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网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网络生态建设视角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还能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路径。文章重点研究网络生态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五个特点:广泛性、互动性、多元化、实践性、个性化,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和变化,坚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发展。针对相应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提出网络生态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四条应对策略: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三是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引导,培养责任感;四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采取以上策略能确保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网络生态;互联网;数字化;思政教育;网络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7-0038-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东白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三微一体网络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YXG20230302;2021年度广东白云学院网络育人辅导员工作室项目“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提升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YXG20210103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社交互动的主要平台,特别是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网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高校思政教育放在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观照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网络生态建设视角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还能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立德树人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网络生态建设是指在网络空间中,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来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的过程,包括网络规范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网络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生态建设对于实现网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首先,通过网络生态建设,可以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防止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侵犯他人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其次,网络生态建设有助于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倡导正能量、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升网络空间的文化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再次,网络生态建设能够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提高用户对网络的信任度,保障个人隐私权益和网络的安全性;最后,建立健全的网络生态体系,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和服务,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推动数字化创新,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广泛性。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育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这使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数字图书、网络研讨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学生群体[3]。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之二是互动性。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形式,使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更具有参与性和个性化。例如,可以通过设立网络辩论赛、创建主题论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和创新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之三是多元化。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途径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化。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引入各类优秀的数字课程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内容[4]。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之四是实践性。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从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之五是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关注热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方案[5]。
网络生态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是网络生态建设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呈现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知识接受有限。但是,在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开展教育,丰富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思政知识。同时,网络生态建设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社区、论坛、博客等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共同探讨和交流思政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6]。
二是网络生态建设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校园内,缺乏对社会大众的普及。而在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通过网络平台,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将教育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公开课、在线讲座等,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推送相关知识和活动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思政教育话题,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三是网络生态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数字教材、研究论文、工作案例等,还可以提供在线测试、在线研讨、课程管理等功能,方便进行学生学习管理。此外,网络技术还可以支持虚拟实验室、远程实践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灵活多样化。
四是网络生态建设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创新和学术研究。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高校教师可以开展在线教育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平台;可以开展思政教育案例研究,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库;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这些创新和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也可以为其他高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7]。
然而,网络生态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一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在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普遍存在,容易误导和扭曲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导致认知偏差,甚至出现错误判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信息真伪,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教授他们如何验证信息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如何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8]。
二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构成了威胁。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慎重处理个人信息的披露,并采取措施保护个人隐私。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供相关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是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虚拟世界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可能与现实社会存在冲突。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建立个人形象并与他人交流互动,但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与虚拟形象之间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可能引发学生的认同差异和价值观混乱。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和言论,并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学生理解和适应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9]。
四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论具有较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它可以塑造受众看法和行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操控和引导,从而影响其思想和态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网络舆论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回应和引导学生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以确保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判断。
总之,网络生态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高校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并注重规范和道德的传递,确保学生在网络空间获得真实、准确和有价值的资源,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生态建设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和变化。在网络生态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须遵循相应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坚持正确导向。网络生态建设所追求的是健康、积极、正面的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以此为目标。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网络生态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积极向上、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10]。
第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注重交流互动。网络生态建设强调的是信息的流动和共享,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以交流互动为基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开展思想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培训、讲座等活动,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生态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学生互动,及时传递思政教育的信息和活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11]。
第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关注个体差异。网络生态建设追求的是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都不尽相同,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网络生态建设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但高校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网络上存在虚假信息和谣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判断能力。针对这一问题,一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真假信息,树立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或组织专题讲座,教授学生信息检索和评估技巧,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二是建立网络信息核实机制。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对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并提供准确的背景资料和专业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12]。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
为了确保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可以组织网络安全专题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如密码设置、账号保护等,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本常识,确保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获取和滥用[13]。二是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并加强对师生和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培养,只有在合法授权和必要情况下,才能采集和使用学生的个人信息,切实维护学生的隐私权益。
(三)加强学生教育实践引导,培养责任感
针对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是加强思政课程教学。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思考社会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14]。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和多元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进而形成积极进取、奉献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为了应对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和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开设网络心理学、新闻学、传媒学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媒体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辨别能力,帮助他们理性看待网络舆论,形成独立、客观的思维方式。二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可以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舆情研判,及时了解并回应网络上的舆论声音,这有助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15]。
面对信息真实性问题、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影响问题、网络舆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72c3db7f3ad2ac68a1b76329cda7e9b53e180008478023ee9f751c6c1a7dd8e1影响问题,高校需要采取综合应对措施,通过有效应对当前网络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
在当前网络广泛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网络生态建设的契机和挑战,本文分析网络生态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网络生态建设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网络生态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并针对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在网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适应网络生态建设的要求,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柳亚素.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108-109,112.
[2] 李广霄.新时代思政工作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52-55.
[3] 陈蓉蓉.新媒体与高校思政工作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172-175.
[4] 孙芳芳.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8):241-242.
[5] 常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36-39.
[6] 王皓然.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审思[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28(5):72-75.
[7] 郭凡琦.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204-206.
[8] 盛航.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互联网周刊,2024(1):83-85.
[9] 韩晓晓,韩业全.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的审视与出路[J].互联网周刊,2024(2):71-73.
[10] 罗寒.网媒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探析[J].今传媒,2024,32(1):135-138.
[11] 王莎,王梦雅.高校“思政网红”的生成机制及其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4(1):94-99.
[12] 王璟暄.网络思政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4):204-206.
[13] 吴页巍.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探析[J].天南,2023(6):40-42.
[14] 马驭.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五策[J].中国民族教育,2023(11):50-52.
[15] 胡庆宇,战馨雨.高校辅导员推进网络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版),2023(10):86-89.
作者简介 段立,副教授,广东白云学院校长助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郑志玲,讲师,研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