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渗透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路径选择探究

2024-08-14 00:00孙杨胡雅卓钭亚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百花齐放,一大批口碑出圈的优质作品横空出世。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创新叙事模式、镜头语言、艺术形象、舞台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能够映射出我国五千年来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观众审美兴趣,提升大众审美水平。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而美育作为一种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可培养大众形成高雅的审美品位、正确的价值取向。美育教育则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播和思想内核具有重要影响。用美学理念包装节目,以美育教育功能反哺受众,实现对时代精神的追寻,促进大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章以文化类综艺节目为核心,分析美育在舞台美学、叙事结构、价值引领等方面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样态的影响,挖掘美育教育培育大众审美趣味和情操,提升综合素质的功能,推动该类型节目实现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及引领,促进社会美育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育教育;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01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薪火相承 读书明理:阅读赋能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4434003;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20588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审美特征

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通过内容设计、舞台呈现和叙事结构等方面,体现美学对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影响,可大力发掘此类节目的深层内涵,让观众感受到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趣。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挖掘传统文化价值

我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承担着输出主流价值观的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传播正能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体系。近些年成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一个共同点——立足文化[1]。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每期节目都有明确的主题输出,如“永乐大典”一期,以“布衣都总裁”陈济的坚守致敬怀有“益于世”之心的人,通过主持人角色化的融入,让节目达到文化、艺术、娱乐三方面的平衡。

文化类综艺节目构筑起独具特色的美学视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新意表达。在美育教育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观众主动接受其思想内涵的洗礼,个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二)以多维空间和现代科技的运用,打造沉浸式舞美效果

优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精妙之处不止在于内容的打磨,更重要的是舞美在空间和风格上的创新设计,综合多种现代科技手段,为节目效果的呈现增光添彩,给观众带来沉浸式审美体验。比如《中华好诗词》,将文化与技术完美结合,创作出仙气十足、中国色彩浓厚的节目。再如《一本好书》,将舞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现场观众可以移动椅子,全方位观看每个场景的表演[2]。此外,《国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运用镜头语言和大屏,打造多维度空间。前者根据文物历史背景进行戏剧化创作,实现综艺的“剧式表达”;后者利用甬道建构“时空隧道”,开辟沉浸式舞美的新天地。同时,《国家宝藏》特别应用天轨吊装、冰屏柱矩阵和全息影像等技术[3]。丰富的光影音效打造历史纵深感极强的叙事空间,将故事推向高潮,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制作团队的巧思得以完美融合。

文化类综艺节目精心打磨舞台效果,并将其展现在大众面前,保留艺术性的同时使亲切感更强,美育的特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以“综艺+”的节目模式,构建故事性叙事结构

中式美学以中庸为度,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原创出“综艺+”的模式,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故事性叙事。例如,《舞千年》中沉浸式剧情和舞蹈相辅相成,挖掘传统舞蹈的文化意蕴。再如,“奇妙游”系列节目采用“诗歌+情景”的叙事方式,展示历史悠久的河南文化。

美国社会学家肯尼斯·伯克说:“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4]《典籍里的中国》正是如此做的,其采用多条平行线索叙事,以激发观众精神共鸣,唤醒国人的集体记忆[5];《国家宝藏》通过“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多层次的框架结构与极强的现场感使节目叙事达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高度[6]。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内涵、舞台和叙事的把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美育教育于无形中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品位,培养受众形成高雅的审美情操。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美育教育功能

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将娱乐和教育创新融合,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深化对观众的思想引领。

(一)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

文化类综艺节目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经典作品,通过展现其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人,以美育教育促使观众主动追求良好品格,实现正向情感共鸣。《朗读者》用隐喻手法诠释主题,如“宝岛一村”一期中,赖声川读信时,身后出现了话剧里的眷村,破败不堪的房屋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展现出普通人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行的艰辛。此外,主持人董卿对节目方向的把控也有着重要影响,制片人的身份让她能更精准地传递节目的思想内涵,用富有底蕴的语言传递情感,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二)以多元的形式吸引人

美育教育将趣味性与教化性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形式多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拓宽了大众的眼界,吸引年轻观众。《同一堂课》邀请孟非、濮存昕与台湾小朋友就诗歌、民谣等富有传统色彩的课程进行互动,激发海峡两岸同根同脉的情感;《国家宝藏》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华丽的舞台效果,以“一梦大唐”一期为例,大屏和全息投影结合,呈现巍峨的布达拉宫,3D环绕式效果带领观众踏足拉萨雪山脚下,给人带来视觉震撼。这些节目用全新的方式诠释历史,并为大众喜闻乐见,使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文献资料,用视觉化艺术赋予文化灵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以浸润的方式熏陶人

文化类综艺节目与传统综艺节目的性质不同,需要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浸润的方式熏陶人。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中,政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全国政协委员、《经典咏流传》评委王黎光带头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8]。全国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让《经典咏流传》进校园,教育部回应称会积极提供帮助,让传统文化进课堂,将经典中的“阳春白雪”与校园课堂相融,产生文化共振[9]。《经典咏流传》“苔”一期播出即上热搜,苔花如米,却绽放着生命的美好与顽强,大山女孩梁越群用拼搏向上的青春力量浸润着歌曲的表达,浇灌着观众的内心。类似的还有青少年研学美育综艺《跟着课本去旅行》,带领学生们踏上课本中的旅途,让陈列在广博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经典名著发挥浸润人心的功能。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对当代精神价值的追求

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窗口,发挥美育教育功能,实现对当代精神价值的追求。

(一)体现人文精神价值

“美在人文精神中是指人性的美丽。”[10]美育教育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有利于受众完善人格,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最终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以《朗读者》为例,节目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彰显人文关怀,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11]。朗读是一种可以触及人灵魂的艺术,诵读声中饱含作者和诵者浓浓的情感。例如,演员蒋雯丽将《百合花开》的故事献给艾滋病患者,为他们默默奉献;人民教师赵家和将一生的心血投入资助贫困学生中,给孩子们带去希望的光芒。节目将人文精神的内涵提炼升华,将积极的价值取向融入节目,带领观众获得文字与人生结合的力量。在情感与文字的碰撞中,人文精神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坚定文化自信

研究美育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新窗口,是当代主流文化审美和精神价值的体现。《舞千年》节目采用“舞蹈+综艺+文化”的叙事模式,用以舞载文化、以史链剧情的方式讲述中国历史故事,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体现贯通古今的文化价值[12]。“冰嬉”一期播出时恰逢北京冬奥会期间,该舞段以清朝国俗冰嬉为切入点,古今联动,表达对冬奥健儿的赞扬与美好祝愿,实现了时代精神对人的价值引领[13]。

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表达和舞台设计上为综艺节目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朗读、演绎等形式的有机融合,很好地吸引受众,并坚定其文化自信。

(三)引领主流价值观

在“文化热”的大环境下,美育教育正通过文化类综艺节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审美,营造全民美育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而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播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4]。

《故事里的中国》就以此为核心,挖掘出“江姐”“焦裕禄”等一批经典作品里,人们耳熟能详且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形象,运用感性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展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将经典历史搬回舞台,并深挖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当下,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对当代受众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自觉文化传承进行了价值引领[15]。

四、结语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美学建构、内容创新等方面均充分体现了美育教育功能,将读、唱、舞、演等多种艺术手段相结合,让观众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美育建设的背景下,文艺创作者要以美育观为思想指导,探索出长远发展之路。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把握好娱乐与教育之间的平衡点,以充分发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二要创新节目表现形式,让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丰富美育渗透的模式,让观众在欣赏美学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三要打破文化类综艺节目只能以电视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固化思维,运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让观众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实现优质美育教育。立足当下,文艺创作者要不断破局,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节目模式,实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弘扬主流价值观,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鑫莲.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研究与文化反思[J].传播与版权,2023(15):30-32.

[2] 操雯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模式浅析:以《一本好书》为例[J].声屏世界,2022(17):65-67.

[3] 李煜冰.用故事与历史长谈,绘出千年感动:专访CCTV《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J].中国广告,2018(9):24-28.

[4] 苏宏元,贾瑞欣.形式创新·价值诠释·仪式建构:《国家宝藏》节目热播原因探析[J].新闻战线,2018(13):59-61.

[5] 刘佳.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之集体记忆建构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23(12):177-180.

[6] 张小雄.传播学视域下历史文博节目《国家宝藏》的创新与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7):133-136.

[7] 姜楠.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特点分析: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中国有线电视,2023(12):173-176.

[8] 秦丹华.王黎光:艺术教育要向下沉淀、紧跟时代、放宽门槛[J].艺术教育,2019(4):14-15.

[9] 禹建强,于啸歌.总台大型文化类节目的核心要素与多元呈现[J].电视研究,2023(8):4-9.

[10] 王一星.《朗读者》中人文精神的回归[J].今传媒,2017,25(6):112-113.

[11] 吴一阁,王勇.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朗读者》为例[J].今传媒,2024,32(1):44-48.

[12] 施羽,周可歆.综艺节目叙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舞剧《舞千年》为例[J].传媒评论,2023(9):56-57.

[13] 张玥琦.守正与突破:从《舞千年》看电视舞蹈节目的创新方向[J].戏剧之家,2023(27):166-168.

[14] 佟籽润.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美育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20.

[15] 贾士秋,周仁玉.文化转向中的经典重构与价值传播:以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1(10):54-56.

作者简介 孙杨,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实践。胡雅卓,研究方向:影视理论。钭亚萍,研究方向:影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