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河南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2024-08-14 00:00郑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河南地处中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与感人事迹。河南红色文化以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精神为核心,蕴含丰富内涵,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河南的红色文化,以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等为载体,类型多样、形式齐全。

文章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河南地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播特点,总结其融入高职思政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高职学校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策略,以期增强青年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将他们培养成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青年。

关键词:新媒体;河南地域;红色文化;高职;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12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河南开放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堂的教学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GXMY005

随着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流行与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工具,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的高职(专科)在校学生人数为115.14万人。河南当地的高等职业学校可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河南地域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将河南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到职业学校的课堂中,从而提高思政课程效果,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1]。

一、新媒体背景下河南地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传播的特点

(一)河南地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底色,凝聚着中华民族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自力更生等优秀精神品质。河南地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人口众多,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是我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原地区孕育出了大量的红色文化[2]。在建党百年的四个重要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了大量的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发生了许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产生了大量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的革命精神,这些人物、事件已经成为河南红色文化一面耀眼的旗帜和典型标志[3]。河南的红色文化在引导正确价值观、促进家乡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河南红色文化的支持。河南的红旗渠精神、任长霞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经岁月的洗礼绽放出新的光彩,仍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

(二)新媒体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身份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这极大地增加了对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追踪难度,这就使得新媒体的舆论生态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还不完善,社会经历不够丰富,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时候,往往不能快速辨别信息的真伪,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虚拟与真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真实的生活逐渐走向虚拟,云平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潮流,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参观革命圣地和历史博物馆,体验中华文化[5-6]。

二、新媒体时代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满足社会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形式。将红色文化贯穿于高职立德树人的整个教育过程,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可培养“德技双修”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以00后居多,他们的生长环境优越,没有亲身体验过革命和建设早期的艰苦,所以对革命史和建设史的感悟不深。因为没体验过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艰苦,所以部分学生认识不到现在和平、富足生活的可贵,没有感恩之心[7]。因此要加强对河南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事迹的宣传和弘扬,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发展的不易。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可以将河南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并将其纳入思政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8]。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程和河南革命进程的艰辛过程,许多仁人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奉献了一生。大多数知名的历史人物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对国家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河南的红色文化凝聚着革命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将河南的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而付出的艰辛,可以构建起广大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9]。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

红色文化是党的成立、发展、壮大过程的真实写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材料,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通过在思政课堂融入当地的红色文化,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将河南的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文化情境,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精神的理解,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10]。

三、新媒体时代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策略

(一)利用河南地域红色文化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先进文化。从1921年至今,中华大地上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件,感动人心,发人深省。河南红色文化在中华红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也是本地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立德树人、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11]。从地域上看,河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集聚、主题鲜明的特征,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晋冀鲁豫交界地带孕育了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入挖掘河南的红色文化,使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思政教学成效[12]。

(二)以新媒体为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主要的思政课程材料,教师仍习惯于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没有扩大红色文化教学的场域与类型,方式较为单一、古板。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同程度较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河南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有必要根据自身条件采用在线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河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渗透[13]。高等职业学校要继续加大红色文化的授课比重,并通过互联网开发优秀的红色课程,实现课程传播的线上化、新颖化,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视频播放、主题教育等方式,结合当前的热门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红色文化师资队伍,提高其专业素质。积极组织有关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立足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本地红色基因,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也可以在节假日时,组织学生进行红色遗址实地探究,以“追寻红色记忆,行走红色足迹,讲述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丰富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以高职院校为依托,营造河南地域红色文化气氛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为学校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从而塑造出优良的文化氛围,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一主要载体,发挥其红色育人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对河南的红色文化进行提炼,并以此作为特色文QugPAd0pwGgfcDEc9anE8A==化元素,将河南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比如在碑中刻录河南的红色故事,或者举办河南红色文化征文大赛,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河南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将河南的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加深对河南红色文化的感悟,体会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14]。

(四)健全针对新媒体的监督监管机制

当前的新媒体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内容炒作与水军造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河南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推广,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确保学生接收到正面和积极的信息。基于此,职业学校应该通过下列途径来健全新媒体管理和监管体系。第一,按照新媒体平台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在职业院校里成立新媒体宣传管理机构,确保河南的红色文化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及时更新,使河南地域红色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其次,构建高校内部的信息监控体系,加强对河南红色文化宣传工作的监督,以有效消除错误和不良信息[15]。第三,构建高职院校舆论监测体系,利用新媒体互动功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跟踪,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应适时整合河南的红色文化,增强河南红色文化运用的针对性,进而有效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消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误导,使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河南的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一种补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南的红色文化,增强其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新新媒体运用形式,并深入挖掘河南的红色文化。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强化对新媒体运用过程中的信息监督,严控信息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他们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郭星星.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83-86,107.

[2] 康甫.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现状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24-29.

[3] 彭雅琴.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价值及途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3(8):91-93.

[4] 徐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5):54-58.

[5] 夏丽晖.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4):22-24.

[6] 刘天媛.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传播动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7] 陈倩.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3.

[8] 李敏.初中语文红色文化选文及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9] 武雪.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2.

[10] 周柏卉.传递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2.

[11] 唐银芝.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区域治理,2023(2):291-294.

[12] 成军芳.党校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J].活力,2023(6):28-30.

[13] 刘斌,颜琛婧.对红色文化的多维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4):67-73.

[14] 高磊.地方志与红色文化传承[J].江苏地方志,2021(A1):207-211.

[15] 史晓钰,孙莹炜.红色文化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20(14):61-65.

[16] 管晓蓉,尹兆青.红色文化育人的学校实践[J].江苏教育,2021(58):76-78.

作者简介 郑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