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认为,6 亿年前,藻类中的单细胞绿藻从土壤细菌中捕获了两个基因后,具备了成功登陆的能力,并逐渐演化为苔藓。正是这一水平基因转移事件,使得苔藓植物成为较早登陆的生物类群。
苔文化兴起
苔文化兴起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植物学之时,文学作品中已经频频出现苔藓的身影,苔文化成为苔藓植物最得意的一个招牌。尽管那时的“苔”字已经超越了苔藓植物的范畴,尽管那时的“苔”和“藓”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傣族特色美食青苔便是淡水藻类,而不是苔藓植物的范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便是人们关注苔藓的见证。
现今,人们对苔藓的关注已经跳出了文学作品的领域,跨入了园艺应用领域。苔藓走出了一条服务人类的应用之路,成为园艺应用中的新宠,彻底打破了其没有经济价值的论断。
丰富而庞大的藓类家族
植物学兴起之后,人们对苔藓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倘若把植物界看作一个江湖,那苔藓则是植物江湖中的一个大门派。根据《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4 版》统计,我国苔藓植物已经报道160 科652 属3 147 种,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发生着变化。不管科研人员怎么划分,苔藓植物依旧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适应着环境的变化。
苔藓起先被看作一个大家族,后来科研人员根据亲缘关系,把它们分成了苔类、藓类和角苔类三大家族,形成了现今“三足鼎立”的局面。
藓类家族兵强马壮,队伍最为庞大,我国有93 科467属2 027 种:有直立生长的丛藓科和真藓科等,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极其广泛,是防沙固土的好卫士;有匍匐生长的青藓科和灰藓科等,种类丰富,在众多领域铺盖出一片天地,是保持水土的实力担当;有的具有药用潜力,深受药物研究者的青睐,如暖地大叶藓等;有的园艺应用价值被园艺人员发掘出来,如桧叶白发藓、东亚长齿藓等;有的吸水能力超常,成为兰花种植中的基质,如泥炭藓;有的已经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如芦荟藓属;有的结构简单,成为科研人员实验的绝佳材料,助力科研人员发现大量科研成果,如小立碗藓、藻苔等。
苔类数量居中,我国有63 科176 属1 091 种。苔类中最有名的当数地钱,因其身体呈叶状体样子,给人们造成“苔类都是片叶状”“片叶状都是苔类”的错误认识。其实,苔类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茎和叶分化的茎叶体,有腹叶退化的叶苔属,有腹瓣小耳朵状的耳叶苔属。有的叶片呈剪刀状,有的叶片裂成手指状……形态各异的苔类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苔类植物叶细胞中具有一个特殊的结构——油体,苔类体内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已经助力科研人员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并发表了大量科研成果。
成员最少、相对势单力薄一些的则是角苔类,我国有4 科9 属29 种。背上驮着角状的孢子体,是角苔类独立于“江湖”的绝技。它的叶状体呈深绿色或暗绿色,这是其与蓝细菌共生所造成的。目前,已经有6 种苔藓植物全基因组被人类解析,其中角苔类就占了3 种。
区分苔藓种类不容易
苔藓植物的种类这么多,要想在物种的等级上区分它们,那得靠显微镜和细胞水平的特征,没有一定的分类基础功底,鉴定它们是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它们都是科研人员人为划分的,倘若苔藓会表达,或许它们都不一定认可。如果不是非要寻求“苦中作乐”的感触,也不需要去鉴定苔藓标本。若非特别需要,能认出它们是苔藓就足够了,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从古至今,苔藓植物坚守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用特有的生存方式维持着其“门派”的延续,同时又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倘若地球上没有了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也不会有现在的绿色地球。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苔藓,更应该记住“苔藓”这个名字。
(责任编辑:陆艳)
韩国营
“苔藓之恋”公众号运营人,长期从事苔藓植物的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