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相信同学们不仅能背诵很多,还能吟唱出来。原来,古诗词中的词句唱出来都那么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博大精深又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不仅蕴含着绝色的春光,还隐藏着好多地质学知识,甚至很多古诗词专门描述了常见或不常见的地质现象。
从本期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词中的地质,揭开诗词中地质的神秘面纱。
地震与山崩
地震与山崩,都是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常见形式,且自地球形成以来一直存在。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受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西南和西北处于欧亚地震带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显示,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有1/4 至1/3 发生在我国。同样,这些记载就包括古诗词。周幽王六年(前776)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中有详细的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地震过后,山川易容貌,谷岸分离,破坏作用可见一斑。
当然,地震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可见地震还改变了古代四川的交通格局。此外,地震还可以形成泉水。东汉班固书写的《汉书·元帝纪》中有“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的记载。明代李东阳的《长江行》中也有“女娲补天不补地,山崩谷罅漏百川”的描述。
侵蚀与沉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唐代诗人胡玢的这首《庐山桑落洲》以宏大、远阔的笔触和神奇的想象,描述了桑落洲的古今地貌变迁,用词简约,而且极富哲学和地质知识。
河流的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作为河流的地质营力的一种,在推动江河变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被称为“地貌的雕刻师”。桑落洲的“洲”,本意是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这种洲往往随着河流侵蚀凹岸、堆积凸岸,极易变迁,有时甚至一两年即发生变迁,如唐代诗人皇甫松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描写的:“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除了桑落洲,诗词中的洲还有唐代崔颢《黄鹤楼》中的鹦鹉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白鹭洲、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橘子洲。
矿物与岩石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描绘了古代妇女淘金的情景。
金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产,诗中的沙金属于自然金的一种。岩金在风化破碎后进入河流,在流水冲积作用下做远距离搬运,在河流拐弯或流速减缓的时候就会沉积下来,形成矿床,供人类开采。由于沙金埋藏浅、密度大、颗粒小,经过“千淘万漉”多次淘洗即可获取,因此也成为生产力不发达时古人获取金子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美人首饰侯王印”的主要来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石灰吟》以纪实和浪漫主义的笔触描述了石灰的生产过程,同时作者以石灰自喻,表明了自己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纯洁志向。
除了《石灰吟》,于谦还写过《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同样,诗人在写实中抒发了自己的亲民、为民,为了家国社稷,像煤炭一样甘于奉献、甘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诗仙”李白更是在目睹安徽贵池区金属冶炼的场景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描写了冶炼工人寒夜明月下高歌劳动的壮观场面。
化石与古生物
“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在一块震旦角石上写下了上面四句诗,因其一节一节的,好似竹笋,所以推测其为竹笋石化而成。
其实,震旦角石是一种头足纲古生物的化石,也是产于华南晚奥陶纪的标准化石,广泛见于我国华南地区以及云南、新疆、西藏等地, 其中湖北宜昌远安县的震旦角石产量最大。
琥珀是古代的松树脂在历经地球岩层的高压、高热挤压作用之后发生质变形成的化石。作为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地层中常见的生物化石,琥珀广泛分布于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砂砾岩和煤层沉积物中,具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是全世界最古老又富有趣味的饰物宝石,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等地是我国琥珀的主要产地。
(责任编辑:陆艳)
刘汉斌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高级工程师,地质工学博士,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