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工作策略探析

2024-08-14 00:00毋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文章首先概述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并指出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等显著特点,重塑了信息传播格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用户参与度高等新特征,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首先是传播价值,新媒体传播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其次是认知价值,新媒体传播的多元信息为学生提供多维视角,有助于拓展认知,激发思维碰撞;最后是实践价值,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网络补充,通过构建虚拟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参与度,以精准传递思政内瓤。在明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四项工作策略:内容创新策略,需要设计多媒体内容,构建案例库等;互动交流策略,要构建在线互动平台,增设问答环节等;监测评估策略,需要开展定期在线调查,分析学生行为数据等;技术应用策略,要积极采用新兴技术如VR、AI等,并做好网络素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网络思政;价值取向;工作策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19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1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德树人,以人为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仅是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更成为创造性转化和升华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的重要工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必须紧跟新媒体趋势,创新工作策略。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工作策略,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1]。本文拟结合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实践,深入剖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概述

(一)新媒体的“新”特征

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其独具优势的传播特性重塑了信息流动的格局,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新媒体的几大关键特点尤为突出。

首先,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通过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评论系统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及时和直接,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其次,新媒体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限制。依托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对比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网络思政教育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具体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

一方面,互联网思维的融入强调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和用户参与度,这也改变了教学的单向传授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和传播者[3];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内容更加个性化、教学管理更加智能化、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化。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向度

(一)传播价值:快捷、开放、交互的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向度中,“快捷、开放、交互”这三个关键词共同构成了传播价值的核心[4]。

首先,快捷性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覆盖率上。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信息流动速度极快,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得到了保证,能够即时传达给学生,对于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引导舆论走向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开放性体现在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与多元参与的实践机会上。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性瓦解了传统的“教师—学生”单向传播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便捷地获取信息,主动地参与思政教育的传播和讨论,开放性的传播结构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5]。最后,交互性体现在思政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双向对话和反馈机制上。新媒体平台提供了诸多互动工具,如评论、点赞、转发等,使思政教育成为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二)认知价值:多元信息丰富思想认知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内容多样化、多渠道化,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深刻的认知层面的变革。

首先,新媒体提供了包括国内外新闻、各种学术讨论、专业解读、同龄人观点等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从宏观与微观、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层面理解和分析问题[6],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其次,新媒体时代信息实时更新的特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持续更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和信息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新媒体平台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信息和学术前沿动态。

(三)实践价值:思政教育实践的网络补充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学的重要网络补充,是现代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虚拟实践空间的构建,教育者能够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讲座、互动讨论、模拟情境等[7],构建情境化、问题化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其次,新媒体平台的网络互动特性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通过论坛讨论、微博互动、在线问答等形式,教育者能够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掌握其思想动态;最后,新媒体的数字化资源对于优化知识传递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推送教学内容[8]。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内容创新策略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应当紧密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一是做好多媒体融合,打造立体、互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结合思政教育内容,设计与制作高质量的图文教材、微课视频及音频讲座,将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画解说视频,把革命历史故事包装成微电影[9];二是形成案例资源库:积极收集与整理社会热点事件、历史案例,并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中,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三是精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追踪与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依据学生的学业表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知识图谱,针对不同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内容组合。

(二)互动交流策略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加强互动交流,构建多维度沟通机制。一是着力构建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在线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交流空间和学习路径[10],并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向学生推荐与其思想兴趣和学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二是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即时通信功能,增设实时在线问答与辅导环节,即通过直播问答、视频交流等形式,构建起师生实时互动的桥梁,并利用直播平台开设在线课堂,邀请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直播授课,增设互动环节[11];三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交流活动,结合线上讨论的成果,邀请专家、学者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某一思政主题,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然后回到线上平台分享体验和感悟,将线下实践与线上反思相结合。

(三)监测评估策略

监测评估是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教育策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为了科学评估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一是做好定期在线调查与反馈,调查应当涉及学生对课程内容吸收程度的自我报告,更重要的是对其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评估[12],深入探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对国家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角度等 [13];二是利用好学生行为数据,深入了解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和互动情况,如学生在网络思政平台上的讨论话题、交流态度、信息分享频率等,都可以辅助评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转变,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困惑[14];三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对重要思想理论的掌握程度、参与网络思政活动的积极性、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等方面,指标设计既要有助于量化分析,也要能深入反映学生的内在思想状态。

(四)技术应用策略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采纳和融合前沿教学技术,将创新性教育内容深度融入思政教育的既有模式。身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对新媒体时代的新技术保持敏感,如利用VR技术重建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校园内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身临其境体验革命历史。另外,随着AI语义模型技术的发展,高校可以联动国内知名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利用语料训练打造思政教育机器人,为之输入大量思政知识储备和党史内容,持续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升道德修养[15]。二是要同步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内容纳入思政课程体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做好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开展网上诚信和规范网络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三是要优化网络学习渠道,提升思政教育的管理效率,通过录制精品思政微课等,利用手机APP或小程序推送移动化教学资源,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思政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四、结语

新媒体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探讨其价值向度与工作策略,对于完善与发展当代高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明确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向度,意味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校不仅要坚持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也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有效地传递教育理念,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1):134-136.

[2] 刘艳,雷荣珍.发挥高校新媒体平台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探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2(4):28-30.

[3] 王咏倩.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如何走心又走“新”[J].教育传媒研究,2022(4):31-32.

[4] 龚泳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6):50-52.

[5] 张哲浩,孙玥.浅谈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以某高校学工微信公众号W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2):55-57.

[6] 王巾雄.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思政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75-76.

[7] 杨超,张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探析[J].经济师,2023(6):33-35.

[8] 张家玲.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多维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3(10):128-130.

[9] 曲艺.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才智,2022(16):38-41.

[10] 王月莹,谷玥.“文化+网络”双向赋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建设[J].时代报告,2023(8):67-69.

[11] 朱殿冰,董莹丽.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政教育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23(6):80-82.

[12] 唐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报业,2023(20):91-93.

[13] 王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23(16):114-115.

[14] 李丽君,黄翘燕.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4):207-209.

[15] 刘珊.新媒体下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军转民,2023(20):96-98.

作者简介 毋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