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路径,将深度学习理念运用其中,可让学生对阅读素材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与挖掘,进而获取更加全面、立体的语文知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间形成。教师通过激活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并将阅读问题融入阅读教学中,可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效,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阅读问题,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展开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
一、打造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基于深度学习教育理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结合阅读材料,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激活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展开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为保证阅读学习的深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模式,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究,以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讲述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本课以“亲情”为主题,用朴实含蓄的文字表达了真挚细腻的感情,充分展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可基于教学中的情感主线,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以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课程活动初期,教师可提出基础性问题:“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概括阅读材料内容。随后,教师可提升问题难度:“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先后写了三次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教师以问题带动学生研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分析文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母亲”这一形象展开了详细刻画,教师还可提出问题:“文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深厚与沉重,请你从文中找到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语句,并对其展开具体分析。”简而言之,教师要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深对阅读材料的探索,进而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整体效率。
二、主题整合阅读,深入学习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等多种教育理念,即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多篇阅读及主题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对多篇阅读材料展开综合性学习,以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表述的思想观念及情感。基于此,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可加大对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以单元主题为基础,将不同文学体裁、不同阅读形式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通过同级知识的联系,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以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含《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等阅读材料,包含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围绕“民俗文化”展开探讨。在运用单元主题构建深度学习活动时,教师可基于“民俗文化”这一主题,让学生找找四篇阅读材料的“共性”与“异处”。如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特点,讲述不同节日、地区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但每篇文本的时代、生活场景、文章体裁有较大差别。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的理解,通过对不同阅读材料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三、明确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学习
简单来讲,深度学习即学生能基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基础,对知识展开深度探索,是学生经验框架不断被打破与重组的过程。教师可基于深度学习特点,结合阅读材料,为学生设计阅读问题、发布学习任务,以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的写作技巧、表达情感、风格特点。学生在学习问题与阅读任务的驱动下,不知不觉地产生深度学习行为,进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课为例,该文本讲述了探险家的故事,以冲刺南极点为任务,通过对人物形象及事件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伟大精神及事件的伟大意义。在深度学习开始前,教师可结合文本题目布置学习问题及探究任务:“经过预习,大家已经了解了本文所讲述的内容,请围绕‘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三个角度论述文本题目所说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为何又‘伟大’?”教师基于阅读素材布置深度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深度阅读材料,在任务探究中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四、经验迁移转化,把握深层情感
深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内容,还需考查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如将知识、技能、思维运用在其他阅读学习或语文活动中,并以对比、分析、经验迁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文体的语言特点,方可达成理想中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语文素养及阅读经验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对比学习的机会,在阅读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让其在不同文体的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积极践行深度学习理念。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醉翁亭的主旨和情感表达”,难点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醉翁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学习了《岳阳楼记》,两篇文言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本课中来:“《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有何相同之处?两篇文言文分别记录了一处地点,但作者情感和表达上,有哪些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以比较分析的方式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转化,通过经验迁移与转化,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体中所蕴含的情感,主动产生深度学习的行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讨,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从不同教育视角出发,对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间养成,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功效,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加深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与运用,鼓励学生迁移知识经验,在对比分析中把握阅读材料的情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