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不仅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播中国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的内涵是不断发展与丰富的,因此国际中文教材中的文化语料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即使选用公认的经典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调整。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国际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化语料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存在以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际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化语料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文化内容需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传统教学内容已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文章总结出国际中文教材中当代文化语料的选择策略:在立足当代的前提下兼顾古今;以普适性为原则;以代表性内容为切入点。
关键词: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文化语料;中国当代文化;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045-03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希望认识和了解当下的中国文化。通过适合的渠道、恰当的方式将中国当代文化传播出去,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2]。中国当代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3]。在传播中国当代文化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性、概念性层面,必须强化对中国当代文化深层内涵的阐释[4]。
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对当代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传播的多是知识性、概念性内容,这使得学习者不易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具体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大对文化深层内涵的阐释力度,加强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传播,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成为当务之急。
国际中文教材是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好的教材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习者加深对中国当代文化的理解,从思想上与当代中国建立深层联系。
(一)语言类教材中的中国当代文化
目前,国内通行的国际中文教材大都包含中国当代文化的内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博雅汉语》,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融合,是教育部认定的高质量教材。本文以该教材为例,对语言类教材中的中国当代文化的语料选择进行分析。
《博雅汉语》共9册,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有2篇课文涉及中国当代文化,因为初级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习者掌握基础的语音、语法和句子(见表1)。
第二、三阶段有12篇课文涉及中国当代文化,其中有3篇与思想观念相关,但没有涉及社会交际和中国国情的课文(见表2)。
第四阶段有15篇课文涉及中国当代文化,以思想观念类居多,这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学习规律(见表3)。
可以看出,在《博雅汉语》第一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化内容占比仅约6.9%;第二、三阶段占比有所增加,约41.38%;第四阶段占比最大,约51.72%。这基本符合先掌握语言,再逐步了解文化内涵的学习规律。同时可以发现,该教材存在局限性,即涉及思想观念的课文篇数多,而交际活动类完全没有涉及。此外,该教材最后一次修订时间为十年前,部分有关中国当代文化的内容稍显过时。
(二)文化类教材中的中国当代文化
现阶段,文化类教材的内容多以传统文化为主,对中国当代文化的阐述较少。但不少学习者希望接触介绍当代中国人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的文化教材,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当代中国[5]。
《中国概况》和《中国概况教程》是比较适合学习者初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基本情况的文化教材。《中国概况》的文化语料丰富,包括11个方面,可以引导学习者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中国社会[6]。该教材的所有章节都附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和书目,方便学习者课余拓展知识、加深理解。《中国概况教程》则重点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化,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7]。该教材展示了国家已公开的部分数据,如2001—2005年城乡人民币储蓄余额、增长速度及2005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全款等。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对制度文化的介绍,设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中国的金融业、保险业等当下发展较为迅猛的产业,这在文化类教材中是较为少见的。
总体来看,常见的国际中文教材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中国当代文化,但语料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学习者无法通过国际中文教材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理解。如何把国际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设计得生动有趣,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值得探索。
国际中文教材中文化语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教材水平和教学质量。选择文化语料时,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考量。除了要考虑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如何让学习者真正理解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一)在立足当代的前提下兼顾古今
当代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学习者被中国当代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吸引,进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国际中文教材必须立足于当代文化和主流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今天[8],描绘中国当代文化的整体图景,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国际中文教材中文化语料的选择,要注意展示出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承继性,避免厚古薄今。
以系列教材《快乐汉语》为例,该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中国文化专题页,所选文化语料不仅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还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描述。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中设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详细说明了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点。如课文《我的生日》,教师用书具体介绍了中国人如何庆祝生日,展示了中国人诞辰礼、寿礼的礼仪习俗[9]。这有利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在当代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文化思想脉络。总体来看,这套教材文化内容丰富,在文化语料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以介绍中国当代文化为主,同时没有缺失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值得肯定和借鉴。
(二)以普适性为原则
国际中文教材如果一味强调中华文化的优越,凸显文化差异,不仅会引起学习者的焦虑,还会掩盖文化之间的共性。因此在选择文化语料时,要注意文化之间的趋同倾向。如在编写面向泰国学习者的教材时,要适度考虑佛教的影响力,可增加一些与宗教相关的词汇,适当介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文化联系,还更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10]。
要想达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选择文化语料时还应尽量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核心价值,使传播内容更加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心理。例如,大多数国家的文化中都有长久和平、共享繁荣等和谐理念,国际中文教材的文化语料可以阐释什么是“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可以提及家庭和美、邻里和气等,这些蕴含“和谐”的词句具有普适性,容易为学习者理解与接受,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心理期待。总之,选择具有普适性的语料,更易获得学习者的理解与认同,能够有效增强文化传播的渗透性,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三)以代表性内容为切入点
不少学习者将学习与自身发展联系在一起,期望通过学习来提升个人素养,获取经济收益或社会回报。因此,国际中文教材在编写时应从学习者进行交际实践和自我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展示和介绍中国当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许多学习者受本国媒体宣传报道的影响,对中国的印象多为负面,他们来到中国后往往才发现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因此,国际中文教材应突出呈现中国当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如科学技术成果、新型工业发展进程、高铁建设、全民教育等。
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人们习惯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企业合规师、易货师、碳排放管理员等新兴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定居;宠物在普通家庭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等。这些均可作为国际中文教材的文化语料。
展示当代文化产业的成果。把文化产业的成果融入国际中文教材中,有助于消除学习者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有助于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的传播效果。比如,将莫言、刘慈欣等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引入教材,让学习者知道中国当代文学不只有现实主义题材,还有魔幻主义、科幻小说等。此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对美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充满人文气息,非常适合作为国际中文教材的文化语料。
促进中外文化深入交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是时代赋予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构建完善的文化语料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语料选择策略,能进一步阐释中国当代文化的内涵,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帮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N].人民日报,2023-10-11(1).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9-24)[2023-11-24].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_2.htm.
[3] 李春雨.中国当代文化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0:18.
[4] 荣跃明,郑崇选,饶先来.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35.
[5] 周小兵,罗宇,张丽.基于中外对比的汉语文化教材系统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3-6.
[6] 郭鹏,程龙,姜西良.中国概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1.
[7] 肖立.中国概况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8.
[8] 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00.
[9] 李晓琪,罗青松,刘晓雨.快乐汉语教师用书: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72.
[10] 赵宏勃,朱志平.非汉语环境下文化教学内容的分类与选择:以《泰国中学汉语课程大纲》为例[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4):40-45.
作者简介 熊菁,副编审,研究方向:出版传媒、文化传播、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