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4-08-11 00:00:00梁晓明
科技风 2024年22期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职业院校相继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为该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将助力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本文基于产教融合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分析了产教融合的优势,并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为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能源汽车;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

在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困扰下,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断发展。新能源包括水、风、光、核能、热能等,对化石能源具有替代性,能够再生能源,且可以达到零排放或极低排放。我国是能源大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逆转。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以国内外一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标杆,依托产业学院,通过典型示范、特色创新、引领带动,提高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推动技能型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制造岗位、技术维修、售后服务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共生共长,打造现代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一、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模式让中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强化对企业资源的应用。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中职学校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岗位人才需求,进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基于企业的生产实践资源,中职院校还可以更新课程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前沿的专业知识。产教融合还让中职学校得以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厂房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总之,产教融合模式为中职教学改革创新搭建了平台,将促进中职学校践行现代教学理念,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二)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中职学校面向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和实践能力是中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中职学校教师在理论积累、教学经验方面表现比较好,但是他们多数缺乏实践锻炼,对产业发展现状、岗位工作标准、岗位技能等认识不够,实践教学能力弱。而产教融合模式下,校企之间的沟通合作更为密切,教师有更多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对企业发展变化、岗位技能要求也能够形成更深刻的了解,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拓宽职业视野。这对于中职学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可以合作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为教师提供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通过岗位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起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要具有创造能力、跨学科知识。这使得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中职学校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产教融合模式下,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开办现代学徒制班,为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提供更优越的学习和实训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将专业知识进行应用,解决实践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创造,得到全方位的成长。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建设举措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等文件为指导,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和专业群发展规划为依据,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完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而言,要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衔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企业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和学校的教师队伍,在专业上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共同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现代化产业,其发展与传统汽车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体现在其是由多项技术融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而不是过去由单一技术支持完成产业革新。新能源技术日益具有显著的技术效能和经济前景,其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必须要紧跟产业发展,要强化与产业的联系。在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时,要整合双方资源,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案制订等方面实行校企协同的方法,发挥职业学校的人才优势、教师“智囊团”力量,整合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实践型人才,共同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建设“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让中职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进一步凸显,彰显职业院校的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

关注行业发展变化,联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资格证书,在“1+X”育人体系下努力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整合岗位人才需求、课程建设、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位人才需求信息融入课程建设中,形成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同时,在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多项技术,设计多样化课程,让学生掌握新能源发展所需的多学科知识;还要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体现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产教融合开发教学资源

打造层次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课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依托于工作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最为接近实践的场景。素质拓展课程为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化特点,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机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发展平台,增强学生的个人特质,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

在教学案例、教材的编写中,实现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人员协同合作的模式,组建一支“专家团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践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双方建议和资源,将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融入教学案例和教材中,提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案例是在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将生产实践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

为了保障教材编写质量,中职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以便于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也更贴合企业生产实践。产教融合打造的校企合作环境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和真实案例被及时融入教材中,使教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这无疑是增强了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的对接,让中职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特点更为突出,对于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职学生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双方以能力为导向建设教材资源,根据新能源企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和岗位(群)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并打造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为后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三)打造“三合一”产教融合平台

校企协同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产业学院,为师生参与岗位实践、技能培训、科研活动提供强大的支撑和辅助。依托产业学院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活动,开发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课程,利用实训基地的生产设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建设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使得校企更精准地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方面迅速提高。校企协同建设产业学院还将为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为地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产业学院根据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对职业教育功能、专业技能要求、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支持实践教学工作,有效满足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企双方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双方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指导,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融入实训工作中。企业能够为实训工作提供实训平台、指导教师、实训案例,其重要性非常突出。双方要搞好合作,必须要重视对接工作,校企之间加强合作,强化沟通,明确双方诉求,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实训课程,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岗位,在新能源汽车岗位开展实践体验,成长为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研究项目、生产实践等活动,不仅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更为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日后就业做好准备。中职学校可以整合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充分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实训教学要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阶段、差异化展开培养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助力学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发展。

(四)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效

产教融合模式整合了校企双方资源,不仅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助力,同时建设的实训基地、产业学院还能够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实训基地中,支持企业生产实践,还能开展职业鉴定和职业培训服务。依托于产教融合,校企的新能源汽车资源整合起来,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聚焦专业核心领域的科技开发和智库研究,研发新技术,推动科研创新。基于产业学院为当地工人提供培训,解决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的就业问题,为企业技术骨干提供新技术培训,为企业技术工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鉴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将需要其他技术提供支持,5G技术在未来也将成为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性技术,在整合其他新技术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打造智能、先进且高度集成的柔性制造系统。因此,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必要注意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产教融合为科研工作发展提供支持。

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职能,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急需人才,吸引社会资源,强化创新驱动,通过与龙头企业科技公司的协同,让科研工作以生产实践需求为导向,把科研论文写在实践中,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实践的转换。职业院校借助企业的生产基地和资金优势,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开发。校企双方在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过程中,共同培育了高质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也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迎来蓬勃生机。

(五)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缺乏“双师型”师资,校企合作给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师资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中职学校应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明确“双师型”师资培养中的校企职责,并扩大师资的选择范围,从企业中遴选出具有较强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以全面提升中职师资的素质。校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行“互兼互聘”“双向融通”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优质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推动产教融合模式深入发展的重要助力。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中职学校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参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维修,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中职学校为广大师生、企业界人士举办各类培训,并组织广大师生、企业界人士对新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企业实践人员来校指导实践课程教学工作,为“双师型”教师建设助力。中职学校可以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并由他们和本校教师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指导理论教学,还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他们还可以提出更多的研究课题,提供更多的教改方案,设计出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精品课程。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方案,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标准,并形成长效机制,激发“双师型”师资的发展活力。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进修,尤其是骨干教师的进修,使其成为学科带头人,从而为本校的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训和进修旨在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使其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教师寻找研究方向,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与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度很高,以产教融合模式来引导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企业的人才队伍、生产基地、实践案例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提供一个更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素养发挥到极致,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飞,伍东升,刘靖,等.职教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汽车测试报告,2023(07):112-114.

[2]冯津.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3(04):85-87.

[3]陈静,刘永强,谢军.赛教融合模式下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06):184-187.

[4]张靖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06):45-47.

[5]胡巍.“1+X”证书制度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南方农机,2023,54(06):186-189.

资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XZZJG2023A067):《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职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机制及路径探索实践——以来宾市为例》

作者简介:梁晓明(1977—),广西来宾人,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实验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