.简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经贸实践,2015(14):22.

[7] 赵国珍.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6):34-35.

[8] 曹诗权.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法治的重要论述研究[J].公安学研究,2018,1(1):5,1-23,122.

[9] 周岚峰.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莆田学院学报,2014,21(6):31-35.

[10] 赵芝瑞.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J].大学教育,2013(24):128-129.

[11] 肖连宇,王潇潇,张玮玮.建立校园新闻传播实践基地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中医教育,2012,31(6):55-56.

[12] 唐胜.关于新时期新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2(13):269-270.

[13] 于书忠,李爱东,叶景文.经济、文化全球化及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74-77.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J].重庆行政,2023,24(3):113.

作者简介 钟少兰,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