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盛夏,花事寂寥,绿肥红瘦。在满目苍翠中,藤架上的凌霄花盛开得如火如荼,彰显出蓬勃的生机,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种植历史久
凌霄是著名的庭园花卉,在我国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后,庭园种植较盛。《诗经·小雅》中有“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的诗句。《尔雅》中则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的记述。这里的苕、陵苕、蔈(黄花凌霄)和茇(白花凌霄),指的都是凌霄。“凌霄”这个名称始见于《唐本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了其名称的由来:“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又提到因凌霄的花赤艳,故又名“紫葳”。另外,它还有“女葳”“陵华”“傍墙花”等诸多别名。
凌霄为紫葳科的攀缘藤本植物,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 枚。圆锥状花序生于枝顶,花大,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漏斗状钟形,很像喇叭花。花萼钟状,分裂至中部。花期为5—8 月。
另有一种美国凌霄,原产于美洲,现正名为“厚萼凌霄”,小叶9~11 枚,叶片背面有毛。花冠筒细长,筒部为花萼长的3 倍。花较凌霄小,橙红至鲜红色。花萼较厚实(“厚萼凌霄”的名称由来),5 浅裂至萼筒的1/3 处,妍丽可爱。现公园绿地中,多为凌霄与美国凌霄杂交后形成的凌霄。
还有一种硬骨凌霄,虽名为“凌霄”,花的姿韵与凌霄有些相似,却为紫葳科硬骨凌霄属植物。
炎夏花事寂寥之时,凌霄却繁花满枝,娇艳烂漫,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更可贵的是,它能够攀缘直上,其蔓生细须,牢牢附着于树身,即使遇到大风雨,也不会剥落,在藤本花卉中可谓独一无二,无可比拟。当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先生就说,凌霄花攀缘的高度,在蔓性植物中占第一位。宋人贾昌朝以“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的诗句赞美凌霄不断上进、壮志凌云的精神。清代著名文人李渔也对凌霄格外推崇,甚至断言“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陆游的“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和苏轼的“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皆富有浪漫诗情。
古来争议多
然而,凌霄附物攀高的特点,也导致人们对它历来褒贬不一,使其成为最富争议的花卉之一。褒者称其不屈不挠、志向高远,贬者则鄙夷它不能自立、仗势向上。白居易就以“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来讽喻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
其实,不论褒贬,花儿不过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工具。凌霄在夏日叶茂花繁、簇锦凝霞,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药赏皆相宜
凌霄历来是理想的垂直绿化材料。明代的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一书中就提到凌霄花“大都与春时紫藤皆园林中不可少者”。
青岛崂山太清宫有一株名为“汉柏凌霄”的圆柏,相传为西汉时崂山道教的开山始祖张廉夫初创太清宫三官庵时手植,高20 余米,胸径5 米有余。枝干遒劲,干纹纵横,宛如刀刻,蔚为壮观。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棵圆柏树干离地3 米高的缝隙处,一株凌霄不知何时悄然而生,如蛟龙盘旋,攀附柏树生长,由此得名“汉柏凌霄”。汉代古柏上攀附交缠的凌霄,在树顶苍翠柏叶的映衬下,花朵灼灼,分外妖娆。已年逾2 100 岁的“汉柏凌霄”为太清宫的“镇宫之宝”,也是我国古树中的佼佼者。
作为攀缘植物,凌霄(包括美国凌霄)在园林中有许多妙用,可攀大树、傍墙垣、依棚架、附山石,且碧叶葱茏、红英灼灼、柔枝纷披、婀娜秀逸,亦可制成盆景,别具韵味。
除供观赏,凌霄自古就是一味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凌霄以花、根、茎、叶入药,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之功,还用于通身痒、皮肤湿癣、跌打损伤等症。但凌霄的花粉有毒,不可久嗅。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城镇素有“凌霄之乡”美誉,栽培凌霄的历史十分悠久,现为中药材美国凌霄的主要产地。
(责任编辑:陆艳)
李梅
观赏园艺学博士、研究员,任职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园艺和科普教育中心,全国观赏园艺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