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传播力既是智库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智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提升智库传播力是推动高水平智库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现结合我国社会型智库传播力建设的实践和案例,对智库传播力建设的现状、意义、经验和差距进行分析,并从增强智库传播意识、畅通决策咨询渠道、实现多渠道优质传播、建立智库与媒体协同传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库;传播力;尺度
智库,又称智囊团或思想库,一般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这几个功能,多少都与智库成果传播有关,而“舆论引导”只能靠智库成果的传播来实现。提高传播力,应该是智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一、传播力是衡量智库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
在国内新闻传播理论界,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在2003年最早提出“传播力”的概念,他认为:“传播力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1]
近些年,在我国智库建设的实践中,提高智库成果传播力,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智库的重视。一些部门和权威机构,已经把传播力建设及效果,作为衡量智库或智库产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发布的《高校新型智库评估办法》,从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高校智库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其中,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指标,包括媒体宣传、讲座演讲、高层论坛、国际学术交流与传播等内容,其分值占总分值的35%。该评估办法已经应用于该省高校品牌智库的评估实践中。按照这个智库评估指标体系,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所属的80余个社会型智库,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成果传播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成果传播力,进而提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和W5qPyNh+ejPZemz62eTBRQ==国际影响力。
“皮书”是学界的重要智库成果。以出版“皮书”闻名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建立了“皮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付诸实践。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内容质量评价指标(占70%)和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占30%)。社会影响力,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二级指标),折合分值分别为:媒体影响力(20%)、皮书数据库下载情况(5%)、皮书发行量(5%)。而媒体影响力,又细分为公共媒体影响力、自媒体影响力和APP流量(三级指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一些智库改变皮书重创研、轻传播,以及传播视野狭窄、渠道单一的状况,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提升传播力是高水平智库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正在成为各方面推动智库建设的自觉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因此,对提高智库传播力的意义和作用,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其一,智库传播力是智库功能的重要体现。从智库的功能看,智库既是思想观点和政策理念的创造者,致力于探索新的政策思想,提供前瞻性的政策主张,从而影响公共政策;也是重点领域决策咨询的提供者,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咨询论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建议,从而影响政府政策;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者,代表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和迫切需求,从而引领舆论。因此,智库的功能决定了智库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的机构,智库专家也不能躲在“象牙塔”内“格物致知”,而是要面向社会现实,开展实践调查,产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思想和成果,这些思想和成果最终还要经过传播,转化为政策或内化为社会的公众认同。
其二,智库传播力是智库发展的内在需要。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机构,智库要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不但要有强大的成果生产能力,还要有强大的成果传播能力。智库自身的发展要不断对外推广宣传,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天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智库敢于在关键时刻发声,敢于建言献策,更需要通过传播智库声音,提升智库的话语权和决策咨询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智库通过传播思想和成果,实现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其三,智库传播力是衡量智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智库建设的实践看,智库产品的产出、传播和转化是智库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其中,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构成了智库发展的两翼,二者共同决定了智库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在智库建设过程中,传播是产品产出和转化的重要桥梁,如果没有畅通的传播渠道,智库产品就难以被各界关注,质量再高的成果也无法进入决策者和社会大众的视野,更无法实现成果转化,智库的发展也会举步维艰。可以说,智库产品是智库生存的基础,而传播是智库发展的生命线。智库传播力是智库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已成为衡量智库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提高智库传播力的成效及短板:以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为例
我们通过解析河南省高校品牌智库之一的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智库建设实践特别是智库成果传播方面的实践,来更加具象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型智库传播力的成效及存在的短板。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称“研究院”)依托黄河科技学院,于2015年成立。研究院在河南省民政厅注册,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究院以“顶天立地、务实超越”为理念,旨在建设高水平新型专业智库,研究院2018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是河南省高校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品牌智库之一。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围绕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等内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智库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智库建设中,研究院对智库成果的传播,经历了认识逐步提升,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研究院智库成果传播的渠道,由过去的狭窄单一到逐步丰富完善;研究院智库成果传播的效果,也由相对平淡到广泛认可、成效显著。
研究院智库建设及传播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智库传播力的主体是人才。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开放办院”的方针,发挥体制机制的灵活性,采用柔性引进与联合培养相结合的办法,面向省内外广泛引智育智,集聚了一批“视野广、格局高、学术精、懂智库”的专家学者,有力地支撑了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研究院已形成由“首席专家+专职人员+柔性引进+特聘专家”组成的百余人研究团队,围绕相关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并通过会议活动、学术期刊、内部刊物、媒体报道等方式,积极传播智库声音、服务社会发展。
其二,搭建智库成果传播的平台载体。一是连续举办年度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因时因势召开各类学术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围绕河南自贸区建设、河南战略叠加、空中丝路建设、河南经济形势、河南沿黄地区乡村振兴等主题,举办系列研讨活动四十余场。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参与人员众多,成为研究院发布成果的主要平台载体。二是创研《河南创新创业蓝皮书》。研究院围绕区域双创活动开展研究,在全国率先推出年度省域双创蓝皮书,至今已出版八部。该“皮书”每年聚焦一个主题,从双创主体、环境、产业、双创与就业、双创与高质量发展等维度,对河南双创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同时,每年举办“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及相关问题研讨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河南省辖市创新指数的信息,更是主流媒体推介的重点。
其三,建立智库成果推介宣传的阵地。研究院创建了一书(“河南双创蓝皮书”)、一网(官方网站)、一微(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成果传播阵地,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增强智库成果传播效果。建立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媒体平台,对智库成果、主要活动进行介绍和宣传。截至2023年年底,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报道、专家观点等近500篇,单篇文章浏览量最高达6770次,网站、微博等同步转发。此外,研究院还进行了专门成果布展,对在《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官媒发表的53篇理论文章进行“报纸墙”展示,对“河南双创蓝皮书”、有关专著、课题项目、研究报告、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进行专柜分类展示,受到来访者的肯定和赞扬。
其四,以有组织的科研推动智库成果传播。一是服务政府决策。研究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先后围绕河南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河南产业结构调整、郑州都市圈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应用性强的对策建议,许多成果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转相关部门研究。先后与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合作,开展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利用论坛、研讨会等进行传播。二是服务地方发展。先后对郏县、滑县、荥阳市、巩义市进行专题调研,把脉问诊,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服务企业发展。先后为河南国控集团、建业集团、郑州手拉手集团等提供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实现智库成果的传播与转化。
其五,借助官媒提升成果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院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借力主流媒体,扩大成果传播力。在会议活动方面,研究院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专家的许多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在推介河南双创蓝皮书方面,研究院引入了顶端新闻、大河网、黄河科技学院融媒体等直播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传播智库成果,引领社会舆论,满足社会需求。其中,2022年“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会”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直播,超过10万人收听收看。研究院还按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改进传播方式方法。“河南双创蓝皮书”媒体影响力得分,从最初的70分左右,逐步提升至满分100分。此外,2018年以来,研究院以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CTTI)为契机,积极参加全国年度智库高峰论坛,多次荣获CTTI年度精品研究成果、最佳实践案例、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等荣誉,智库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深度传播。
对照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智库,研究院的智库成果传播力、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存在突出的短板和弱项。这些短板和弱项,在我国非政府主办的社会型智库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是决策咨询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决策咨询部门与智库之间存在供需难衔接、不协调的问题。决策部门更倾向于关注政府智库的成果,而漠视社会型智库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型智库缺乏报送渠道和有效的报送机制,难以与决策部门实现有效对接,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因无法及时报送而得不到及时转化和应用。
二是智库成果的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方式固化。目前,智库成果传播主要依靠刊物、会议、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传统渠道,新媒体传播渠道开发利用不足。微信公众号主要以图文信息的传统推送方式为主,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头条号、短视频、直播、动画等新技术新形式运用不够。此外,微信公众号的模块设置也缺少特色,利用率低,更新不够。网站、微博等平台多为转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新性不足,舆论引导效果不明显。
三是与媒体合作的协同传播机制有待完善。智库和媒体是智库成果传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媒体在传播智库观点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少研究机构尽管已经认识到智库和媒体协同传播的重要性,也在积极与主流媒体开展合作,但总的来说,目前智库与媒体的合作大部分还是“单向发力”,具有随机性和临时性,还没有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协同传播长效机制。
四是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较弱。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智库国际交流活动匮乏,智库成果传播半径较短,国际化水平较低。据统计,大部分智库官网没有英文版,限制了成果的外部传播。同时,智库在举办国际论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也面临许多实际困难。
三、新时代提高我国智库传播力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和认知,我们认为,对我国智库特别是社会型智库的传播力,应当有一个真实客观、恰如其分的判断与评估,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国的智库建设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应当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传播上聚焦聚力,争取更大的作为。
其一,增强智库传播意识,注重传播能力建设。智库首先要转变传统思维,增强对智库传播重要性的认识。要把传播力纳入智库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的视野,把传播力建设摆在智库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传播力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要坚持研究与传播并重。智库既要会研究,也要会表达,不能关起门来做研究,要强化传播意识,打造智库“政策研究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双轮驱动”,使智库成果通过充分的传播获得关注和认可,从而更好地转化为决策,应用于实践,真正发挥智库的功能。二要加强智库传播能力建设。将智库传播力纳入智库建设的统筹规划中,在智库传播内容、传播品牌、传播平台、传播运营、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三要注重提升传播效果。智库传播要注意尊重传播规律,避免传播内容过度概念化和学理化,避免为传播而传播,要善于运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风格传播思想观点,让受众听得懂、能信服,达到传播的效果。
其二,探索建立政智对接机制,畅通决策咨询渠道。智库传播力要切实得到提高,必须充分调动决策部门和智库的积极性,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决策部门与智库要探索建立对接机制,有效传递决策需求,增强智库有效供给。一方面,决策部门可通过公开发布、信息共享等方式,创造条件让各类智库及时了解决策咨询需求,为智库提供畅通的成果报送渠道,让智库的建言能够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并给予及时反馈;另一方面,智库应主动加强与决策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对接各级政府部门的平台,完善成果推送和发布机制,定期向决策部门发送选题征求意见函,或呈请决策部门领导点题,在承担课题、重大决策项目论证和评估、定期报送成果等方面积极作为,与决策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
其三,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多渠道优质传播。一是在会议活动方面,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会议。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如直播、微访谈、短视频等形式,展示会议活动中智库发布的研究成果,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知名政要、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企业家出席活动并发言,给不同领域的思想交流碰撞提供平台,促进创新思想的传播。二是在研究报告和著作方面,要优先面向决策层传播,通过主动呈送、邮寄、邮件、微信等方式,把成果提供给决策机构,增强联系与合作。三是在刊物定位和传播方面,着力打造覆盖广泛、特点鲜明的高端刊物。把面向决策层呈送与面向社会大众宣传相结合。内容上以政策性研究为主,兼顾理论性问题研究。四是传播平台建设方面,既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新闻报道、记者访谈、专版文章等形式进行传播,还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实现多渠道、多层次传播。
其四,建立智库与媒体合作的协同传播机制。全媒体时代,智库与媒体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智库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建立与主流媒体的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双方在研究成果、传播平台、专家人才方面的共享机制,共同推动智库成果的传播转化。一是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做好选题和规划,通过媒体专访、约稿、专题节目、现场“连线”、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传播观点和发布成果。二是围绕社会关切问题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媒体发起公共探讨,提升智库的社会对话能力。三是与媒体联合共同举办各类智库活动,通过媒体力量搭建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提升智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是与媒体自身的报刊、内参、网站、APP平台等合作推广智库成果、专家观点,形成传播合力,扩大智库影响。
其五,增强智库国际传播能力。智库具有公共外交的职能。公共外交不仅仅是国家级智库的职能,各类智库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承担公共外交的职能。一是智库要有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意识,要把对外传播能力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访学、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增强对外传播能力。三是争取在国际刊物或网站上发表智库研究成果,出版外文著作。四是把提高智库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纳入智库影响力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智库在国际上发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智库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智库传播力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立足新时代,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智库不仅要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传播能力。这是智库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我们相信,智库单位和主管部门能够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寻智库建设的规律,在智库研究能力和成果传播方面,找到平衡点、结合点、爆发点,推动我国智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7.
[2]丁炫凯,李刚.新型智库传播力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20-36.
[3]王斯敏.智库化转型:主流媒体突围发展新路径:以光明日报智库建设为例[J].新闻战线,2018(3):27-30.
[4]孙广远.智库与媒体需要融合发展[J].红旗文稿,2015(4):27-28.
作者简介:杜文娟,黄河科技学院讲师(郑州 450063);喻晓雯,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郑州 450002);喻新安,黄河科技学院教授,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郑州 450063)。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