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随着刘慈欣所作的《球状闪电》大热,这种自然界罕见的物理现象再次被拉到了聚光灯下。
身材圆润,现身时间短
按照“身材体形”分类,闪电大致分为6 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苗条纤瘦的线状闪电和带状闪电,唯独球状闪电身材矮胖、圆圆滚滚、近似圆球。
球状闪电的产生,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暴活动。球状闪电的颜色各异,常有橙色和红色。球状闪电的体形大小不一,小的像乒乓球,大的像瑜伽球。其发光时间为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具有不可预知、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等特点。
爱捉迷藏,飘忽不定
球状闪电性格好动,行踪飘忽不定,喜欢和人玩捉迷藏,被誉为“大自然的神秘精灵”。其运动轨迹十分复杂,除了静止、旋转、滚动等常规动作,还有逆风飘动、穿过小孔、刺透玻璃等“绝活儿”。
据记载,1981 年1 月的一天,一架苏联客机在黑海附近飞行时,一个直径约10 厘米的火球闯入驾驶舱,沿着机舱内壁移动,穿过金属舱壁进入客舱,随后又穿出机舱消失了。此外,部分球状闪电的发生还伴随着强刺激性气味,类似燃烧的硫黄、一氧化氮和臭氧的味道。有少数目击者称,球状闪电发生时,常伴有咝咝声和嗡嗡声。
破坏力强,需防范
别看球状闪电个头小,但极具破坏力。尤其在雷雨季节,调皮捣蛋的它经常会翻过金属门窗进入建筑物内,甚至自导自演过“放在冰箱里的生鸭子变烤鸭”的好戏。它兴致来时,在屋顶上凿个大窟窿也不在话下。人或动物如果被它击中,轻则烧伤,重则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人在家中坐,雷从天上来”,运用科学的防范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球状闪电虽然不像直击雷和感应雷那样有规律可循,但是对它的防护可以参考常规的防雷措施进行。请记住:居家防雷是重点,一是躲在室内少外出,关好门窗莫靠近,切记打雷时不要将手和头伸出门窗外;二是电器电流处处通,自我防范莫乱碰,尤其是裸露的水龙头、水管、暖气管等;三是家用电器快关闭,此时勿用热水器。如果发现球状闪电就在你附近,建议待在原地,可以身体前倾,双手抱膝,下蹲且双脚并拢,以静制动,边观察、边等待。千万别慌乱奔跑,避免球状闪电随气流飘动,附着到身上。
到目前为止,有关球状闪电的发生及外形特征大多来自目击者报告,由于观测样本的稀缺和可复制的难度,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解释球状闪电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预防的困难。未来,随着科学理论和观测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球状闪电的形成机制和物理特性等谜题将会慢慢被解开。
(责任编辑:陆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