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08-14 00:00:00徐丽丹
格言·校园版 2024年2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提出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标准》基于思辨能力设置了语文阅读教学,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尝试“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法,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更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上一个台阶。

一、分析人物形象,立体认知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也是解读小说的关键点之一。虽然传统的小说阅读也会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但其常常只停留在表层,不会深入培养学生的立体认知能力。在思辨性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分析。这样,学生对小说的解读能力才能提高,更有助于其发展思辨能力。

在解析《孔乙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入手。任务一,教师先让学生从人物的各个属性入手,找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看看作者对各人物的评价是怎样的。如在动作描写上,可以找出“便排出九文大钱”等语句;在语言描写上,可以找出“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等语句。任务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归纳,分析哪些人物描写展现了孔乙己善良的一面,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缺点。如同样是语言描写,从“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中可以看出孔乙己很关心“我”,想要指导“我”识字,体现他善良的一面。但是从“窃书不能算偷”等语句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有偷窃的毛病,并且他还没有认识到这是错误,体现他恶的一面。任务三,教师鼓励学生整合各种信息,从言谈举止多角度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评价孔乙己。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看看谁的评价更客观,认识的孔乙己更为全面。

立体思维也叫多元思维,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各个方位入手考虑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属性入手探究,并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这样解析出来的人物形象才更完整。

二、鉴赏抽象意象,深度审美

审美判断也是思辨能力的一种体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要试着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进行审美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展开辨析,从初步感受物象美入手,逐步深入下去,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感受作者构筑的审美境界。这样能提升学生深度审美的水平。

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要设置若干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参与深度审美。任务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象入手,找出作品描写了什么物象,说说作者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些物象,这样的物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是美的。学生发现,作者描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如果单从形容词来说,这些意象并不美,如“枯死”的藤蔓,“苍老”的树木,“昏昏沉沉”的乌鸦,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任务二,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情感,说说作者如何将情感与物象融合在一起,形成意象,作品呈现出怎样的抽象意境,这样的艺术呈现是否是美的。学生发现,作者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融入了物象中,通过描述萧索、落寞的自然场景,展现出游子心中的孤独寂寞,体现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学生发现,在融入了情感后,作者构筑了天涯游子的思想意境,这样的描写是美的。任务三,教师可鼓励学生整合前两个任务的探究所得,展开辩证分析,分析什么是艺术形象的“美”,如何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美的抽象意境。

在审美辨析中,学生可以围绕某个意象提出自己的审美观点。如果他们的观点彼此不同,则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互动讨论,让学生试着从文本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辨析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审美,更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辨析能力。

三、对比相关素材,发散视角

对比分析是提升思辨能力的好方法。在组织学生解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入手,找出作品的异同点。学生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展开互动交流,提升自己发散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整合在一起,组织对比阅读活动。任务一,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看看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入手展现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中的内容,然后对比两篇文章,说说两位作者选择的写作思路有什么差异。任务二,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围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主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写作。学生自主搜索资料,并通过思维导图加以呈现。学生还可对比彼此收集的资料,看看同伴的思考角度有什么不同。如一名学生打算写长城,在对比了同伴的思维导图后,发现同伴不仅写了长城的外形特点,还从历史探究的角度入手,围绕长城的起源、历代修建长城的历史、长城在古代军事上起到的作用来写。作文加入这几个部分后,文章的视角更发散,从现实入手,和历史结合,能让读者全面了解长城。该学生从同伴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示,决定调整自己的文章结构。任务三,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试着写出角度奇特、结构严谨的文章,更好地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他们对比分析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思辨交流活动,看看彼此的思考方向是否相同,是否存在矛盾的观点。在整合后,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联系生活体验,创意解读

在思辨性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延伸阅读,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体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意解读,看看彼此的分析视角有什么不同。

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解读作品。任务一,教师先让学生回顾自己是否有过迟到的经历,又或者遇到过他人迟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一般会怎么做。学生还要对照课文,看看主人公的行为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能加深学生的代入感。任务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围绕“陈太丘的行为是否合理”展开辩论。赞同陈太丘的同学,可以从友人言而无信、陈太丘的行为具有合理性的角度入手去分析。不赞同陈太丘的同学则可以从其行为不利于和他人友好相处的角度来分析。任务三,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写一篇小短文,说说如果自己是陈太丘,此时会选择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是否有办法既能保持两人的友好关系,又能让友人改变喜欢迟到的毛病,可以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创意解读。如一名学生提出自己会选择再次和友人约定见面,但是自己迟到,让友人等待很长时间,在他无可奈何的时候才出现,让他有相同的体会。这样友人就会认识到自己此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进而改正自己的言行。

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能将个人感受和文本解读融合在一起,其获得的感悟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分享不同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辨,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理性的阅读状态,提升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思辨性阅读,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展开审美赏析,参与对比探究,提出创意观点。这样,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进而逐步养成负责任地分析、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