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

2024-08-14 00:00:00黄艳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7期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然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存在红色文化受众关注度有限、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完善、红色文化交互沟通不足等问题。如何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体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文章围绕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展开探讨。并从依托新媒体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形式、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组织线上线下红色主题活动、提升教学评估结果利用率、加强与红色文化传承机构的合作等方面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路径,从而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红色文化;重要性;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12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大同大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政专项)“大同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2;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创新路径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学新正苑学生社区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079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一代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也习惯以网络互动的形式与他人交流。传统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新媒体时代存在较大的鸿沟,高校要促进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形式,组织各式各样的红色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探索红色文化的欲望。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网络平台的短视频、微电影等,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大量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思政教学活动。

其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通过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加入红色文化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2]。

三、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一)红色文化内容呈现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内容呈现方式:

一是短视频和微电影。根据不同的主题收集整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音频等,剪辑出内容的关键部分,通过拼接、搭配等方式,制作精彩的短视频和微电影,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感人场景,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二是纪录片和系列节目。制作纪录片和系列节目,深入讲述红色历史、革命斗争中的真实故事,还原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三是网络直播和互动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和互动平台举行线上红色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红色历史,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四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该技术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场景,让观众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力量和价值[3]。

(二)红色文化受众关注度有限

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种价值观和思潮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侵入,给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且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与年轻人的审美和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4],导致一些人怀疑或忽视了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价值。

另外,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如宣讲、讲座等,难以吸引年轻人关注,而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往往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轻松化,使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5-6]。

要想提升红色文化的受众关注度,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宣讲、讲座等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转变。同时,在内容上注重年轻人的审美和兴趣,将红色文化与流行文化、时尚元素等相结合,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形式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种形式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展示红色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的媒介形式呈现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例如,制作红色文化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们打造近乎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或结合大学生的审美和兴趣,开发红色主题的创意文化产品,如动漫、游戏、音乐、微电影等,吸引更多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关注、参与[7]。

(二)依托新媒体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高校应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如红色历史、革命故事、先进事迹等,并与主流媒体合作,定期推广红色文化,形成良好的传播态势。优质的内容是吸引受众的关键,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内容的创作和策划,制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吸引力的作品。例如,带领学生进行红色故事的剧本改编、演绎红色故事的关键情节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内容[8]。

另外,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传播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联动,共同制定传播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9]。

(三)依托新媒体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整合各类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包括红色历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纪念场馆等,建立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资源库可以采用数字化的形式,方便存储、查询和使用。同时,资源库应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以便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还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应用,如虚拟展览、互动游戏、在线测试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

另外,在教学时要注重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相融合,思政教学融入红色历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内容后,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推进红色教育资源有效传播,高校应尝试开展线上线下的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演讲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10]。

(四)依托新媒体组织线上线下的红色主题活动

高校可结合红色教育资源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策划“线上+线下”的红色主题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红色教育、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感悟,具体如下:

第一,活动名称:红色记忆·高校学生讲坛。

第二,活动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校学生分享红色历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活动内容与过程:

活动启动阶段(线上):利用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预告、报名信息、活动宣传海报和红色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并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设活动专区,为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活动报名与选拔阶段(线上线下结合):首先,学生通过线上报名,填写报名表,并提交一段不超过3分钟的红色历史故事讲述视频。然后,组织专家评审团筛选报名视频,选拔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公布入围决赛名单。最后,邀请选手参加线下决赛的相关培训。

活动决赛阶段(线下):在学校礼堂或报告厅举行决赛,现场观众为入选决赛的选手、学生代表及教职工等。选手们现场讲述红色历史故事,专家评审团进行打分和点评,活动过程中穿插红色歌曲演唱、红色主题朗诵等节目,营造红色氛围,现场设置红色教育展板和宣传资料,供观众学习交流。

活动后续阶段(线上):将决赛实况录像上传至高校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供未能到场的学生观看和学习,并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上开设活动专题,发布决赛精彩瞬间、专家点评和活动总结等相关内容。另外,应鼓励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参赛经历和学习心得,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11]。

(五)依托新媒体提升教学评估结果利用率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在线评估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等,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可量化的教学评估系统,方便学生参与评估,教师也可以及时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12-13]。收集到评估数据后,应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可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改进方案,逐渐在教学评估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另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在线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14-15]。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应依托新媒体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与红色文化传承机构合作,组织线上线下的红色主题活动,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余靓豪,李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67-169.

[2] 孙炜然,刘程程.齐齐哈尔市大中小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23(9):106-110.

[3] 陈文林,蒋佳芯.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83-87.

[4] 于树军.传承红色文化与文学教育融合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4(5):161-166.

[5] 左娟霞.红色文化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98-100.

[6] 朱晓茜.“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139-141.

[7] 刘帅.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实践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3(13):36-38.

[8] 汪红梅.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80-86.

[9] 彭康清,柯金佳.接受心理视域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效果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3(2):16-24.

[10] 杨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文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8):51-54.

[11] 郭一豪,穆昌.微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思路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9):138-142.

[12] 韦武尤.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现状与解决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2):81-82.

[13] 朱锦,姚光烨.“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茅山校区大学生返家乡开展“传承红色文化”调研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6):195-198.

[14] 李健芸.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探索:基于粤北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3):101-104.

[15] 孟长海,唐瑞,陈雪飞.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类社团建设相结合初探:以河南中医药大学星光研习社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版),2020(2):12-15.

作者简介 黄艳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